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民族,各有他們特殊的語言文字,各有他們特殊的文學藝術之愛好,各有他們的宗教信仰,與夫哲學觀點,各有他們的思想方法,各有他們的歷史傳統、人生習慣,與夫政治社會種種不同的現實情況。一所理想的大學,正貴在此方面具備他的深厚的特殊性。

但世界已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同一的世界了,人類在其本源上,及其性質上,也本是同一的人類。人與人之間,有其同通性,將來的世界,正該在此共通性上努力發展。

一所理想的大學,在此方面,正負有其更重大的意義與使命,正該在人文科學方面,大量發揮此項重大的教育功能,使全世界各民族,各文化傳統,能日趨調和合一,民族與民族間不再有隔閡,文化與文化間不再有衝突。

一所理想的大學,正貴由其特殊性的人文教育,而到達一種共通性的世界精神與世界理想,這毋寧是今天的大學教育所應負起的一個更偉大更重要的責任。

在人文教育的立場上,我們再不應該只顧到各自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來加深各民族之隔閡,和各地區之分離,而該朝向一個世界之共通性上去發展,此種需要與趨勢,誰也不該否認。

但就教育功能言,必然將注重其特殊性,才能到達一種共通性。換言之,只有在個別的教育上,才能到達一種共通的理想。若我們抹殺了此一特殊性之重要,單獨舉出某一種尺度和規範來施教,來求此項共通要求之到達,則在人文教育方面必然會失敗。

舉例言之,如把教育英國人的尺度和規範來教育中國人,定要中國人去專一學習英國的語言文字,去愛好英國的文學藝術,去依循英國的哲學觀點和人生理想,去熟誦英國的歷史傳統,去模仿英國的政治制度,如是等等,當然是違揹着教育方法的,因而也不能期望其有應有的教育功能之收穫。

摘自《文化與教育》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