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新生》杂志事件”等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著名事件,有一个人因参与其中而被历史铭记。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提及,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领袖为他专门题写纪念文字。时值杜重远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革命先烈报国精神,扩大红色历史文化影响力,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历史系、图书馆、博物馆联合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共同推出“为国情深——杜重远先生历史图片文物展”。希望通过一幅幅场景复原的油画作品,将杜重远先生投身实业、抗日救国的革命历程展示在公众面前。

时间:2018年6月15日—6月30日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文科图书馆(国年路邯郸路口)

下面,请跟随一幅幅油画,走进杜重远先生光辉灿烂的一生。

实业救国

徐纯中作

▍杜重远陪同张学良、张公权参观瓷厂

1923年,杜重远赴日就读陶瓷专业6年,学成归来,在沈阳北门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陶工厂“肇新窑业公司”(代替了千百年来的手工操作)。后发展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窑业工厂,年产千万件瓷器,极大抵制了日瓷经济侵略。张学良、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等,对这项利国事业,都非常支持,图为他们二人亲莅沈阳参观访问。东三省沦陷后,杜重远又在江西、武汉、上海、云南继续开办大型瓷厂,支援抗战经费。

一见如故

徐纯中作

▍杜重远初见周恩来

杜重远青年留学日本时,作为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反对“二十一条”运动;反对日本续租旅顺、大连,反对日本“临江设领”。创办瓷厂后,更以价廉货美的产品,打退了日军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日寇早已对他恨之入骨。“九一八”事变后,他被通缉入关。他走遍大江南北,口诛笔伐更广泛宣传抗日,在上海结识了很多爱国人士,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夏衍等。1931年11月底,在上海愚园路一家幽静的咖啡馆里,经夏衍介绍,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在座还有潘汉年。周恩来热情与他握手,表示相见恨晚:“我们见面就是朋友了,知道你在‘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后,到处演讲,鼓动抗日救国,你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杜重远忙答:“值此国难当头,人人有责……,盼望收回祖国东北之心,有如大旱之望云霞。群众抗日情绪高昂,纷纷组织义军,以血肉之躯与强敌周旋,我们理应奔走呼号,做他们的后盾。”周恩来频频点头:“杜君所言极是。我们党中央在9月22日发出的《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决议》中提出的要求,广大群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暴力政策,反对日帝强盗战争而斗争,你从事的宣传鼓舞群众工作,正和我党方针相符,咱们站在一条战线上了……”杜重远被他的鼓励所感动,也更有了方向,从此,拿起笔,回敬敌人的枪,更积极地投入了抗日救亡活动。

百年好合

徐纯中作(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杜重远、侯御之婚礼后的午茶会

1933年初,日寇进犯喜峰口,热河危在旦夕,杜重远、侯御之推迟婚期。杜重远带领青年记者随同张学良、宋子文等奔赴热河。1933年3月25日,杜重远从热河前线归来,与侯御之在上海霞飞路1881号(现淮海中路1897号)老宅花园,隆重举行了婚礼。婚后茶会及日后各种聚会上:地下党负责人,爱国人士,国民党高层政要,社会名流,嘉宾如潮:潘汉年、宋介农、胡愈之——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黄炎培、卢作孚、郭琳爽——宋子文、张公权、蒋经国、程潜、李宗仁、陈布雷、熊式辉、杜月笙、黄金荣等先后来祝贺者大多呈于油画中。至今,杜重远的两个女儿,仍与宋子文儿媳曹琍璇,熊式辉之子熊园傑,特别与陈布雷的侄女陈约文,保持着亲密的世交。早在婚礼之前,中共已与杜重远取得了联系,希望他积极调动一切力量,炎黄子孙,联合抗日。“百年好合”是当年亲友们对杜重远、侯御之喜结连理的祝愿;也是如今,海峡两岸,“家和万事兴”的愿景和心声。

雨夜囚车

张红年作

▍杜重远因《新生》周刊入狱,激起群愤

1935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抗日刊物《生活周刊》被查封,邹韬奋流亡国外。杜重远冒着生命危险,接过“邹韬奋手中的火炬”,挺身创办《新生周刊》,(并自任总编辑和总发行人)。5月,由于《新生周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日军借机威胁“进攻上海”,国民党当局屈从日帝,竟勒令《新生》停刊。同年7月9日,在日方压力下,江苏高等法院当庭宣判杜重远犯“散布文字共同诽谤罪”,判刑一年零两个月,立即送监,并不得上诉。杜重远质问:“爱国何罪?法律被日本人征服了!我不相信中国还有什么法律!”旁听民众,群情激愤。雨后的夜晚,手持火把和标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新生》”的愤怒人群,跟随杜重远囚车驶向——上海漕河泾第二监狱。以上“新生事件”震惊中外,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高潮的到来。

