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老潘强调,凶猛并购只是表象,更关键是世茂背后的规模企图心、强大资金力、优秀产品力、高去化等的背后故事。从2017年破千亿到2018年1761.5亿元,增速高达75%,而2019年目标2100亿,同增20%,对未来的规模高增长、对未来冲击地产10强,当然现在也是并购好时机,所以外部和内部综合因素,大大刺激世茂2019年积极拿地补仓。

【老潘说】过去,有本畅销书叫《做人一定要有企图心》,今天在“能力易修,进取心难修、毅力难持久”的时代,“企图心”,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褒义词!

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今天我们来看看世茂的企图心。

过去几年,明面的地产并购王有三家——”融创、恒大和阳光城”,2019年有一家新晋的并购王,他的名字叫世茂!

仅3月左右,密集豪掷200亿,全国收购20余项目,接近800多亿货值并入世茂囊中。

两个关键问题,老潘要提醒一下。

第一,新晋并购王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

老潘总结原因有2:

1,世茂展开空前的并购,体现了背后是对规模的渴望,重回十强的渴望,以及安全拿地的考虑!

早在2014年,世茂以707亿冲劲行业8强,随后就一直无缘TOP10,而直到2018年,世茂再亿1750亿位列地产11强,离10强仅一步之遥,再加上2019年世茂年轻有为的少帅许世坛升任总裁,如果在2019年能够重回10强,这将是许世坛升任总裁首年的一个漂亮成绩单。

事实上,2018年业绩会上许世坛针对世茂“有没有重回前十”可能时表态:“去年是11名,还能不能往上走,我相信应该能吧”。

2,另一缘由是今年招拍挂市场算不过来账。土地价格处于高位,房企如果通过招拍挂拿地开发卖的话,肯定是不赚钱的。而并购或许能相对好些,所以整个行业都在强化并购渠道拿地,只不过世茂并购力度更大、更集中一些。

事实上,公开市场很多成交地块的利润空间压缩到3%-4%,甚至是不赚钱的,而收并购市场中,一些项目还能达到8%-10%净利率,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利润空间。

第二,世茂,凭什么成为“新晋并购王”?

1,有钱,有钱,有钱。为何2019年有钱?

  • 其一,有现金,2018年世茂现金同比大增,高达496亿;

  • 其二牛逼的财务能力,支撑世茂敢于多拿地。世茂2018年净负债仅56.57%,连续7年保持60%以下,

  • 其三拿钱便宜,世茂2018年融资成本为5.8%,连续4年保持在6.00%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拥有A+H双上市平台,H股的世茂房地产和A股的世茂股份——相互之间的资产腾挪功不可没,据传闻,A股世茂股份经常给H股世茂房地产充当“肉盾”,承担项目风险和成本,等到项目成熟具备稳定收入时,世茂房地产接手项目。这样,就确保了世茂房地产的稳健与高质量。

2,规模过去2年高去化、高增长和未来高增长预期刺激拿地从2017年破千亿到2018年1761.5亿元,增速高达75%,而2019年目标2100亿,同增20%,对未来的规模高增长、对未来冲击地产10强,当然现在也是并购好时机,所以外部和内部综合因素,大大刺激世茂2019年积极拿地补仓。

事实上,世茂今年一季度新增的货值就达1000亿元以上,其中500亿可转化为今年可售货值,全年推货量将增至4000亿元。

3,并购考验的是综合能力,绝不仅仅是算账。而是背后城市布局、产品力、营销力、运营力、资本力等的综合支撑。通俗的说,就是你后台得牛逼。

事实上,世茂不仅要规模,也强调利润更要进入十强(曾经公开强调过),而在如今,行业只看到世茂并购多,没看到世茂强调并购10%净利率是前提,而且世茂这几年的五大产品系的连续亮剑和备受好评……都给世茂前方阵营并购提供了保障!

