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識到製造和封測短板的深圳,2018年在坪山設立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未來產業集聚區,現已集聚了中芯國際、比亞迪(中央研究院)、昂納科技、金泰克、基本半導體等半導體領域核心企業,建立了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坪山也將成爲深圳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區域。總體而言,長三角區域集成電路產業不僅起步早,產業基礎好,而且長三角區域在芯片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仍保持領先態勢,其芯片產業鏈相對完整,產業結構相對均衡,是國內芯片產業集聚區的「課代表」。

美國斷供,「芯片」成爲人人關注,卻又知之不深的行業。實際上,芯片是集成電路的載體,也用來當作集成電路的簡稱。芯片產業鏈一般包括設計開發、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個環節。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放眼全國,各地高喊「集成電路產業」,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暗地裏,芯片企業早已劃分好了各自的生長區域:長三角、珠三角彰顯國內最強「芯」實力;更有西北內陸省份「悶聲不響」,其集成電路產量早已躍居全國第二位;而國內外一些芯片領軍企業,又開始了「芯」佈局……驚喜總是不斷。

01

上海:規模最大 產值最高

長三角可謂中國半導體發源地之一,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如今已成爲全國爲數不多擁有完整芯片產業鏈的城市集羣,其中尤以上海、無錫、蘇州爲代表。

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1450億元,佔全國1/5,其中設計業爲482億元,製造業爲398.4億元,封測業貢獻368.9億元。由此可見,上海芯片產業三足同時發力,芯片產業均衡發展。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按照中國半導體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各產業環節的十強榜單,在設計領域,上海領走四席,分別爲紫光展銳、豪威科技、華大半導體和格科微,其中紫光展銳位列十強榜單第二位。製造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分列第三、第五位。封測領域,十強企業上海佔2家,安靠和晟碟半導體。另外在裝備材料領域,又有龍頭中微半導體支持。同時,國外芯片領先企業安謀(英)、新思科技(美)也在此佈局,阿里巴巴的芯片公司平頭哥同樣選址於此。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排名來源:中國半導體協會

在巨頭的帶領下,上海一批當地的芯片企業已成長爲新三板、科創板的潛力股,如上海山景集成電路、上海晟矽微電子、上海芯強微電子等已登陸新三板企業,瀾起科技成爲科創板第三批過會企業。

總體來說,芯片企業在上海徐匯、閔行、長寧均有分佈,但紫光展銳、中芯國際、豪威科技、華虹、格科微等巨頭盤踞在自由貿易區,這裏有歷經20年發展、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相對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園——張江高科技園區。據官網介紹,園區內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已達到300餘家,園區芯片企業數量上遠超以「芯片之城」自居的某開發區。

02

無錫:集成電路先行者

江蘇省歷來是集成電路產量大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省集成電路產量突破500億塊,以絕對優勢保持全國第一的領先態勢。江蘇省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形成了以無錫、蘇州和南京爲中心的集成電路產業帶。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無錫,不僅是我國集成電路的先行者,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這裏誕生了國內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無錫現已是全國第二個集成電路產業突破千億元的城市。

無錫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的12英寸和8英寸晶圓代工廠代表了國內高端製造水平。其中,無錫SK海力士爲江蘇省單體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外資投資企業。華潤微電子在無錫形成全鏈條的芯片生產線,旗下5家子公司,華潤矽科、華潤上華、華潤華晶、無錫迪思微電子、華潤安盛各自負責芯片的設計、製造、掩模以及封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此外,排名第一的封測企業——江蘇新潮集團位處無錫江陰。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排名來源:中國半導體協會

總體來看,無錫芯片企業製造、封測環節更加強勢,企業集中分佈在高新區內,以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爲代表,以及2家封測十強企業,分別爲全訊射頻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另外,在無錫的宜興、江陰等其他市區,同樣分佈着數量相當的芯片企業。

無錫半導體產業仍在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一大波半導體相關項目正在建設中。半導體制造龍頭企業上海華虹,投資100億在無錫建設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將無錫作爲華虹在上海金橋、張江、康橋以外的第四個製造基地。2019年初,積高電子圖像傳感器研發生產項目、新松機器人產業項目、宏湖多芯片光耦集成電路封測生產基地(一期)項目、華潤上華8寸晶圓項目、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二期項目等集中開工建設。

03

南京:名企加持的新勢力

相較於上海、無錫由來已久的半導體歷史,南京可謂是長三角地區新勢力的代表。

政策傾斜+明星光環的雙重作用,南京摸索出一條引進集成電路產業的光明之路。江北新區爲南京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地,2015年獲批爲國家級新區,並確立打造「芯片之城」的發展戰略,2016年即被列爲江蘇省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地。

