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始走上重文轻武之路

纸的时代书店 《祖先》系列新书陈列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宋朝虽然孱弱,但无论怎么讲,也是在时间上可以媲美唐朝长度的一个帝国,但实际上,宋朝真正统一中国的时间,其实仅仅只有148年。

也就是说,从宋朝建立直到明朝建立这中间,大约400年的时间里,汉人政权统治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但这短短的400年,却正是这个世界连成一体、从“古代”进入“近代”的一个重要转折。

赵匡胤学后周太祖郭威搞了个兵变黄袍加身,正式结束了换皇帝比割韭菜还快的五代政权。正史中说,赵匡胤是听取了赵普的建议,把兵权从将军节度使手中全部收入自己手中,也就有了“杯酒释兵权”这样的说法。

不过历史上的皇帝,有几个不希望把权力全部收归自己,反而希望那些骄兵悍将吆五喝六的呢?

其实能够真正结束乱世,无非还是因为这些北方的节度使们在唐末以来的多次互相攻伐,以及中央的多次屠杀下,最终被杀得再也形不成一股足以威胁中央的力量而已。

赵匡胤采取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基本国策,就是先要把南方的军阀们征服。

这些南方的割据势力着实是不堪一击,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也没有什么“成王霸之业”的想法,所以最大的骨头、李煜的南唐就这么被啃下来了。

而那个浙江的强权“吴越”,一直以来都是中央政权的忠实拥趸,不论你换啥名字,我都立刻归顺,以至于吴 越王 钱弘俶为了避赵匡胤他爸赵弘殷的名讳,直接改名“钱俶”。钱弘俶后来举家迁往开封,最终国破山河在,得以和他夫人孙氏以“赵钱孙李”这样的身份,留在了百家姓上。

赵匡胤这个出身行伍的军人和赵普一起制定了决定宋朝国运的重文轻武的改革政策,这个政策,在降低内部作乱风险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全国的尚武精神。

赵匡胤把地方兵权大量收归中央,这种“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也终究导致本就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朝,面临着更为危险的外部环境。

不过一个新兴政权,总归是看起来一片大好的。在南方政权灭亡的灭亡、归顺的归顺这样的形势下,宋太祖本希望彻底端掉沙陀人的老巢河东,也就是被称作“北汉”的政权之时,却出现了那个“烛影斧声”的谜案。

开封府尹赵光义(赵匡胤弟弟)在一次和赵匡胤的密谈中,烛光透出两个人的人影,赵匡胤拿斧柄捶地,大呼“好做,好做”,第二天就死掉了。

总之,不论这个事情到底是戏说还是事实,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了哥哥的皇帝位,而赵普则仍作为朝廷头号大员存在。赵匡胤死前,希望以多攒钱的方式赎回燕云十六州,要说这也是符合宋朝调性的。

但这一政策还没等宋太祖实施,这位开国皇帝就挂掉了,等到太宗赵光义上台之后,一反整个宋朝给人的病秧子感觉,可谓是终宋一朝最强硬的存在。

太宗执政前期,真可谓武力充沛,他不仅派潘美干掉了北汉,了却了河东节度使(山西)这一北方最后的痼疾,更获得了北汉大将杨业,才有了《杨家将》里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始走上重文轻武之路

《祖先》作者安森垚 参加西西弗书店讲座

宋太宗在伐北汉成功之后,认为自己智勇无敌,没太多战斗经验的他,非要去单挑契丹,御驾亲征讨伐燕云,没想到中箭受伤,只能坐驴车逃跑,至此终身再也不敢亲自出征了。

虽然宋太宗自己不上战场,但热爱娱乐活动的赵光义非常乐意自己在家操盘,外行指导内行。宋太宗坐在首都,遥控三路大军进攻辽国,他把军队分为东、中、西三路军。

其中东路的老大叫做曹彬,主要目的是拿下小雄州(雄县)、固安、涿州,最终目的是拿下幽州(北京),这几个地方离北京都很近,整个就是一雄安新区战役;

中路军的老大叫田重进,主要目的是进攻定州(保定),以攻入蔚州(张家口);

西线就是打山西的潘美、杨业大军,以拿下西边的云州(大同)等。

据记载,幽云百姓早已不愿被辽国统治,“以牛酒迎犒王师”,所以战争一开始异常顺利。

东路军老大曹彬本是赵匡胤大将,并不受宋太宗信任,而宋太宗这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却乐于指挥这一支军队。

宋太宗一路疯狂开挂,竟然推进到了涿州,眼看着就要进幽州了。

这一下就连宋太宗都觉得不太正常,果不其然,东路军在岐沟关(涿州一带)被围,辽军把宋军打了个大败亏输,导致西路、中路的战争也功亏一篑。

战争失败后,宋太宗把屎盆子全扣到曹彬脑袋上,完全不提自己瞎指挥的事情。

宋太宗经此一役,彻底失去了一直以来的锐意进取,也失去了收回燕云十六州最后的机会。

其实就在宋太宗亲征辽国的那一次,宋军都已经攻入了幽州高粱河一带。这地方在哪呢?去过北京的人应该知道,它已经是北京城区离西直门不远的紫竹院一带了,也就是说,要不是宋太宗最后一哆嗦没搞定,幽州说不定已经收回来了。

