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危機並不在太平洋的西岸,在東岸,還有亞歐大陸的西端。

蘋果的、谷歌的、亞馬遜的、甲骨文的,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公司的營收都在減少,利潤都在減少,還有預期,也在萎縮,去年三季度,美股企業平均業績只有預期的70%,到了四季度,只剩下60%了,很明顯,無論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對科技股的表現太富有想象力了,是的,科技股仍然在高速增長,只是增長的速度趕不上貪婪的速度,納斯達克在三季度業績爆雷後,從八千點的高位一路栽到了六千,現在,雷還在爆,包括歐洲都調低了增長預期,卻反彈到接近七千五,難道科技的力量又一日千里了?

市場並無股市企業本身原生性利好,利好來自中國,來自美國的盟友,也就是所謂的貿易戰,每一次中美貿易磋商,就會刺激美股進一步走高,而美國經濟的各項數據卻正在衰減,早幾天的零售數據的內分泌失調已經初見端倪。

至於公衆猜測的美聯儲不加息是好事嗎?不加息說明美國經濟的增長正在遲滯,而繼續縮表的聲明則表明國際結算體系裏的硬通貨美元仍然在繼續減少,連美國自己的資本體系也缺乏美元。

美國,正處在年線級別K線向下的初始階段,美國三大股指能熬在目前的位置多久呢?

上週五,白天亞洲股市的一片綠與夜晚歐美股市的一片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不用看貿易磋商的結果也知道,肯定接近於達成協議了。

看看美國民主黨七位參議員聯名給特朗普的信件,內容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求具體落實可執行的方案,只要出現偏差,便重新提升關稅,這意味着動真格的了,太極拳打不了了。

其實,老萬認爲貿易戰還有很長時間,當年日本跟美國貿易戰談判前後也談了四五年,中美問題更復雜,挑戰性更爲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伴隨着貿易戰的談判,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都在尋找接盤俠,美國股市指數的高與中國股市指數所謂的低,實際沒有區別,都高估了,都存在着巨大的泡沫。

美國金融業在GDP中的佔比又達到了金融危機前最鼎盛時期的7.6%。

中國金融業在GDP中的佔比達到了8.5%。

上述兩個簡單的數據足夠說明泡沫很大,還要擠泡沫。

擠泡沫是痛苦的,擠着擠着就受不了了,這不,一季度還沒有走完,公佈的該季度的貸款就已達到了3.43萬億人民幣,從這裏能解釋爲什麼節後出現了連續幾天的較大幅度反彈。

這樣的反彈讓人產生幻覺——

幻覺一:人口紅利沒有消失,消費在升級,實際狀況是消費增速錄得8.5%,爲改革開放歷年來最低。

幻覺二:供給側改革的紅利仍在繼續,實際情況是供給側改革受惠企業的庫存基本飽和了,產能超過了供給側之前產能的百分之三十,不可持續了。

幻覺三:明年中國將開始使用IPV9母根服務器,互聯網不再叫因特網了,叫中國主導下的物聯網了,而2018年,全國的接收發送站就全部建成,中國將由此創造新的輝煌。實際情況,物聯網的正式運營還要等一年,在此之前,還要爲因特網支付六萬億。

幻覺四:FDC還會繼續成爲經濟的引擎。不用說什麼實際情況了,FDC肯定是死衚衕了。

現實與希望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資本市場不僅要擠掉槓桿增加出來的泡沫,還要還原業績上的泡沫,投資者真的認爲市場就開始轉好了嗎?

拳頭要完全縮回去,打出去纔會有力量。現在的市場,不斷的在現實與希望中交錯平衡及再平衡,此種平衡是脆弱的,違背經濟與自然規律的脆弱足以引發完全失去平衡。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亞洲還是歐美髮達國家,過去的一年,看上去IPO與再融資的融資量及數量並不亞於往年,問題結構上股市融資多在前幾位大市值的公司裏進行,頭部效應明顯,比如香港股市70%的資金被三家企業融走,而參與投資資金的組成頭部效應也非常明顯,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如同一個畸形兒。還有,香港又到了救匯市還是救房市的時刻了,救匯市就要加息,加息房市肯定受不了,救房市,匯市就需要不斷拋出美元買入港元,匯市也受不了,這種煎熬不僅僅在香港,整個東南亞及拉美國家都在經歷這種冰與火的刺激。

新的危機正在醞釀,美國股市就要吹起年線級別下跌的風,或許明天后天,或許還有一些天,總之,不會太久。

注:感謝許多讀者的關心,春節時家裏遭了火災,因此未更新,至於過年後,知道股市會有反彈,就不給大家潑冷水了,新的一年,能快樂就快樂嘛!今天發文,確實是時間節點又到了,有必要提醒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