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红的企业和科技名词是什么?答案定是异口同声:"华为与5G。"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凸显了一家企业的临危不惧与大国担当。在全球来看,华为的5G技术与部署都是领先的,在今年2月底的巴塞罗那,5G还是和另外一个主角折叠屏一样,是被放置在玻璃展柜里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存在;而几个月之后的上海,5G的推进就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华为Mate 20 X(5G)获中国首张5G终端进网许可证,相关套餐和产品即将跟风上线。

从2G、3G,到4G、5G,数字的简单增长背后,是电子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梳理中国电子通信工业从零起步、发展壮大的来龙去脉,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所高校的名字被深深镌刻进这本时代史册,功勋甚卓著,深藏功与名。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新中国成立初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将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一所无线电大学。1955年11月,首任校长吴立人先生毅然接下军令状,拖家带口来到成都,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成都的一片荒地上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时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这在全国筹建大学的历史上是空前高速的。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国家百废待兴,无线电事业一片空白,时代赋予成电的特殊使命,成电不仅接住了,扛起了,而且做到了!

4G之前的通信科技都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5G变革,于中国、于世界都是一个里程碑。成电对中国5G的贡献有多少呢?

20多年前,学校一群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对研发资金微薄、技术实力不强的困境,没有退缩,下定决心:"千难万难,也要走在世界最前端"。他们迎难而上,从3G跟跑,到4G并跑,再到5G领跑,干出了一系列"硬邦邦"的事:牵头和参与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和863计划、973计划与5G技术相关的近百个课题,参与中国5G推进组的技术标准化工作……

这是最近成电校长曾勇在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寄语致辞片段。寥寥数语,很难将那个艰苦而辉煌的过去描画完整,但其中透露出的情怀与担当,已足够旁人一览往昔熠熠风采。2015年,该校与华为联合建立的中国乃至全球首个5G通信系统实验外场投入使用,承担了诸多5G关键技术的验证工作。可以说,成电多年来在5G技术方面的积累,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不再被人"卡脖子"!

2019年最火的大学专业是什么?很多人定会脱口而出:"人工智能!"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从两年前阿尔法狗与围棋冠军之间的一场激烈鏖战开始,人工智能(AI)走入大众视野。这个当下最前沿的科技领域,正聚集了世界上最发达的一些国家,若能够在相关领域抢先一步,则意味着掌握了最新的国际竞争砝码。

当下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得AI者得天下。很多企业把AI看成下一个变革的主要力量,而AI技术人才,则是主导变革的中流砥柱。然而,全球正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坑"多"萝卜"少。数据显示,中国AI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仅1:10,供需严重失衡。

2019年3月,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全国34所高校获批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这是AI首次以专业名称问世,但实际上在近几年中,国内高校之间的AI科技比拼已经"暗搓搓"地拉开战线。前不久,专注人工智能行业研究的允能智库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研究并发布《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该校的人工智能发展由来已久,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机器人研发。三代"美女"机器人——"芙蓉小姐""天府姑娘""成蓉小姐"都曾在我国机器人研发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中,"天府姑娘"是我国第一个用电脑控制行走的机器人,"成蓉小姐"是我国第一台仿人形声控智能机器人。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如今,成电校园中处处可见AI产品:体育馆中参与训练的"小羽",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够完全自主与人互动的羽毛球机器人,曾与鲍春来、姚明、王励勤等体育健将切磋球技;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实现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钢铁侠",是我国成为继美国、以色列、日本之后第四个成功研发外骨骼机器人国家的标志;图书馆里穿梭忙碌的"小贩",是一种可以在公共场合自主行动的全新零售机器人……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除了上述这些多次登上央视的"黑科技",这里还有更"硬核"的景观。2018年12月7日,全球首颗"一星双核"架构的AI商业卫星"TFSTAR号"顺利发射升空,其上搭载了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参与设计开发的第二代星上AI平台。

不可否认,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材料、机电、生命科学、数学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方向取得的重要成果"井喷式"爆发。该校顺势于2018年9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汇集了3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杰出人才;2019年2月挂牌成立国内首个从事AI卫星研究的科研机构。

5G与AI相辅相成,那么两者融合会如何?

专业人士早已预想,"AI和5G是两场技术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他们将传统的"技术+"(如互联网+)说法换成了"X",即"5G X AI"。两种科技历史性交汇,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带来怎样颠覆性的变革?