2019年行将过半,世茂花在并购上的资金是近两百亿元好。但好戏还在后头,按照世茂说法,公司计划2019年将销售额的近40%或回款额的近50%用于土地投资。按照2100亿销售计算,世茂今年购地金额将高达840亿元。同时,许世坛强调,世茂房地产2019年70%以上的土储都会来自并购。

所以,老潘强调,凶猛并购只是表象,更关键是世茂背后的规模企图心、强大资金力、优秀产品力、高去化等的背后故事!是企业对规模、安全、利润的综合平衡!

今天分享一篇来自凤凰网房产王压静的一篇文章!

来源:凤凰网房产

作者:王亚静

重回销售前十与并购项目10%的净利润率,是世茂房地产内部的最新目标与最低要求。

成功打造出世茂滨江花园、世茂深坑酒店等网红作品的许世坛,内心有一股豪气。

在出任世茂房地产总裁的第一年,他就将公司的销售目标定为2100亿元,并且要进入行业TOP10。

弯道超车术:并购突围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许世坛决定走向收并购的道路。

在2018年业绩会上,许世坛称,世茂房地产2019年70%以上的土储都会来自并购。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数据显示,2019年3月至今,世茂房地产豪掷200亿,相继从泰禾集团、万通地产、明发集团、粤泰股份等多家房企手中,接盘20余个项目。

另据许世坛透露,“世茂还有一些收购合作的项目,不过还没公开”。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世茂房地产完成了近1000亿的货值储备,其中有接近85%是通过收并购获得。

在追逐规模的路上,许世坛正在展现自己的渴望。

“合作项目净利润率要达到10%以上”

6月24日,深圳的土拍市场上演了一场土地争夺战。这是近20年来,深圳土地市场最大数量的一次宅地供应,吸引了80余家房企。

在这场举牌超过300次的“史诗级土拍”中,成交总价近乎达到最高限价224亿。相比中海、龙光、广州越秀等中标房企,近期风头正盛的世茂“低调”的像个配角。

按照许世坛的说法:“当下是收并购的好时机”!

“公开招拍挂的土地有点贵,看不太懂,有点惊讶。”

若抛开招拍挂市场,世茂可能是今年地产行业并购最为“激进”的企业。短短3个月,世茂豪掷200亿,接盘20余个项目。

针对开展合作一事,世茂相关人员表示,鉴于2018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流动性较紧, 有很多好的合作机会出现。

“有些合作项目从春节前就开始酝酿,地价相对有优势。”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同样透露称,“听说世茂收并购的一些项目,包括泰禾的一个项目,去年年底之前就谈好了,只不过在今年完成签约,最终公告而已。”

据不完全统计,世茂房地产今年一季度完成了近1000亿的货值储备,其中有接近85%是通过收并购获得。世茂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通过项目合作获取的货值已大于1000亿(权益前)。

按照世茂的说法,公司计划今年将销售额的近40%或回款额的近50%用于土地投资。按照2100亿的销售额计算,世茂今年的购地金额将达840亿元。

在张宏伟看来,通过收并购扩大土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表示,现在公开市场拿地价格高,投资回报也不赚钱。

今年如果通过招拍挂拿地开发卖的话,肯定是不赚钱的

加上现在有些企业资金面比较紧张,出售一些资产的话对于收购方来讲还是有性价比的,算下来还有点儿利润。

“其实,一些大型企业都在找这种方式(收并购)布局,只是最近世茂可能更明显一点”。

上述人士透露,“公司选择合作项目时,主要会聚焦项目质量、利润率及销售周期,净利润率需要达到10%或以上。”

“对于世茂来说,类似收购也体现了其曲线扩张的导向。”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表示,自从2017年世茂迈进千亿等级后,此类企业就会不断在此类业绩规模扩张上寻求新动力,而且企业也明确了2019年是其并购年,所以并购的动作会更加积极。