南京設立500億元專項基金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目前江北新區已集聚200餘家集成電路企業,覆蓋設計、製造、封測等全產業鏈。在設計領域,有展訊、創意電子、安謀(英)、新思科技(美)等國內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製造領域,有著名代工廠臺積電12英寸晶圓項目;封測領域,位列三甲之一的華天科技投資80億在浦口經開區建設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基地項目。

隨着臺積電、清華紫光、長江存儲、中星微電子、中興通訊光電子、晶門科技、華大半導體等行業龍頭進駐,明星企業的虹吸效應不斷加強,以高新區研創園、南京軟件園爲載體,形成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集聚;以浦口經開區和智能製造產業園爲依託,重點發展晶圓製造及封測產業。整體來看,江北新區已快速形成完整的芯片產業鏈佈局,即將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04

蘇州:產業結構的代表作

蘇州曾在2002-2008年迎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蘇州工業園區一度成爲僅次於張江高科的第二大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儘管如今地位不如從前,但蘇州憑藉良好的產業基礎依舊是國內外領軍企業的戰略腹地。三星半導體、華爲「英雄」海思半導體、中科院微電子所、瀾起科技、華天科技等均在蘇州設有分公司或生產基地。

蘇州芯片企業相對集中分佈在蘇州工業園內,以三星、海思、和艦芯片爲代表。同時,華天科技生產線選址崑山開發區,蘇州國芯入駐高新區,兩大區域芯片產業也在同步發展。

杭州也是長三角地區的芯片重鎮,全市擁有集成電路企業上百家,集聚了浙江省85%以上的設計企業,其中,一大半芯片企業集聚在杭州國家“芯火”創新基地濱江區,亦是知名芯片設計公司士蘭微的誕生地。在政策方面,杭州對芯片研發、IP購買、流片等「看不見的投入」進行高達15%的補助,遠高於其他產業的4%到6%。

總體而言,長三角區域集成電路產業不僅起步早,產業基礎好,而且長三角區域在芯片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仍保持領先態勢,其芯片產業鏈相對完整,產業結構相對均衡,是國內芯片產業集聚區的「課代表」。

05

深圳:最強設計區域

珠三角地區最早是對外開放的門戶,也是電子產品分銷的集散地。當前珠三角地區形成以深圳爲核心的芯片產業帶,一些芯片企業將在珠三角設立總部或分公司視爲佈局的一環。這裏已聚集了海思、中興微電子、中芯國際、華潤半導體、敦泰科技等芯片領域的龍頭企業。

據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深圳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達897.94億元,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爲758.7億元,製造業銷售額只有18.9億元,封測業銷售額有74.8億元。深圳IC設計業銷售額在所有中國大陸城市中排名第一,但也暴露出深圳芯片產業發展的短板——芯片製造和封測。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在設計領域,深圳有早已坐上國內芯片設計領域頭把交椅的華爲海思;以及位列中國半導體設計十強榜單的豪威科技(第3)、中興微電子(第6)、匯頂科技(第7)。截止到2018年,深圳IC設計企業已增長到170家。

因中美貿易摩擦,中興、華爲、大疆接連收到「警告」,炸出了最牛的深圳粵海街道。儘管中興、華爲、大疆現已搬離粵海街道,但這裏仍是芯片企業匯聚地之一。粵海街道所屬的南山區是深圳半數芯片企業的聚集地。由於設計龍頭海思將總部設在龍崗區,在「老大」的帶動下,龍崗成爲設計最強區。

意識到製造和封測短板的深圳,2018年在坪山設立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未來產業集聚區,現已集聚了中芯國際、比亞迪(中央研究院)、昂納科技、金泰克、基本半導體等半導體領域核心企業,建立了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坪山也將成爲深圳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區域。

06

珠三角:惡補短板

芯片設計業接軌國際水平,而製造、封測環節處於中低端水平,成爲珠三角芯片發展的普遍狀況。廣州、珠海開始補「短板」。

目前,廣州擁有泰斗微電子、潤芯、硅芯、新岸線、昂寶、安凱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以及興森快捷、安捷利、風華芯電等一批封裝測試企業。芯片製造成爲廣州弱項,於是廣州有意引入高端芯片生產線——粵芯半導體12英寸生產線,以此來填補芯片製造空白,初步構建起芯片產業鏈。