而在这个时候,镇守幽州的将领,也就是辽国“南京”的市长,却是一个汉人——韩德让。韩德让的爷爷韩知古,本是蓟州玉田县的汉人。蓟州玉田县大约是北京天津的交界,但属于现在的唐山。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小韩自然成了辽国人。

在那个时候,不仅燕云十六州是资源,燕云十六州中的这些汉人自然也是这些放羊汉子的资源。

韩知古因为机敏过人,被述律平家族看上,收入朝廷之中,不久之后整个家族都饱受辽朝廷恩惠,成为显赫家族。

这位韩德让小的时候,本是和后族的一个小姑娘萧绰青梅竹马的,没想到后来萧绰被辽景宗耶律贤看上,收为妃子。这其中的内情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俩人的感情应该是不会轻易消逝的。

就在高粱河战役之后不久,辽景宗驾崩,因为这位皇帝死得太早,长子耶律隆绪仅仅只有12岁,韩德让就和已经是皇后的萧绰,同高粱河大败宋军的功臣耶律斜轸一起,镇压虎视眈眈的贵族,扶植耶律隆绪继位。

朝廷大权就这样把持在了萧绰和韩德让手中。辽几乎所有的太后都是“萧太后”,但这个萧绰,才是最为著名的萧太后。

宋太宗在旧山河都收拾不明白之际,开始纵情于文墨,把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抬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历了五代动乱之后的中国,寒门通过科举入仕,可以说自宋之际,才正式开始。

不久之后,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

“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始走上重文轻武之路

《祖先》作者安森垚 参加言几又书店讲座

时间就这样进入到公元1000年以后,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当年宋太宗听了雄县县长“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的建议,才兴师北伐,最后大败而归,导致无险可守的宋辽边境成了辽国的跑马场。

等宋太宗一死,萧太后以“收复雄州”为名,亲率大军入宋,没多久就打到了澶州,也就是如今河南濮阳。其实澶州这地方原则上来讲应该算是河北,也就是魏博节度使的地界。

也就是说,没了燕山阻挡,契丹就可以轻易占领河北,只要越过黄河,宋首都汴京就唾手可得。

此时的宋真宗已经吓得胆破,差点迁都南方逃命去了。要不是被称作“寇老西儿”的宰相寇准拦着,估计“南宋”就要提前100年开国了。

当时的朝廷大臣里,王钦若主张迁都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只有寇准坚持要皇帝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必须要把辽军打回去,要不北方就丢了。

重新鼓舞士气的宋军,终于开始有了战斗力,宋辽之间互有胜负,开始僵持。

《辽史》记载,辽大将萧挞凛鄙视宋军,在澶州城下率领些许轻骑挑衅,被宋军大将张瑰用弩狙击而亡。此时,宋真宗一行抵达澶州,寇准全力劝说宋真宗登澶州北城门以示督战,据说“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最终,宋辽双方于1005年1月达成和议。

宋朝廷表示,虽然我们赢了,但还是要给你们大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过辈分可就不能像石敬瑭那个龟儿子一样了,面子还是要有的。

辽圣宗耶律隆绪年纪较小,于是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互约为兄弟之国。

至此,两国最起码获得了相对平等的关系。

宋“自称南朝,以契丹为北朝”,澶州又名澶渊,史称“澶渊之盟”。

宋朝物产丰富,不差这点钱,换取和平没啥不好的,但是打赢了还得签不平等条约这种事,最起码在汉唐是不存在的。

而且不仅今人觉得窝囊,就连宋真宗都觉得窝囊,以至于连武则天都不敢搞的封禅泰山,宋真宗非得搞一次,像闹着玩一样。从此之后就再也没人去泰山封禅了,因为实在有点丢人。

总之,宋辽哥俩在100年后纷纷灭亡,这期间两国再也没起太大的兵事。后来辽圣宗的孙子耶律洪基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你辽国彬彬不异于中华,也就必然面临中原王朝所必将面临的风险,不要忘记,在辽河放牧的契丹人北面,还有那些在白山黑水中穿行的猎人们。

“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始走上重文轻武之路

活动预告:《祖先》系列新书分享会 从地理的角度 畅谈历史进程

主讲:安森垚

知乎大神安森垚、专栏“祖先”、抖音大咖

204625人订阅收藏、已获277658 个赞

活动详情:

6月29日 14:00 言几又·今日阅读 西安大悦城店

西安曲江新区慈恩路777号大悦城购物中心 L2-01

6月30日 14:00言几又·今日阅读 重庆时代广场店

重庆市渝中区邹容路100号重庆时代广场4楼L408商铺

“杯酒释兵权”宋朝开始走上重文轻武之路


本套图书已入围2019年中国最美书店周优秀作品

投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快来为喜欢的书投票吧!

点击链接可参与大众评选投票链接2019 「新青年阅读+」主题书单评选

错过就要等到下一个夏天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