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自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以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沿線國家、地區以及域外積極參與此項倡議的國家、組織一道,共同開展嚴謹務實合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與現代歷史上一些國際合作計劃不同,“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通過多邊互惠互利機制,爲“絲路公民”鋪就了一條共同繁榮的道路。隨着“一帶一路”建設從頂層設計邁入務實合作階段,中方提出的“五通”原則又進一步拓展爲8個具體的合作領域,即:基礎設施、貿易、投資與產業、能源資源、金融、生態環保、海洋、人文,並根據建設發展需求,搭建了一系列金融投資服務和經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建設希望帶動相關國家和行業跳躍式發展,而連帶產生的大量資金需求離不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支持,這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請看熱心讀者輕舟對“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銀行業發展問題的分析。

圖片來源:鳳凰網

一、“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銀行業帶來的機遇

(一)爲銀行業在能源、交通運輸、電網和旅遊文化等行業領域帶來了更多層次的合作機會。“一帶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陸路資源進入通道,對於資源獲取渠道的多樣化十分重要。隨着“一帶一路”的建設,沿線資源國家未來將向中國大量輸送石油天然氣,必然將增加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的建設,銀行業可爲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建設的上下游,如石油管道製造企業、項目建設等提供融資服務。絲綢之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未來絲綢之路將成爲人們嚮往的旅遊熱點,這也爲銀行業與旅遊文化產業的合作帶來更多機會。同時,銀行業在交通運輸、通信和電力等配套行業領域也將獲得更多拓展機會。

(二)將推動銀行業務轉型,進一步提升銀行綜合服務能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而基建大多屬於資本密集型項目,如果銀行還以傳統融資方式爲企業提供資金,資本消耗會比較大,在目前資本約束條件下,銀行有心無力。同時,由於基礎設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平臺和類平臺業務,這類公司融資受限,銀行無法通過傳統融資方式解決。這就要求企業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充分利用發債、信託、理財等多元融資途徑,銀行角色將從融資轉變爲融智,這有助於提升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

(三)爲銀行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提供廣闊發展空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以國內外港口爲支點建設,推動各種規格的自貿協定談判,在國內,特別是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後,便可以以上海(含寧波、舟山)和泉州湄洲灣港的超級深水港爲依託建設國際中轉港,“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大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將會產生大量國際貿易融資服務需求,國際貿易融資的形式也將呈現多樣化。

2017年5月11日,開往德國漢堡的中歐(武漢)班列從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四)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令人民幣業務邁向新階段。“一帶一路”將爲商業銀行開展並完善人民幣業務提供新契機,帶動更多貿易往來和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談判與簽署,從而提高人民幣使用頻率以及海外儲備,人民幣結算走進當地市場,又將提高人民幣交易的便利性和公允性,同時降低了第三方貨幣計價或第三方貨幣清算的交易成本和支付風險。人民幣作爲國際貨幣的職能將逐漸由“計價職能”走向“定價職能”,未來還有可能成爲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商業銀行在開展雙邊合作項目時的人民幣資金支持、人民幣風險規避產品、人民幣衍生品交易、人民幣拆借、人民幣清算等業務和服務都將有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將不斷帶動銀行業在產品創新和服務能力方面的提高,進一步提升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由於貿易合作國的合作方式、幣種和國別的變化,商業銀行將對固有業務產品進行改進、創新和優化,提升服務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特別是在傳統融資方式受到監管限制時,商業銀行將轉向其他金融服務,並與當地市場進行合作,如:資產證券化、資產託管、銀證合作、銀保合作和銀期合作等。

