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新生》雜誌事件”等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著名事件,有一個人因參與其中而被歷史銘記。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二集》後記提及,鄧小平、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領袖爲他專門題寫紀念文字。時值杜重遠先生誕辰120週年,爲弘揚革命先烈報國精神,擴大紅色歷史文化影響力,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統戰部,歷史系、圖書館、博物館聯合楊浦區五角場街道、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共同推出“爲國情深——杜重遠先生歷史圖片文物展”。希望通過一幅幅場景復原的油畫作品,將杜重遠先生投身實業、抗日救國的革命歷程展示在公衆面前。

時間:2018年6月15日—6月30日

地點: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文科圖書館(國年路邯鄲路口)

下面,請跟隨一幅幅油畫,走進杜重遠先生光輝燦爛的一生。

實業救國

徐純中作

▍杜重遠陪同張學良、張公權參觀瓷廠

1923年,杜重遠赴日就讀陶瓷專業6年,學成歸來,在瀋陽北門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機器製陶工廠“肇新窯業公司”(代替了千百年來的手工操作)。後發展成爲中國民族資本經營規模最大的一家窯業工廠,年產千萬件瓷器,極大抵制了日瓷經濟侵略。張學良、中國銀行總經理張公權等,對這項利國事業,都非常支持,圖爲他們二人親蒞瀋陽參觀訪問。東三省淪陷後,杜重遠又在江西、武漢、上海、雲南繼續開辦大型瓷廠,支援抗戰經費。

一見如故

徐純中作

▍杜重遠初見周恩來

杜重遠青年留學日本時,作爲學生代表積極參加反對“二十一條”運動;反對日本續租旅順、大連,反對日本“臨江設領”。創辦瓷廠後,更以價廉貨美的產品,打退了日軍對我國的經濟侵略。日寇早已對他恨之入骨。“九一八”事變後,他被通緝入關。他走遍大江南北,口誅筆伐更廣泛宣傳抗日,在上海結識了很多愛國人士,鄒韜奮、沈鈞儒、李公樸、夏衍等。1931年11月底,在上海愚園路一家幽靜的咖啡館裏,經夏衍介紹,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在座還有潘漢年。周恩來熱情與他握手,表示相見恨晚:“我們見面就是朋友了,知道你在‘九一八’日本侵佔東北後,到處演講,鼓動抗日救國,你這種精神,是值得欽佩的。”杜重遠忙答:“值此國難當頭,人人有責……,盼望收回祖國東北之心,有如大旱之望雲霞。羣衆抗日情緒高昂,紛紛組織義軍,以血肉之軀與強敵周旋,我們理應奔走呼號,做他們的後盾。”周恩來頻頻點頭:“杜君所言極是。我們黨中央在9月22日發出的《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決議》中提出的要求,廣大羣衆爲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暴力政策,反對日帝強盜戰爭而鬥爭,你從事的宣傳鼓舞羣衆工作,正和我黨方針相符,咱們站在一條戰線上了……”杜重遠被他的鼓勵所感動,也更有了方向,從此,拿起筆,回敬敵人的槍,更積極地投入了抗日救亡活動。

百年好合

徐純中作(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杜重遠、侯御之婚禮後的午茶會

1933年初,日寇進犯喜峯口,熱河危在旦夕,杜重遠、侯御之推遲婚期。杜重遠帶領青年記者隨同張學良、宋子文等奔赴熱河。1933年3月25日,杜重遠從熱河前線歸來,與侯御之在上海霞飛路1881號(現淮海中路1897號)老宅花園,隆重舉行了婚禮。婚後茶會及日後各種聚會上:地下黨負責人,愛國人士,國民黨高層政要,社會名流,嘉賓如潮:潘漢年、宋介農、胡愈之——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黃炎培、盧作孚、郭琳爽——宋子文、張公權、蔣經國、程潛、李宗仁、陳布雷、熊式輝、杜月笙、黃金榮等先後來祝賀者大多呈於油畫中。至今,杜重遠的兩個女兒,仍與宋子文兒媳曹琍璇,熊式輝之子熊園傑,特別與陳布雷的侄女陳約文,保持着親密的世交。早在婚禮之前,中共已與杜重遠取得了聯繫,希望他積極調動一切力量,炎黃子孫,聯合抗日。“百年好合”是當年親友們對杜重遠、侯御之喜結連理的祝願;也是如今,海峽兩岸,“家和萬事興”的願景和心聲。

雨夜囚車

張紅年作

▍杜重遠因《新生》週刊入獄,激起羣憤

1935年白色恐怖籠罩上海,抗日刊物《生活週刊》被查封,鄒韜奮流亡國外。杜重遠冒着生命危險,接過“鄒韜奮手中的火炬”,挺身創辦《新生週刊》,(並自任總編輯和總髮行人)。5月,由於《新生週刊》刊登《閒話皇帝》一文,日軍藉機威脅“進攻上海”,國民黨當局屈從日帝,竟勒令《新生》停刊。同年7月9日,在日方壓力下,江蘇高等法院當庭宣判杜重遠犯“散佈文字共同誹謗罪”,判刑一年零兩個月,立即送監,並不得上訴。杜重遠質問:“愛國何罪?法律被日本人征服了!我不相信中國還有什麼法律!”旁聽民衆,羣情激憤。雨後的夜晚,手持火把和標語,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還我《新生》”的憤怒人羣,跟隨杜重遠囚車駛向——上海漕河涇第二監獄。以上“新生事件”震驚中外,推動了“一二·九運動”愛國高潮的到來。