历史可以总结,但来者却无从想象,至少目前的已知和视野限制了人们,甚至是最顶尖的科学家也无法清晰勾勒出一个"5G X AI"的未来轮廓。就像曾经4G初来乍到,谁也不曾料想到,它会促进餐饮事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支付方式改变、外卖事业发展)。

但惊喜的一点是,中国将在这场颠覆性的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立于两种前沿科技的交汇点的电子科技大学,或将成为下一场"科技大爆炸"的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疯狂"地仰望星空,更需要严谨地脚踏实地。求实求真,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学校精神之一。60多年前,成电开垦了我国电子信息高等教育的荒芜土壤,首创我国若干电子通信类专业,成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之后列入首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如今是更是称雄电子信息领域的唯一一所985高校。

何以称雄?自然是靠学校独一无二的实力。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部分学科评估结果详细排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并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

光学工程:获评A-,并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

仪器科学与技术:并列全国第八,西部第二

生物医学工程:并列全国第八,西部第二

软件工程:居全国前20%,西部第二

管理科学与工程:居全国前20%,西部第三

工商管理:居全国前20%,西南地区第三

机械工程:居全国前30%,西南地区第三

材料科学与工程:居全国前30%,西南地区第三

控制科学与工程:居全国前30%,西南地区第一

公共管理:居全国前30%,西南地区第二

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稳居前1‰,排名全球第65位。

该校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在985高校中处于前列;以数十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取得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30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45000余篇,授权专利4800余项。2018年度,该校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并列全国高校第25位。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4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领衔,IEEE Fellow 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1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2人),国家特聘专家158人(含青年特聘专家入选者87人),"长江学者"37人,杰青、卓青、优青获得者36人等300余位国家级杰出人才组成重量级阵容,共同耕耘着成电这片学术土壤。2018年,16名学者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人数居全国第四、亚洲前十位。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成电从不固步自封,以对待新科技的态度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尤其在基础课程方面,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18门课程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目居全国第四;获5项2018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居全国第18位,西南地区第一。

今年5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就关注了该校针对工科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措施,并举例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廷祝教授的《线性代数与信息科技》《隐身飞机与线性方程组》《人脸识别、图像处理与线性代数》等视频公开课,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数学与一系列高精尖科技之间的关系,被电子科技大学ACM在线评测平台(CDOJ)线上学子奉为金课。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在这样的创新氛围中,"学在成电"蔚然成风。每年约5500人次参加科技竞赛课程学习、培训及竞赛,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2-2016年、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均名列全国第三;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全国第四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特等奖9次,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获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2015年获最高奖"高教社杯",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四年都获"满贯"。在亚太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基因工程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中,该校学生同样大显身手。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每年,数十位诺奖得主、教授学者来校演讲,"成电讲座"星光闪耀,远近闻名,抢一张入场券甚至比"12306"还难;该校科研楼前的广场常见学生不小心掉的实验用电路板,捡起的人往往心照不宣;毕业季比最美毕业照先登上热搜的,都是集体保研的"学霸宿舍"、深造率飙高的"学霸年级"……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这些流传甚广的校园传说,都一一印证着该校学生的"学霸"作风。更有甚者,连用人单位内部都这样评价,"不少学生本科学历,而在有的方面能力不亚于博士"。其来源是曾经有成电学子面对谷歌面试官"变态"的算法题目,敲键如飞,惊呆众人。或许这就解释了该校就业情况一直保持优秀的原因。稳定在96%以上的就业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主要去向遍及国家电子信息科技领域和军事电子研究的各种重要岗位。以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国虹通讯董事长万明坚、前华为技术董事长孙亚芳为代表的一大批成电校友,支撑起了民族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在2019年4月武书连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本科就业质量排行榜》中,该校获评A++级,位居全国高校第九、中西部第一。

该校应届毕业生有15%左右的学生可以获得推免资格,免试进入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所攻读研究生。2018年学生深造比例达66.94%,去向包括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八位。

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科技大爆炸"的下一个中心

1600多株银杏树装点金秋,但电子科技大学不止是"中国最美银杏大学";15个食堂、3个西点屋,猪蹄、鸡爪、冰粉、串串、烤脑花等校园美食火到欧洲,但电子科技大学不止是"中国最会吃的大学";刷脸系统、AR设施、智能机器人遍布校园,但电子科技大学不止是"中国黑科技最多的大学"……在风云变幻的科技领域,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成为下一个"大爆炸"的中心!

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