2018年7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並發表題爲《順應時代潮流 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二、中國銀行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市場及政治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衆多,無疑會產生各種複雜風險。首先是市場風險,由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北非西亞16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而且會因資源、領土等糾紛出現政局不穩,使得市場風險隱患增多。此外,人民幣在國外尚未完全流通,銀行在結售匯等方面也面臨一定風險。其次是政治風險,在60多個不同的國家中,中國和東道國監管法規差異性帶來的衝突可能導致合規風險大大增加。大國博弈,世界各國保護主義抬頭,政權更迭頻繁,政策不穩定等因素,都給中資銀行在海外發展和經營帶來風險。另外,各國文化習俗差異也可能給中資銀行海外發展帶來風險。

(二)投資收益風險。“一帶一路”建設所帶動的投資,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而大多數基礎設施投資都具有投資收益率偏低的特點。儘管中國經濟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背後,有着長期、持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撐,但中資商業銀行在支持國內基礎設施業務中之所以能夠保持可持續是因爲基礎設施的公共產品屬性,同時具有正外部性。公共產品屬性意味着中央政府願意將財政資金投入到這一領域,而正外部性意味着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後,其周邊土地通常會顯著增值,這會使得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地方政府從中獲得不菲收益,正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上述兩種機制在本國適用,但在國際上作爲商業投資卻未必適用。一方面當地政府缺乏投入自有資金參與外國商業銀行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動機;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相關資產升值的正外部性幾乎不能惠及中國的投資者。此外,基建設施普遍具有投資規模大、週期長、風險高、收益低的特點,銀行發放境外貸款按照國際市場價格定價,息差水平、資本回報率遠遠低於國內人民幣業務,使銀行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和機會成本,這是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投融資方面必須考慮的問題。

建設銀行多渠道助力“一帶一路”倡議

加強國際化發展戰略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商業銀行發展策略建議。

(一)區域推進策略

1、國際方面。根據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地區項目合作情況,以及2018年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東南亞和中亞是未來銀行應該重點關注的區域,根據我國與當地合作項目的推進程度與當地國情,銀行需要調整戰略支持方向和策略。

東南亞地區11國處於“一帶一路”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是中國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東南亞地區是我國的重要能源合作地區和經濟貿易合作地區,與東南亞展開合作將提升我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化石燃料資源較爲匱乏。由於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南亞、東南亞國家對油氣需求越來越大,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其中,新加坡是典型的零能源存儲和生產國家,能源嚴重依賴進口,而新加坡是我國在東南亞地區重點合作國。另外,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爲主要的天然氣出口國。東南亞地區等國經濟較爲落後,基礎設施薄弱,這爲我國與東南亞地區展開基建合作提供了可能。目前,在建的重點合作項目是中緬鐵路項目,未來中國還計劃與泰國展開鐵路建設項目合作,與柬埔寨共同建設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有利於我國能源對東南亞地區的輸出,同時也加深了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帶動商貿和旅遊業發展。東南亞各國作爲“一帶一路”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巨大的經濟建設需求將帶動其對金融業的支持,我國商業銀行可積極關注與東南亞交通建設方面的合作項目,爲地區貿易交流提供資金清算服務。

中亞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亞五國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地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核心區域,扼守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產業方面,銀行可重點關注能源項目的合作。一是中亞五國油氣資源豐富,且由於當地技術較爲落後,儲產比較高,中國將積極與中亞五國展開油氣能源開發項目合作。二是中亞地區所處位置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但依然存在開發利用率極低的問題,中國是全球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領軍國,和中亞地區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合作有較大空間。哈薩克斯坦石油和煤炭資源儲備豐富,土庫曼斯坦油氣資源儲備豐富,裏海發現了全球第二大油田,中國將根據各國能源儲備情況展開具體合作。銀行可根據與中亞地區的能源項目基礎建設需求,提供具體的戰略和資金支持。

2017年6月30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輕軌項目工地上,用於生產鋼筋籠的滾籠機安裝工作即將完成。新華社發 奧斯帕諾夫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2、國內方面。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建議銀行重點關注新疆、陝西、四川、重慶、雲南、廣西地區。其中,新疆和陝西是我國陸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發展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新疆地區的戰略地位依舊不可動搖,加深新疆、陝西與有關國家的經濟聯繫有利於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緩解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我國與東南亞各國聯繫日益密切,東南亞地區已成爲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貿易出口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爲關注重點,而四川、重慶、雲南、廣西地區將成爲連接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重要交通樞紐。2017年,四川和重慶也成爲新晉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未來這些地區的發展前景可期。

