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商業

近日,百度貼吧裏一篇《幹飛防植保到底掙錢不掙錢》的帖子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這是2018年無數個詢問如何加入無人機飛防植保帖子的其中一個。雖平淡無奇,卻也看出越來越多人嚮往進入無人機植保行業,按着計算器也能算清楚。

在該篇帖子中,樓主介紹稱,最近想買臺極飛P20,加入當地飛防植保的行列,可以極飛P20爲例子進行算賬發現,當地飛手的經營狀況並沒外界所描述的輕鬆。

帖子中,樓主計算極飛P20 RTK版本的單機市場售價爲41999元,加上六塊電池,一臺充電保姆,兩個藥箱,一臺加藥機,一套RTK基站,一臺充電保姆。這些配件全套購置的費用約爲72669元。

2018年剛剛結束的黑龍江地區作業行情中,1畝地的飛防價格約爲4-6元。以1畝地6元的價格計算,不計電池損耗、不算人工成本,一臺飛機需要作業12111畝,才能回收成本。如果算上電池損耗,人工成本,機器維修成本,一臺飛機回收成本的作業畝次,很可能要突破16000畝。

進入2018年後,國內幾大無人機品牌都頻傳喜報,無人機銷量較2017年大漲。那購買了植保無人機的飛手們,“電機一響黃金萬兩”的夢想是否就已經實現了呢?

以極飛爲例。東北小哥的算數題要算得更加清晰,單從新聞中獲得知識並不容易做。

在8月8日的極飛雲服務宕機事件中,極飛創始人CEO彭斌發朋友圈表示,其植保無人機的在線數量達到10000臺,而在8月15日的《極飛“趴窩”?用科學還原事實真相》官方文章中提到,極飛植保無人機全國同時在線數量爲6000餘架。

8月2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檟欽向記者表示,目前每天在運營的農業植保無人機超過8000架。但在最近在一篇公衆號文章中更是提到,極飛目前的保有量又達到了13000臺。

而8月19日,彭斌通過朋友圈發消息稱,其植保無人機2018年累計作業畝次突破4000萬畝大關。

以作業4000萬畝次,即使算6000臺,平均每臺的作業量僅爲6666畝。這距離16000畝的回本作業量,相差了近2.5倍。如果極飛在運營的植保無人機數量爲10000臺,那其植保機平均每臺的作業量僅爲4000畝。其距離16000畝的回本作業量,就相差了4倍。

如果這位東北青年有興趣研究一下統計學,採用泊松分佈會算出極飛植保無人機的用戶中,僅1.5%的人能夠在2018年回本,而其中98.5%都處於虧本狀態。

98.5%的飛手都虧本,這個數據的可信度不太高。也許這個市場沒有各家廠商所希望的那麼火熱,但今年的植保無人機市場明顯好過去年。

這也是越來越多青年開始關注植保無人機,考慮自己是否合適從事這一行業的原因。但誇大數據對於行業吸收新鮮血液並沒什麼幫助。在短短的1個月時間內,極飛對外的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口徑連續改動了3次,而且數據變動跨度超過60%。這蒙不過精打細算的年輕人。

如果以保有量6000臺計算,同樣的方法算出來達到16000畝的回本作業量的用戶佔比,將提升至27%,這符合部分市場的情況,但離“電機一響黃金萬兩”的預期尚有差距。

其實,東北小哥諮詢帖的背後,是飛防植保掙錢不容易的現狀,也是各家無人機廠商少吹牛多做實事所要去改善、解決的問題。

貼下東北小哥的原帖子:

小弟不才,讀書畢業後就回到老家哈爾濱跟着父輩搞農業。這些年下來,倒騰過不少東西,但都沒賺到啥銀兩。還好最近家裏那套老房子終於棚改了,補了筆錢,總算又可以倒騰了。

小弟喜歡科技產品,看來最近幾年周圍不少人都幹飛防了,有個兄弟說,他去年搞這個賺了大幾十萬,相當羨慕,就特意關注一下,找了幾個品牌做對比,內容比較雜碎,咱直接丟乾貨,拿極飛這家的產品舉個例子說,讓各位大神評評看。

目前極飛在黑龍江地區主要賣的是P20,個頭不大,裸機41999元,單買一臺裸機肯定是飛不了的,還得配個幾塊電池,藥箱,加藥機,還有RTK基站什麼,一套下來,60000大洋出頭。

聽說如果飛得勤一點,還得多買幾塊電池,目前一塊電池的價格是2800一塊,不便宜啊!!!不過套裝目前市場價有些優惠。

也就是說,要用極飛的飛機搞飛防,初始的投資,肯定60000大洋打上。

聽很多人說,今年飛機太多,一垧(15畝)地飛一次,也就收個80元左右。平均下來一畝地也就4-6元左右。

這道數學題簡單,不計電池損失,不算人工成本,一臺飛機起碼得飛個15000畝左右,才能把飛機的錢賺回來。而且這個過程你還在保證飛機不帶炸。

如果算上轉場交通、喫飯抽菸偶爾喝個小酒啥的,偶爾修下飛機,一臺飛機起碼得飛20000畝,纔算真正回本吧。

這還是按照P20的價格算,如果按照P30來算,一個套裝飛機80000大洋打上,起碼得30000萬畝纔回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