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初中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是( )。

A.校本课程

B.国家课程

C.选修课程

D.学科课程

2.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在国外最早出现在( )教育家斯宾塞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3.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可以上三者皆是

4.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育原则与下列教育原则一致的是( )。

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学而时习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6.注重学生技能技巧培养的是教学过程的( )。

A.感知阶段

B.理解阶段

C.巩固阶段

D.运用阶段

7.在下列教育起源说中,否认教育社会属性的学说包括( )。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8.下列属于“二次大战”之后世界教育发展变化的是(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幼小衔接

B.强化并延长义务教育

C.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D.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

9.“七艺”中的三科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10.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

3.【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性原则,而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育原则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二者都属于启发性原则。

5.【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6.【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学生可以通过联系或有组织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属于教学过程的运用知识阶段。

7.【答案】AC。

中公讲师解析:生物起源说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从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8.【答案】ABCD。

中公讲师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答案】BCD。

中公讲师解析:“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所以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