中華大地歷史文化色彩豐富,幾千年來,埋葬的歲月中流傳了太多的隱祕,近代受西方文化的衝擊,許多故老相傳的技藝慢慢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那無盡的傳說讓我們這些後人慢慢追憶!

黃河撈屍人,是獨屬於遍佈黃河流域的一門特殊職業手藝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在黃河裏撈屍體。中國古代一直有“靠山喫山,靠水喫水”的說法,而黃河撈屍人就屬於後者。因爲黃河水域面積龐大,所以每天都會有人在黃河遭遇各種危險。當然,除了船毀人亡、失足墜河之外,還有很多想不開的人,在黃河尋短見。中國人講究的是“入土爲安”,怎麼會忍心家人朋友葬身魚腹?這時便產生了撈屍人這一特殊的職業。

在古代,撈屍人這門職業由於古人迷信的思想,這門職業是不受人尊重的,甚至下九流行業都算不上,撈屍人也是掙得一份賣命錢,又由於工作的不體面,所以大多數撈屍人都極爲孤僻,手藝也是一人傳一人,隨着社會的發展,這門職業手藝人已經慢慢的淡出了社會,以後我們也只能從網絡或者古籍中找到他們的存在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下黃河撈屍人這本小說。

湘西趕屍匠,指湘西民間從事趕屍行業的人,學這行業的,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纔行得通。因爲,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羣衆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準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纔有。

相信讀者都看過林正英大師拍攝的殭屍片,運送殭屍指的就是湘西趕屍術。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回溫一下林正英大師的殭屍作品,相信就有直觀的的認識了。

西藏天葬師,天葬是大藏區部分藏族同胞的葬俗禮儀,就是人去世後屍體讓天物喫,人去世後就被送到指定的天葬臺,請求天葬師施天葬的禮儀流程。天葬師,就是專門解剖屍體供天物食用的一類人。

天葬師,拉薩和日喀則一帶稱爲“多不丹”,昌都等地則稱“若夏娃”。天葬師均爲男性,有僧人亦有俗人。寺院附近天葬臺的天葬師以僧人居多,一般村寨附近的天葬師以俗人爲主,但許多天葬師是還俗的僧人。天葬師的職責是處理亡者屍體,這是天葬的中心環節。各地在施行天葬時具體做法有所不同,但程序和過程一般爲:唸經;煨桑;屍體處理;清理葬地。

天葬師是按勞取酬的,但一般不討價還價,如果那樣,人們會認爲褻瀆了神靈,也是對死者的極不尊重。因此,天葬師把自己的職業當作一種“善業”、“功德”來對待,而亡人家屬則把天葬師當作爲亡人向中陰幫忙的親人,給予的報酬盡其豐富。在天葬臺上,還爲“熱甲巴”準備了充裕的點心、酥油茶和青稞酒。

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爲死者順利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唸經擇日送葬。出殯一般很早,有專人將屍體送至天葬師首先焚香供神,鷲見煙火而聚集在天葬場周圍。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搗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一旁。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別餵食,直到吞食淨盡 。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也是大部分西藏人採用的喪葬方法。想當於我們西北這邊的土葬,講究的是落葉歸根!

歷史埋葬了太多太多,終期我們一生也許也看不到真相,人太渺小了,希望有興趣的讀者有機會可以自己去追尋探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