国运密谈

夏葆元作(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杜重远密林中劝张学良放弃反共,一致对日

1935年7月至1936年9月,杜重远因“新生周刊”案,被判囚于上海漕河泾监狱及获保后移至虹桥疗养院。在此期间,他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12月及1936年4月,与两次来探访的张学良见面,深入分析形势,共商抗日大计。杜重远正面提出联共抗日政治主张,并取得共识,推动了全面抗战。这次密谈改写了中国现代史。此图描绘张学良与杜重远在虹桥疗养院附近小树林内彻夜密谈情景(左方汽车后“望风者”为中共地下党员宋介农,现名孙达生)。

庐山勖蒋

夏葆元作

▍杜重远庐山上坚定蒋介石抗日决心

1937年5月23日,蒋介石与钱大钧,王世和等人先抵庐山牯岭。由“国民党中央政府会议”发起邀请全国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大学教授、各党派领袖至庐山举行谈话会,讨论外交、政治、经济、教育诸问题。杜重远应邀于会前6月底上山。一天清晨,凉风习习中,遇蒋介石、陈立夫于庐山图书馆大礼堂外。寒暄后,即讨论时局时政。杜重远再次向蒋介石分析了日寇入侵狼子野心和严重后果,极力肃清当时汪精卫向日本求和的亡国影响,同时提出自己将去新疆考察,建设大后方的意向。蒋听后,沉思半晌,对杜去边疆的计划,颇为兴奋,并委以重任。该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噩耗传来,人心震撼。杜重远庐山会上发表讲话:“日本已决心进行一场全面对华战争,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结果,日本仍在不断对华北增兵,局势日趋严重”。7月17日蒋介石做了“最后关头”的讲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8年6月20日杜重远被遴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蒋介石致信杜重远:“杜参政员重远兄:寒电悉,宣传抗战,边民共奋,良深欣慰。中正篠侍秘鄂印”。

患难之交

杨顺泰作

▍杜重远在太原会见八路军诸位首领

1937年9月,全面抗战初期,杜重远由大同回太原,应彭雪枫邀请,以记者身份,前往共产党红军驻太原办事处,在“太原招待所”见到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萧克、徐向前等,彼此英雄相惜,言谈甚欢。随后,杜重远在《抗日》刊物上详细介绍了面谈的情形,以及红军的抗日立场、观点和言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鼓舞作用。建国后,萧克将军称这次会面为“患难之交”。

振臂天山

杨顺泰作

▍杜重远深入新疆内部,发动爱国抗日各族群众

1939年,杜重远应邀去新疆创办新疆学院,并出任院长。他为发展新疆的文化,团结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竭尽全力。他聘请了茅盾,张仲实等人任教,延请赵丹、于村、王为一等,深入新疆腹地和穷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及文艺宣传活动。更在内地购买了三卡车书籍,被当地亲切称为“文化列车”。同时,杜重远在新疆学院开讲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课,组织“新疆学生暑期工作队”进行抗日宣传,并常在《反帝战线》上发表宣传进步思想的文章,因此遭到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嫉恨,捏造“汉奸”、“托派”、“苏联间谍”、“秘密共产党员”,对杜重远进行软禁,监禁,施以酷刑,杜重远始终坚贞不屈。1944年6月,盛世才派人在食物中放毒,将其残酷杀害,并毁尸灭迹。全国解放后,中共中央曾专门派出考察团到新疆寻找其遗骨,至今没有找到。

梨花风筝

潘蘅生作

▍杜重远去世后,夫人侯御之放飞断线的风筝,寄托哀思

1926年,杜重远与侯御之在日本初识。由于杜重远有一段包办婚姻,虽已离异,但有挑拨者,他们的婚恋过程长而曲折,最后濒临失败,侯御之拒婚拒通讯。杜重远一纸风筝悬挂她女生宿舍窗下,上写:“我在这里等你”。侯御之被他锲而不舍,更主要是他舍我抗日救国的精神、行迹所感动,遂成连理。婚后恩爱有加,但因抗日救亡活动,聚少离多。1944年,杜重远血洒天山,尸骨无存,侯御之历尽艰难,护携三个重病幼儿,返回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杜重远的故居。适逢清明,无处凭吊,她自制一只风筝,站在梨花似雪的老宅院中,放飞风筝,上写:“我在这里等你”。

难忘友谊

魏景山作

▍杜氏姐妹拜访路易·艾黎

杜毅、杜颖编辑的《杜重远文集》出版后不久,有次去拜访著名爱国友人路易·艾黎。艾黎左手持着多年前杜重远赠送给他的杜在云南厂出品的精品瓷盘,右手是艾黎1985年著作出版的《瓷国游历记》一书。桌上翻开的一页是《杜重远文集》里邓小平的题词——“杜重远烈士永垂不朽”。

展览H5动画

扫一扫,看展览H5动画

来 源

党委宣传部

编 辑

顾倾城、陈敏学蒋介石日本抗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