我國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主要承接着“一帶一路”港口建設任務。銀行可重點關注上海、福建和廣西三省市的海上貿易合作情況。上海是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試驗點;福建地理位置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且自貿區已經獲批,將建設成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通道”和“門戶”。這些地區貿易區的設立與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得以實現的關鍵。由於這些地區是我國進出口的重要通道,物流業的發展與規劃管理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銀行可在基礎設施建設、港口建設、資金清算覈算、匯率換算、物流業管理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務。

圖片來源:中國網

(二) 業務拓展策略

1、跨境金融方面。東南亞和中亞國家對人民幣具有較高接受度,隨着我國與有關國家商貿投資往來日益密切,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需求不斷增加。隨着“一帶一路”的逐步推進,商業銀行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業務上,仍需緊緊圍繞客戶“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資金週轉”的核心需求,大力創新和推廣費率低廉的境外融資性保函產品,搶佔人民幣結算業務市場。

2、跨境信貸融資業務方面。“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沿線國家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信貸需求強烈。在國內企業海外工程相關的招投標、工程預付款等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提供跨境擔保、內保外貸、外保內貸服務。涉及資金規模數額巨大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銀團貸款方式,爲國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此外,商業銀行在跨境租賃方面的工作已走出國門,推廣至亞非歐多個區域,未來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可以爲銀行客戶在跨境交易結構的多樣化方面提供有益幫助。

3、大力推動跨境投行業務。隨着“一帶一路”推進,跨境併購等業務的需求將隨之增加。商業銀行在跨境投行方面,應當積極營銷大中型客戶,配合“走出去”需求,提供一整套包含基礎匯兌結算、併購諮詢、融資服務、財務顧問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一名工人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一家電商倉庫工作。這家由中國浙江某公司打造的跨境購物平臺在沙特已家喻戶曉。新華社記者 王波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三)客戶拓展策略

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大與“走出去”大中型國內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力度。商業銀行應打造具有“離在岸、境內外、本外幣和投商行”四位一體的優勢,從而爲走出去的國內企業提供差異化、專業化和綜合化的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與客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既能滿足走出去企業的綜合金融需求,又能拓展商業銀行客戶資源及發揮商業銀行專業優勢,形成雙贏局面。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重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大產業機遇的企業客戶。“一帶一路”建設,道路聯通是硬件保障,由此給交通運輸類企業、建築及基礎設施工程類企業、設備及配套類製造業企業,以及原材料類企業帶來重大機遇。商業銀行應將目標客戶鎖定在這些產業中的優質企業,積極營銷其中的紅籌上市公司,這部分企業也許處在產能過剩行業,但通過借力“一帶一路”,這些企業最有可能開闢新的市場,最先度過行業寒冬。

此外,商業銀行在客戶儲備上,應重視在沿線國家業務發展較快的民營企業,密切關注境外發債企業、境外公私募基金、境外戰略投資者等企業和機構的需求。

(四)風險防範策略

1、加快對接“一帶一路”體制機制建設。一是提高認識,從重大戰略高度將“一帶一路”內化到商業銀行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實踐中,將金融支持“一帶一路”作爲一項長期戰略性業務,從制定發展目標規劃、健全規章制度、構建內控機制、完善信息系統功能等多個維度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二是明確“一帶一路”工作牽頭機構,協調總行和分行以及境內外的日常聯動,明晰各參與部門及相關機構的職責分工,着力發揮銀行在境內外的網點佈局與資源優勢,加強各分支機構間的聯動協同。三是加快專業隊伍建設和境內外戰略人才儲備,加強業務培訓,在考覈激勵、費用配置、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一支對境外市場具有較強判斷分析能力的穩定的人才隊伍。

