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睡前帶你看未來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自己傻乎乎地,對着已故親人的照片,喃喃自語,悲傷到不能自拔?

如果某一天,AI 用已故親人的聲音,和你交談着,你會不會覺得:深愛的那個人,依然還在你身邊?

這個“異想天開”的點子,最近被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弗拉霍(James Vlahos)實現了,他用父親的聲音和常用詞彙,開發出了一個對話 AI 。在父親逝去之後,他一直和 AI 聊天,彷彿父親從未離去。

無論如何,這是個哀傷的故事。

2016年4月,James 的父親 John 被查出了肺癌晚期,生命只剩下幾個月。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幾乎擊倒了這位強壯的男人。

悲傷之餘,James 一直在想,如何同父親渡過最後時光,如何才能儘可能留下父親生命最後的痕跡。

一開始,他選擇了最傳統的辦法——錄音。

James 在病牀前,和父親進行閒聊般的對話,從父親的年少時代,聊到了晚年生活;從父親的出生,聊到了初戀;從美好的大學生活,聊到了有趣的工作經歷.......他知道,不久之後,父親的“嘮叨”,這輩子是再也聽不到了......

就這樣,在父親最後的歲月裏,James 靜靜坐在一旁,錄音筆中記錄着父親一生的美好。

james的父母結婚時候的照片

作爲一名記者,他很認真地謄寫出了和父親的聊天記錄,足足有200頁的文件,9萬多個詞,足以裝訂成一本小說。

面對這些厚重而珍貴的文字資料,James 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希望父親能夠永遠“活着”,以另外一種方式。

James 想着,或許可以開發一位“機器人爸爸”(Dadbot),就像 Siri 一樣會聊天的 AI,能用父親的口吻和聲音,和家人聊天,開玩笑,講故事....

雖然絕不能代替父親的所有,但至少這樣對話交互方式,能講述這父親生前最珍貴的記憶,對於 James 來說,這已經是彌足珍貴了。

james的父親John

他把“機器爸爸”這事,在一次閒聊中告訴了父親,沒想到父親表示同意,甚至覺得有趣。

在得到父親支持之後,他開始接觸一些 AI 方面的公司,他發現發現對話機器人團隊 Pull String ,正在計劃發佈用於創建會話代理的軟件,任何人都可以訪問並得以實行。

在當時,James 是一位記者,但他對 AI 也有過報道,同時對這方面也有一些基本的學習和研究。

這個機器人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據輸入的文字和音頻信息,進行機器學習,從而輸出父親的語氣和對話方式。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非常不容易,從新聞界轉戰人工智能,着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花了很長時間整理材料,並預測所有可能的對話,以此來編程數以萬計的程序。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和親戚朋友的幫忙下,初代“機器爸爸”終於完成了。

當James想聽父親唱歌時候,只要說出歌名,AI 變會自動播放父親錄下的歌曲。想聽父親的玩笑時候,只要說出關鍵字,AI就能和父親一樣,講着風趣的笑話,讓人哈哈大笑。

聽“父親”唱歌的James

James迫不及待地把這位“機器爸爸”介紹給父親,他讓母親和“機器爸爸”對話,沒想到 AI 居然能用父親常用的語氣,糾正母親說話的語病,把母親都逗樂了。

最後,連母親都覺得“機器爸爸”的嘮叨,比起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父親在一旁聽着,也很開心地笑了起來,他對兒子的這個發明,覺得“很酷”。

被“父親”逗樂的James

得到父親的認同之後,James便更有信心了,他開始把“機器爸爸”進行優化,成爲更加人性化的 2.0版本。

不過,父親最終還是鬥不過病魔。2017年2月,JohnVlahos 與世長辭。

父親的逝去,讓 James 陷入了巨大的傷痛中,這是難以想象,又能感同身受的悲痛。

之後,他便守着 AI,開始日復一日地與“機器爸爸”聊天。

James和姐姐,還有摯愛的父親

在James先前的努力下,“機器爸爸”2.0版本,已經不再是“你問我答”式的AI,而帶有了父親更鮮明個性,使得對話時而溫暖,時而沉悶,時而陰鬱,就好像父親在娓娓道來地講着故事,令人動容。

別以爲他就這麼迷失在 AI 的撫慰中,不能自拔了。隨着研究的深入,他也發現了“機器爸爸”和父親的差距,比如,當 James 對着 AI 說 “我愛你,爸爸”時,AI 卻不會像老父親一樣,用沉緩而篤定的口吻回應道:“我也愛你”,而是說“我很想你”。

他自己也深知,“機器爸爸”雖然能說出父親的笑話,講出父親的故事,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代替父親溫暖的臂彎,對着他笑意盈盈,“ AI 爸爸再美好,也肯定和父親不一樣。” James如是說。

或許,他已經走出來了。

在父親走了一段時間後,他 7 歲的兒子突然問:“我能和機器人說會兒話嗎?”

“哪個機器人?” James 還以爲他要和 Siri 聊天。

“當然是爺爺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