实际上,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艰难。有媒体报道称,部分房企因拿地激进,出现一些高价地,已经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央行与证监会将收紧部分房企公开市场融资,包括债券及ABS产品。

报道点出了旭辉、中铁建、金地等房企,尽管这些企业否认收到任何书面通知,但是融资市场在5月份“降温”的态势十分明显

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5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367.99亿元,同比下降52.07%。

其中,公司债降幅最大,共融资95.85亿元,较上月的473.13亿元下降79.74%。

规模重回前10

压力重重之下,世茂展开空前的并购背后是对规模的渴望。

许世坛为公司定下的2019年目标是:销售目标到2100亿元,并且要进入TOP10行列。那么,世茂距离预设的目标究竟有多远?

6月5日,世茂房地产披露了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止五个月,世茂累计合约销售总额约为人民币 719.6亿元,累计合约销售总面积为402.72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9%及25%。

但从排行榜来看,世茂距离TOP10的距离仍然不小。

无论是按照今年前5月的权益金额还是操盘金额计算,世茂房地产均在榜单中位列第15名,与位列第10名的房企金额相差超过100亿。

不过,在2018年的销售额排行榜中,世茂以1761.2亿居于第11名,与前一名龙湖相差245.5亿,与后一名招商蛇口相差不到50亿。

对于2019年的预期,上述知情人士称,“公司2100亿的目标是按照去化率60%做出的保守估计,2018年世茂的实际去化率是65%,2019年预计会有所提升。”

与之相较,前一名龙湖2019年的目标暂定为增长10%,据此计算,约为2200亿元。

在房地产行业,土地储备的多寡往往决定着今后房企的规模大小。在什么地方布局,拿地的成本高低,会影响着一家房企到底能走多远。

据此来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龙湖土地储备合计6636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4559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的平均成本为5218元/平方米,项目获取的区位既聚焦一二线城市,也围绕都市圈内城市群周边适度布局。

在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粤港澳大湾区,龙湖布局了广州、珠海、香港等6个城市,总土储约有252.18万平方米。若按照平均成本计算,龙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储货值仅为131.59亿。

同期,世茂权益前土地储备约5538万平方米,权益土储面积超过3700万平方米,总货值超过9000亿元,平均楼面价为5386元/平方米。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司目前的土地储备货值达2000亿元。

不过,世茂2017年的土地投资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仅占投资金额的12%,但2018年三四线城市投资比例升至约50%。

若据此来看,世茂和龙湖分别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面对“实力玩家”集中的局面,世茂若想占据一席之地,显然并不容易。

对世茂而言,未来任重道远。

如果许世坛的2100亿销售目标在2020年实现,房地产销售十强或将再次出现世茂这一名字,据上一次出现在TOP10名单里,世茂已经阔别了5年!

【温馨提示】欢迎加入世茂及30强房企战略讨论群!

END

专注地产30强之变

地产总裁内参

努力为地产总裁提供“有嚼头”的内容

A,趋势篇:中小房企还有未来吗?

1,林中预测中国楼市:2019年稳,2020年转,2021年启

2,2000亿,是房企2018年进入第一阵营的新门槛

3,写给千亿房企的一封信: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4,林中:6000亿前,房企增长不会碰到天花板

5,未来只有2类房企:千亿之上和千亿之下 |潘永堂

6,当下房地产是战略为王,不是产品服务为王

7,不与趋势为敌,未来中国商业社会30个趋势

8,大型房企进入2000亿,3000亿新赛道

9,苏鑫:房地产正迎来服务业的“盛世”

10,陈劲松:重新认识大城市和大都市圈

11,美国曼哈顿豪宅考察交流13个心得|潘永堂

12,中国房地产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潘永堂

13,万科1个月就卖600多亿,让其他房企咋想?|潘永堂

14,国内龙头房企至少还有一倍成长空间

15,陈劲松:未来3、5年房地产会发生什么?

