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大電商網站中,輸入“女性”、“私處”、“護理”等字眼檢索,映入眼簾的是五花八門的女性衛生用品及成千上萬的月度銷量。主打潔陰止癢、去異味甚至美化的產品層出不窮,收穫的擁躉人數頗多。

同樣的境況也發生在國外,美其名曰“私處清潔”的女性衛生用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捲全球。與此同時,不少專家則對女性衛生用品發出了質疑。日前,英國《每日郵報》一則報道直指:女性衛生產品並非剛需物品,不僅如此,不恰當使用這類產品或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女性衛生用品花樣百出,是“神器”還是“神坑”?

女性衛生用品市場日漸龐大

分析師Allied Market Research稱,預計2022年,全球女性衛生用品市場價值將達到335億英鎊。同一份報告還指出,“私處清潔劑”是增長最快的產品類別。

此外,2015年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六個月中,超過四分之一的英國女性使用過私處擦拭巾或洗滌劑。

舒緩不適、消除異味、美化皮膚,戳中了女性需求的私處清潔產業迸發了“活力”。當然,看似大好的形勢背後也存在不一樣的聲音。來自婦科腫瘤研究慈善機構The Eve Appeal的首席執行官雅典娜·拉米尼索斯抨擊,該行出售的產品是瓶裝的“恥辱”,給人們營造出女性身體需要額外清潔的觀念。


女性衛生用品花樣百出,是“神器”還是“神坑”?

女性衛生用品真是必需品?

營銷當前,耗費金錢倒是其次。人們更該引起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可能給健康帶來威脅。

“沒有醫生會建議使用,這些產品給女性身體帶來傷害的可能性很高。”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婦產科醫生安妮塔米特拉博士表示,談論私處與清潔無礙,但產品的誇大宣傳與營銷造成“必須使用”的氛圍並不是好事。

關於使用私處衛生清潔用品的觀點,米特拉博士談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私處洗滌劑破壞陰道細菌平衡,增加感染風險。

濫用清潔用品會趕走陰道的天然“好”細菌,還可能致使“壞”細菌越發頑固。此外,不恰當的私處清潔會刮傷皮膚,容易使私處組織變得更脆弱,增加刺激性。

病毒感染風險也隨之而來,濫用清潔用品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週期性鵝口瘡或細菌性陰道病等感染的影響,還可能引發外陰和陰道癌症

二是,並非一竹竿“拍死”所有女性衛生用品。

米特拉醫生認爲,滿足合理醫療需求的一種產品是簡單的外用保溼劑,前提是這種產品不含對羥基苯甲酸酯和防腐劑,溫和不刺激。保溼外陰對老化、乾燥,或打蠟或剃鬚後的皮膚有所功用。當然,這也不代表着可以濫用保溼產品。


女性衛生用品花樣百出,是“神器”還是“神坑”?

私處護理,不需要大費周折

網絡時代給購物提供了極爲便捷的路徑,更是爲銷售帶來了機遇。女性衛生產品的出現與火爆可謂應運而生,但一味濫用使用則可能掩蓋了私處原有的瘙癢不適等症狀,甚至耽誤疾病診治。

保持私處衛生固然重要,但莫讓不必要的產品鑽了空子。米特拉博士同樣分享了女性私處護理的意見。於女性而言,用水清潔私處足矣。特定的清潔產品、肥皂之類物品除了洗掉健康細菌外,令皮膚逐日干燥敏感。哪怕是常見的沐浴露,也應儘量避免在私密區域使用。

若察覺不妥,意圖解決私處問題,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尋求女性衛生產品的幫助,而是徵詢醫生意見儘早診治。

來源39健康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