2018年底,廣州以政策鼓勵集成電路總部企業落戶,連續3年最高累計獎勵可達1.5億元。並提出打造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爲核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建設。

珠海芯片企業同樣以設計爲主,且擁有4家以上的上市企業,收入過億企業超8家。芯片企業集中分佈於高新區內,以博雅、炬力、全志、建榮科技爲代表。格力旗下的芯片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位於香洲區。珠海芯片設計企業,涉及領域五花八門,除常規智能產品的芯片設計外,這裏還有宇航芯片,以及如同祕密般存在,不對外公佈經營內容的芯片設計。

當前,珠海短板不僅顯露在產業結構上,更爲嚴峻的是集成電路人才緊缺,表現爲珠海本地產業人才培養能力薄弱,高端人才引進成本高、缺口大。

07

甘肅:意外驚喜

縱覽2018年集成電路產業產量來看,雖然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產量佔據全國的60%以上,但所佔比重卻呈現出負增長,而甘肅、北京產量比重增加較爲明顯。這也透露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從傳統優勢區域向中西部轉移,向更先進的技術——北京和更低廉的勞動力轉移。

而誰又能想到一個地處西北的內陸,經濟又不算發達的省份——甘肅,竟然與前沿技術——集成電路有着莫大的淵源,甚至是我國集成電路產量第二大省。而在2010年時,甘肅省已初露鋒芒,集成電路產量雖低於江蘇、廣東和上海,仍居於全國第四位。這主要是源於甘肅以集成電路的封測爲主,封裝測試是芯片進入銷售前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技術需求相對較低。

2010年和2018年各地集成電路產量及變化情況

(單位:萬塊)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如今,甘肅形成以天水、蘭州爲核心的本地封測產業集羣,其中,天水華天電子集團榮登2018年封測領域第三名。伴隨華爲、騰訊、東軟、中科曙光等知名信息技術企業在甘肅的佈局,以及甘肅封測企業的轉型升級,未來,甘肅省芯片產業發展將帶來更多的驚喜。

08

北京:兩極格局

北京的芯片產業雖不敵上海、深圳,但鑑於高質量人才優勢及高科技企業的聚集效應,北京成爲芯片企業全國佈局的必要之舉。目前,北京芯片產業佈局呈現兩極格局,即北海淀南經開,海淀以設計研發爲主,經濟開發區也就是亦莊,則以製造、封測爲主。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調研新岸線公司

海淀高科技基因決定了區域內企業的高科技基因,像紫光展銳、北京君正、豪威科技等設計業領頭羊在此聚合,而像中芯國際、中芯北方、威訊聯合等製造、封測類企業將工廠設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亦莊。

09

新興勢力凸顯

在各地大喊「集成電路」,向上下游企業拋出橄欖枝時,一些中西部城市開始崛起,引進龍頭企業,邁向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二梯隊。

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地區分佈圖示

(單位:萬塊)


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北京人才質量最優 上海產值最高 深圳設計最強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今年5月,三星半導體宣佈已啓動西安二期項目,總投資將超140億美元。三星半導體2012年的西安項目,成爲三星海外投資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最大外商投資項目,陝西乃至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在三星的加持下,100餘家相關企業相繼落戶,由此帶動西安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步入正軌,成爲全國設計業增速最快的城市。

武漢芯片企業集中在光谷內,2001年被批准爲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先後彙集武漢新芯、長江存儲、海思研發中心、聯發科技(全球第四大設計企業)、新思科技(半導體設計軟件龍頭)等衆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形成涵蓋設計軟件服務、芯片設計、測試等產業鏈條。

合肥在2012年開始了集成電路領域的探索,先後建立了合肥經開區、高新區和新站高新區三大集成電路基地。當前,芯片企業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內,以聯發科技、安謀、新思科技,大唐電信、君正等爲代表,達到140餘家。圍繞企業落戶、研發支持、人才支持、高成長激勵、金融支持等五方面,高新區出臺29條扶持政策。相對來說,新站區更加偏重製造環節,這裏有安徽易芯半導體12英寸芯片生產線,新匯成微電子晶圓測試項目等。

成都以高新區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核心區,以雙流區和天府新區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點園區,全面覆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設備及材料等全產業鏈環節。目前,已有華爲成都研究院、恩智浦、瀾起科技、紫光展訊、國科微、格羅方德、英特爾等入駐。安謀中國西部研究院、成都紫光IC國際城、宇芯生產線改造等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誰的「芯」好又便宜,誰就能夠贏得市場。當政策紅利疊加人才優勢,向着更低的成本,向着最優的人才,集成電路產業悄然遷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