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北京的中軸線正在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如果能將中軸線偏離之謎真正解開,那應該是對申遺成功是極大的推動,畢竟,元上都遺址已經是世界級非遺。而在建造元上都放大版——元大都的時候,劉秉忠很有可能授意於元世祖忽必烈,將中軸線向西稍稍撥動了一點,以讓兩座城一脈相承。

將無人機飛到300米的高空,整個元上都遺址的全景呈現在眼前。雖然已是一片廢墟,但偌大的城池還是讓人不禁感嘆,當時的元朝國力已經達到了何等的強盛,能夠在遼闊的草原上建立起如此恢弘的城池。作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值得去探究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其中,它與它兄弟元大都的一脈相承,就包含着一個至今還未解開的謎題。

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

大概還是16年前第一次來北京,當時拿到一張反面印滿廣告的北京交通地圖。隨手對摺,第二次打開發現,居然對摺的痕跡與北京城的中軸線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角度。開始以爲是自己折的不對,重新仔細折一下依舊有角度。北京城的中軸線,不應該是正南正北麼?爲什麼整個城是歪的?當時也沒多想,最後歸結於這地圖粗製濫造的吧?但事實證明,北京的中軸線就是往西北方向傾斜的,雖然角度不是很大。

放眼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鼓樓,中間經過正陽門、故宮、景山、鐘樓,是世界城市建築史上極爲罕見的一條建築藝術軸線。再加上2008年奧運會的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讓這條線貫穿了古今的繁華。“坐北朝南,殿宇接天”,這是古代帝王一直所尊崇的,畢竟他們都自命爲天子。但如果北京城的中軸線不是正南正北的方向,那豈不是在此定都的元明清的33位皇帝,寶座都坐歪了?

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

其實,北京中軸線偏離之謎的答案就在270公里外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金蓮川草原之上。這裏,不僅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發家之地開平府,更是後來元朝的“夏都”。如果你有高分辨率的地圖,沿着北京偏離的中軸線一直往北延伸,這條中軸線正好穿過元上都遺址旁5公里左右的位置。這5公里相對於270公里的距離,在古代測量技術的條件下,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偏差。

當年忽必烈在元上都稱帝,後建元大都,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夏天在元上都辦公避暑,所以元大都也被稱爲“冬都”,元上都被稱爲“夏都”。所以,以一條中軸線,將兩個都城聯繫在一起,以體現兩都統一,就不難理解了。

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

此時,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劉秉忠,元王朝藍圖的總設計師。他不僅向當時的忽必烈多次上書,在政治、經濟、法度、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議且大多被採納,就連忽必烈的年號“至元”和元朝的朝代名,都是源自他取《易經》中“至哉坤元”和“大哉乾元”的建議。也正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主持建造了元上都與元大都兩座都城,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建築史上,留下了世人驚歎的輝煌的成果。

很多人沒聽說過劉秉忠,但很多人都知道郭守敬,他們都是當時傑出的天文、數學和大地測量家。而在建造元上都時,兩位都是都城建造的監理人。在他們測量、設計下,眼前這座元上都遺址,完全符合正南正北的子午線朝向。而在建造元上都放大版——元大都的時候,劉秉忠很有可能授意於元世祖忽必烈,將中軸線向西稍稍撥動了一點,以讓兩座城一脈相承。但爲何依舊有着5公里左右的誤差,還需要更多的考證。

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北京的中軸線偏離之謎,答案竟在遙遠的元上都

如今,北京的中軸線正在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如果能將中軸線偏離之謎真正解開,那應該是對申遺成功是極大的推動,畢竟,元上都遺址已經是世界級非遺。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元上都遺址的旅遊靈感,這裏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望秋嘆 發佈:2019.06.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