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上要報的恩有四種:一是三寶恩,二是國家恩,三是父母恩,四是衆生恩。

第一種是三寶恩

其實三寶恩是無法報的,而三寶本身也不需要我們報恩,只是我們以報恩爲目標來修行。

第二種是國家恩

今天我們能夠在此安居樂業,這都是國家的恩惠所賜,如果國家不安定,我們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們希望國人不要作奸犯科,製造動亂,也沒有外國的欺凌和侵略,人民個個健康,社會處處安定。這些我們都可以用修行來祈禱,使我們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我們報答國家恩的方法。

第三種是父母恩

父母有現世父母和過去世的父母。過去世的父母,我們無法知道,但現世的人,縱使是孤兒,也由父母所生,並有人將其扶養長大。所以,還是要報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後,才遺憾父母在世時未能盡孝。父母健在時,即已思及父母年邁,來日無多,必須好好照顧和孝順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報恩佛七”除了超度過去世的父母外,也要爲現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們可用三寶和共修的力量爲父母祈福,這是辦得到的。

個人修行猶如一根紗,很容易被扯斷,如果許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許多紗結合在一起,變成堅韌的繩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因此得整體的力量。因此,我們爲報父母恩,還是以“共修”的方式,功德最爲殊勝。

第四種是衆生恩

衆生是什麼人?可能是你的兒女、親友、部屬,甚至冤家或其他的人。凡是對我們有過幫助的人當然也是衆生。我們常聽人提及“貴人”,而“貴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決問題,啓示過你,以致轉變了你的命運,他就是你的貴人。因此,我們要報“衆生恩”,必須將所有的人都視爲恩人。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過許多人的恩惠。佛法說:“衆緣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許多人的力量,個人所能提供的,實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齋後,都要感謝所有佈施的施主,並祝福他們有願必成。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所得存有感恩心,則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善人或菩薩。因此,報“衆生恩”時,眼中無一是仇人或壞人。世上只有壞事,沒有壞人。人做了壞事,只要以後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對任何一個人都不失望,這就是將所有衆生都視爲恩人的緣故。

 聲明:《悟心讀心》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