國運密談

夏葆元作(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杜重遠密林中勸張學良放棄反共,一致對日

1935年7月至1936年9月,杜重遠因“新生週刊”案,被判囚於上海漕河涇監獄及獲保後移至虹橋療養院。在此期間,他繼續從事抗日救國活動。1935年12月及1936年4月,與兩次來探訪的張學良見面,深入分析形勢,共商抗日大計。杜重遠正面提出聯共抗日政治主張,並取得共識,推動了全面抗戰。這次密談改寫了中國現代史。此圖描繪張學良與杜重遠在虹橋療養院附近小樹林內徹夜密談情景(左方汽車後“望風者”爲中共地下黨員宋介農,現名孫達生)。

廬山勖蔣

夏葆元作

▍杜重遠廬山上堅定蔣介石抗日決心

1937年5月23日,蔣介石與錢大鈞,王世和等人先抵廬山牯嶺。由“國民黨中央政府會議”發起邀請全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大學教授、各黨派領袖至廬山舉行談話會,討論外交、政治、經濟、教育諸問題。杜重遠應邀於會前6月底上山。一天清晨,涼風習習中,遇蔣介石、陳立夫於廬山圖書館大禮堂外。寒暄後,即討論時局時政。杜重遠再次向蔣介石分析了日寇入侵狼子野心和嚴重後果,極力肅清當時汪精衛向日本求和的亡國影響,同時提出自己將去新疆考察,建設大後方的意向。蔣聽後,沉思半晌,對杜去邊疆的計劃,頗爲興奮,並委以重任。該年7月8日,盧溝橋事變噩耗傳來,人心震撼。杜重遠廬山會上發表講話:“日本已決心進行一場全面對華戰爭,談判均未取得實質性結果,日本仍在不斷對華北增兵,局勢日趨嚴重”。7月17日蔣介石做了“最後關頭”的講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1938年6月20日杜重遠被遴選爲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8年蔣介石致信杜重遠:“杜參政員重遠兄:寒電悉,宣傳抗戰,邊民共奮,良深欣慰。中正篠侍祕鄂印”。

患難之交

楊順泰作

▍杜重遠在太原會見八路軍諸位首領

1937年9月,全面抗戰初期,杜重遠由大同回太原,應彭雪楓邀請,以記者身份,前往共產黨紅軍駐太原辦事處,在“太原招待所”見到周恩來、彭德懷、林彪、蕭克、徐向前等,彼此英雄相惜,言談甚歡。隨後,杜重遠在《抗日》刊物上詳細介紹了面談的情形,以及紅軍的抗日立場、觀點和言論,取得了很好的宣傳鼓舞作用。建國後,蕭克將軍稱這次會面爲“患難之交”。

振臂天山

楊順泰作

▍杜重遠深入新疆內部,發動愛國抗日各族羣衆

1939年,杜重遠應邀去新疆創辦新疆學院,並出任院長。他爲發展新疆的文化,團結少數民族共同抗日,竭盡全力。他聘請了茅盾,張仲實等人任教,延請趙丹、於村、王爲一等,深入新疆腹地和窮困偏遠地區,從事教育及文藝宣傳活動。更在內地購買了三卡車書籍,被當地親切稱爲“文化列車”。同時,杜重遠在新疆學院開講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課,組織“新疆學生暑期工作隊”進行抗日宣傳,並常在《反帝戰線》上發表宣傳進步思想的文章,因此遭到新疆督辦盛世才的嫉恨,捏造“漢奸”、“託派”、“蘇聯間諜”、“祕密共產黨員”,對杜重遠進行軟禁,監禁,施以酷刑,杜重遠始終堅貞不屈。1944年6月,盛世纔派人在食物中放毒,將其殘酷殺害,並毀屍滅跡。全國解放後,中共中央曾專門派出考察團到新疆尋找其遺骨,至今沒有找到。

梨花風箏

潘蘅生作

▍杜重遠去世後,夫人侯御之放飛斷線的風箏,寄託哀思

1926年,杜重遠與侯御之在日本初識。由於杜重遠有一段包辦婚姻,雖已離異,但有挑撥者,他們的婚戀過程長而曲折,最後瀕臨失敗,侯御之拒婚拒通訊。杜重遠一紙風箏懸掛她女生宿舍窗下,上寫:“我在這裏等你”。侯御之被他鍥而不捨,更主要是他舍我抗日救國的精神、行跡所感動,遂成連理。婚後恩愛有加,但因抗日救亡活動,聚少離多。1944年,杜重遠血灑天山,屍骨無存,侯御之歷盡艱難,護攜三個重病幼兒,返回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杜重遠的故居。適逢清明,無處憑弔,她自制一隻風箏,站在梨花似雪的老宅院中,放飛風箏,上寫:“我在這裏等你”。

難忘友誼

魏景山作

▍杜氏姐妹拜訪路易·艾黎

杜毅、杜穎編輯的《杜重遠文集》出版後不久,有次去拜訪著名愛國友人路易·艾黎。艾黎左手持着多年前杜重遠贈送給他的杜在雲南廠出品的精品瓷盤,右手是艾黎1985年著作出版的《瓷國遊歷記》一書。桌上翻開的一頁是《杜重遠文集》裏鄧小平的題詞——“杜重遠烈士永垂不朽”。

展覽H5動畫

掃一掃,看展覽H5動畫

來 源

黨委宣傳部

編 輯

顧傾城、陳敏學蔣介石日本抗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