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將帶你係統學習正宗心理學,讓你成爲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學家”、 “問題解決專家”。但想要更進一步,用心理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必須要系統學習高段位的心理學知識(泡情感問答區、占星或玩測一測是不行的哦)。

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感

我們的幸福感曾經爆棚過。

前幾天,張亞東在《樂隊的夏天》中回憶,人們當時對千禧年有多期待。在物資還不是很充裕的九十年代,穿一件新衣、剪一次新發型、買一個奔騰電腦,大家就感覺開心到上天了。

“再也回不到那麼簡單的狀態了”。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如今我們得到了二十年前全部想要的物資,甚至一些想都不敢想的,高清人臉識別的智能手機、進口的高檔化妝品和包、一小時送貨上門服務……

我們探測清了幾乎所有河流的走向、山川的海拔,甚至繞到月球背面去,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清晰。

作爲身處“未來”的一代,我們應該比八九十年代剛改革開放的人、相信地心說和上帝賜福的中古時代人,更強烈地感到幸福纔對啊,爲何“佛系”和“喪”卻成了常態?

當杭州一位小夥騎車逆行被攔下,坐在地板上抱頭痛哭:“我壓力太大了,每天要加班到凌晨”時,幾百萬人的淚腺瞬間跟他一起崩掉了。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我似乎很久沒有快樂的感覺了。”

“我該怎麼應對每天在發生的衰老?”

“我該如何在巨大的階級落差中找到平衡?

“我要如何讓自己更聰明地工作”

“我要如何讀懂真實的自己”……

試問誰沒有在夜深人靜時,被類似的靈魂叩問困擾,而想迫切地求得一劑良藥。

學心理學成爲一種時髦

事實不是我們不幸福了,而是我們想弄清楚幸福背後的構成是什麼。

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重視起自己的心靈生活,也願意主動去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年的一組行業調研顯示,國內對心理學的關注最高的,是80後&90後、高學歷、有強自我探索願望人羣。

而他們中間又有清晰的段位劃分:如果你聽過“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馬太效應”(貧富差距)這些詞,恭喜你,你靠經驗拿到心理學萌新的勳章了。

但想要更進一步,用心理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必須要系統學習高段位的心理學知識(泡情感問答區、占星或玩測一測是不行的哦)。

舉個栗子,如果你對“我語言”和“你語言”(“I statement”,“U statement”)門兒清,當你做好晚飯、等加班的男友回家時,開門說的就是“我等了你一晚上了”,而不是怨念噴射的“你怎麼纔回來啊!”

“你怎麼纔回來啊!“聽着像對別人的指責和評價,容易引戰,而“你怎麼纔回來啊!只是如實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方會更理解你。

是不是因爲改變了一句話,生活的小煙花就蹭蹭往外冒了。

聽着很簡單吧?但沒學過心理學的人是意識不到的,雖然它價值千金。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再往上抵達頂樓,掌握了“心理學思維”的大神們正在那開趴梯——他們看問題總是一針見血,有時還讓人驚掉下巴。你問他:“一個人性格內向,是好還是不好呀”?

他會挑眉反問道:“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內向性格挺不好的?”

一下被說中有沒有!不過,這並非超自然的“讀心術”,他只是想問題時很自然地用了心理學思維——相比之於你說了什麼,更關注你爲什麼這麼說。

怎麼樣,心理學像不像一種受用無窮的魔法呢?不過,它作爲一門脈絡清晰的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比魔法更能讓人信服。

當用心理學來解讀自己成爲一種新時髦,求知的那扇門就不應該再關着,只供有兩三年時間、交數萬學費的科班生出入了。一條普通人聽得懂、從小白到“心理學達人”的學習之路需要鋪設起來。

中讀近期請來學習和專研心理學近20年的北大名師張昕,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打磨出這80堂實用心理學課——《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學課》。我們將帶你係統學習正宗心理學,讓你成爲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學家”、 “問題解決專家”。

更好地工作生活,更好地發展自我。

課程融合:

北大心理學課程精華

15+心理學入門書籍精選

10+心理學分支核心知識點

50+心理學前沿期刊論文參考

100+實用場景與經典實驗案例

讓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

前百度副總裁、著名營銷專家李叫獸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毛利華

等大咖力薦本課程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精彩內容搶先聽

↓↓↓

課程打磨1年,推倒重來5次,多次體驗測試,最終形成了這80堂課: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上新特惠價88元

7月4日恢復原價129元

掃碼立即加入

每天僅需1元

聽北大名師講心理學

學完上述課程,你將收穫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內測期間學員評論

爲什麼心理學在今天變成了時髦?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享受特價優惠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張昕·心理學行動指南80講》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