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中小企業面對的問題。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如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中小企業面對的問題?

繼26日下午聽取中小企業促進法執法檢查報告之後,28日上午,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就中小企業促進法執法檢查報告展開專題詢問。國務委員王勇和工信部部長苗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國資委主任郝鵬、市場監管總局局長肖亞慶、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到場應詢。

“就貸款方式來講,小微企業需要的是大排檔的服務,但是大銀行提供的大賓館式的服務,服務方式上也有錯位”,委員謝經榮提問時說,融資難、貴,有企業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供應不足。“有關部門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方面有沒有標本兼治的長效措施?企業在沒有負面信息的情況下,一年期的貸款能否採用滾動展期的方式,減少企業辦各種手續的時間和費用?”

“最重要的重點就是抓住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和激勵機制不完善、不到位的問題”,郭樹清回應提問時說,“十多年前我在商業銀行工作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想做小微企業貸款,因爲看到這是銀行長遠發展所必須深入開拓挖掘的領域,因爲大型企業會發債發股,逐步就會離開銀行體系的融資。我們除了做個人零售業務之外,深入挖掘中小微企業,那個時候我們引進了很多國外先進的做法,甚至聘請了一些專家,運用評分卡、信貸工廠這些辦法,應該說做了很多努力。但實際實施的效果是,中小企業貸款的條線做下來,不良率能達到7%、8%,這樣總體上就是虧損,而且是難以持續的,做得越多越賠。銀行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如果本息收入拿不回來甚至本金拿不回來,那是難以爲繼的。所以,信息不對稱問題反映的非常突出”。

郭樹清強調,現在情況有很大改變,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某些新興的民營銀行特別是網商銀行、微衆銀行,可以利用它們自己的數據給成百萬、上千萬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我們覺得解決信息不對稱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還有激勵機制不到位,就是對分支機構考覈辦法、問責辦法,我們都提出了調整的意見。各家銀行也在落實,5月底的情況比3月底有很大改進了。特別是國務院前天召開常務會議明確要把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比各項貸款提高3個百分點。各項貸款現在2.1%的不良率,小微企業不良率可以做到5.1%,這樣機構就有積極性了。不良率容忍度上去了,分支機構和信貸員的獎勵更有保障了”。

“銀保監會關鍵是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步建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祝樹民回應說,“考慮到如果監管政策允許貸款到期後一律可以直接滾動展期,實踐中可能引發以展期來掩蓋貸款逾期甚至已形成實際不良貸款的道德風險。爲了確保銀行審慎規範經營,管好風險,監管政策要求貸款到期後銀行應重新進行授信審批,簽訂新的貸款合同再發放新的貸款。爲了縮短小微企業貸款週轉時間,提高續貸效率,降低過橋成本,銀保監會專門制定了一系列監管政策:一是完善相關制度,鼓勵銀行開展續貸業務,對於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督促銀行提前介入貸款調查和評審,簡化續貸辦理流程。在貸款風險分類制度上,對正常續貸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要求下調風險分類。二是要求銀行改進內部機制,提高對企業貸款需求的響應速度和審批效率。三是要求銀行加強續貸產品的開發,督促銀行改進貸款期限管理,根據小微企業生產、建設、銷售的週期和行業特徵,研發適合小微企業的中長期貸款產品,研發推廣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分期還本付息等貸款產品和服務”。

“我補充彙報一下”,郭樹清、祝樹民回應提問後,易會滿說,“下一步股權融資方面有幾個工作:第一,推動科創板順利開板交易,併發揮好科創板對中國科創企業股權融資支持作用。同時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這項工作是我們的重中之重。第二,深化新三板改革,優化融資、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等制度安排,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第三,規範區域性股權市場,促進其成爲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把區域性股權市場,即四板市場運用好。第四,進一步推動完善創投、私募各項監管和有關優惠政策。第五,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專項債券品種的適應性、包容性。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大債券融資的扶持力度,研究推出信用保護憑證,讓中小企業的發債在市場上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信,來提高發債的成功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