2、加強獲取優質項目儲備的外部渠道合作。一是抓緊與國家相關部委、行業協會、各地方政府等建立聯繫,獲得優質項目信息。二是與政策性銀行、絲路基金、中信保等金融機構積極聯動,形成差異化分工,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中長期銀團或併購貸款等形式參與境外重大項目。三是進一步加強與海外同行業協作,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積極與沿線國家當地銀行建立聯繫,有效彌補現階段銀行海外網點佈局的不足以及經驗的欠缺。

“促進資金融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3、增強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的協同服務能力。一是增強商業銀行現有海外機構的業務能力,加強境內外聯動力度。針對與政策性銀行或政府機構合作的相對有安全邊際的項目,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抓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品貿易往來發展趨勢,提供境內外以至境外雙邊國家之間的貿易融資服務。二是重點支持內地沿線省區市的互聯互通建設,尤其關注國內可能的貿易支撐點,如上海、天津、廣東、福建等四大自貿區所在省市,新疆、福建、雲南等陸路、海路通道的重點節點省區的項目融資需求,提前佈局,適度給予政策和資源方面的傾斜。

4、有針對性地強化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服務。一是設計契合需求的解決方案,爲“走出去”企業提供結算、融資、海外併購等服務。銀行需抓住高鐵、核電等優勢產能行業貨物出口機遇,從供應鏈角度出發,採取封閉式、差異化授信政策和操作方法,以多種方式爲企業提供短期貿易融資等服務。針對大型企業的海外建廠或收購項目,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以中長期銀團、併購貸款等方式綜合參與。二是歸集銀行內部的部門職能,簡化“一帶一路”相關業務方案的操作流程。以專項業務形式,建立牽頭部門與參與部門的有效溝通機制,簡化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三是優化報價機制,適當配置業務資源,提升專項國際融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是探索風險管控的有效模式,助力產能過剩行業的非過剩產能輸出。針對原材料、工程機械等相對受益的產能過剩行業,可建立專項授信審批制度,圍繞龍頭企業客戶需求,提供一攬子服務方案。

5、着力提高境外業務風險管控水平。一是理清海外區域風險特點,防範國別風險。加強與相關部委及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聯繫溝通,及時獲得海外區域發展與風險信息。“一帶一路”亞洲區是中資銀行海外業務拓展的重點區域,可積極推進貿易往來較密切地區的本土化進程。二是強化境外機構輻射能力,加強同業互通。一方面應加強銀行現有境外機構對周邊地區的覆蓋能力,爲駐外人員金融跨境盡職調查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應與境外金融同業加強信息互通,同其他中資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抱團取暖”,並加強與外資銀行的聯繫與合作。三是積極運用金融工具,優化資產組合配置。

2017年6月12日,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舉行海外華商與“一帶一路”建設圓桌會。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地區衆多,涵蓋合作領域廣闊多元,又恰逢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快速劇烈變化,因此建設“一帶一路”的進程註定複雜且具有巨大的挑戰性,註定需要各方以更開放的態度戮力同心,融智融資。五年來,中國銀行業積極作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自身優勢,穩健經營,不僅切實履行了“資金融通”的職能,更着力加大與國際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提高了自身化解與防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也改變了以前外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質疑,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開始重新定位“一帶一路”倡議,並積極與包括商業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內的多層次中國金融機構互動,主動了解合作方式,兼顧國際商業標準與“一帶一路”合作實際,與中國以及其他相關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伙伴一道,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爲“一帶一路”建設的多元化、現代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併爲其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未來,中國銀行業將繼續勇於擔當,運用更多現代科技手段,設計出更多適用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產品,提升盈利和抵禦風險能力,打造經得起風浪的現代化銀行體系。

————————————————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太和智庫,關注時代需要。

微信公衆號:taihezhiku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