16,冯仑:未来房地产的“8类”大公司

17,陈劲松:2018年是房地产的小小年

18,

19,任泽平 : 中国经济或2019年年中触底!

20,林中:未来房地产的6个变化和5个不变

B,标杆篇:30强房企们,他们在干嘛?

1,金地 从600亿到1000亿,金地仅仅用了1年

2,融侨 凶猛闽企中,谁是另类“克制者”?

3,万科 万科的下一步棋

4,万科 张纪文:5年后万科或许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5,融创 孙宏斌:5年后十强房企平均要4000亿规模

6,恒大 7大哲学,支撑恒大10年从17亿到3734亿蜕变

7,旭辉 旭辉林中:6年50亿到600亿的战略复盘

8,正荣 新正荣的下一步棋

9,融创 融创迟迅:如何把1个区域公司做到"行业30强"?

10,中海 中海地产,如何打造地产"利润之王"?

11,福晟 黑马福晟:冲千亿的生长逻辑

12,招商蛇口 招商蛇口:干了1件比冲千亿更重要的事

13,祥生【总裁专访】从325亿到千亿,祥生只想用2年

14,仁恒置地:仁恒:有一种房子叫"住了后都说好"

15,金地:7大借鉴:房企冲刺千亿的"金地样本"

16,龙光 龙光地产=成本高手+盈利标杆+轨道地产专业户

17,融创:不惧调控,孙宏斌的6张底牌 |潘永堂

18,保利:10年涨25倍的保利地产:不像央企的央企!

19,阳光城:阳光城“双斌”的手术刀

20,SOHO: 潘石屹:玩了2年SOHO3Q,积累了10条经验

21,禹洲地产:林龙安:冲千亿路上的收并购隐形高手

22,旭辉 破千亿后,旭辉2018年的8个"变革"

23,孙宏斌:找到房地产七寸的那个人

24,孙宏斌的并购:你学不会 | 潘永堂

25,中国金茂:中国金茂:半年241亿,跳出地产做地产

26,中南置地:剑指千亿,中南如何2年从42强到18强?

27,新城商业突围:2020年开业100座,年销1200亿?

28,佳兆业:8个问题“追问”佳兆业物业上市

29,孙宏斌:玩规模估计还有5年时间

30,破千亿后,正荣“百亿区域”大提速

31,融创"过冬术"

C,专业篇:房企如何打造“专业战斗鸡”?

1,营销力:上海万科:用先进"大数据"手段研究市场?

2,产品力:这家600亿的房企发布了一套产品白皮书

3,产品力:第四代住房革命,建筑业或迎100万亿风口

4,营销力:3万人爆场,三四线楼盘如何未卖先火?

5,营销力:【狼者融创】7大维度解读“融创版营销”

6,豪宅产品 顶豪下一站:奢侈品

7,组织管控 任正非:砍掉高层手脚、中层屁股、基层脑袋

8,利润力 都是豪宅老司机,为何利润、规模差别那么大?

9,并购力 融创“并购王”是如何炼成的?

10 产品力 如何打造一个均价50万\平米的顶豪?

11,投资力 拿地如此重要,BOSS要敢给投资总"加薪"

12,产品力 杭州万科:住宅"22条军规"背后的5大策略

13,营销力 精准营销元年:写给全国地产营销总的一封信

14,社群力 奥伦达部落:“社群运营之父”炼成记

15,资本力 碧桂园CFO吴建斌:把融资成本降到5%

16,产品力:在深圳,这套豪宅窗外风景"值半个亿"

17,产品力

18,产品力 这家2100亿房企,发布了"产品服务新主张"

19,豪宅力:美国曼哈顿豪宅考察交流13个心得|潘永堂

20,产品力:苦行僧碧桂园:3000亿级房企的产品力

21,并购力:孙宏斌的并购:你学不会 | 潘永堂

22,社区服务力:冬天来了,看融创的"秘密武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