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餘,生活有序

□河南日報記者 胡春娜

一天中,除了固定的工作時間,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支配的業餘時間。

我們時常在聊天中,都會交談“下班後的生活”,你的下班生活怎麼樣?估計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

林英早起將瓶子裏的花換了換水,坐在書桌前讀了一篇英文、默寫了十個單詞纔去洗漱。水池邊的手機,正在播報新聞。

月初,她剛參加完省裏的人力資源師考試,又趕快將精力都轉移到7月份的雅思考試上。

“我只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林英坦言,現在身邊很多人都利用下班時間去“充電”,要想有更好的職業前景,必須給自己“加磅”。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個話題“下班後成長”。很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如何在業餘時間完成自己的小目標,爲事業添磚加瓦,幫助自己成長。

電影導演大衛·林奇說:“只有擁有閒暇,才能讓好事自然地發生。”人一定要擁有自我支配的閒暇時間,因爲大部分的人生樂趣、業餘愛好和成就其實是工作之外的“第二人生”產生出來的。

作家村上春樹很喜歡跑步,在文壇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他還總結了跑步心理路程,寫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找尋跑步的意義。

韓曉萌從4月開始,每天早上5點半打卡跑步,7點左右,她的朋友圈會曬跑步成績。

此前的她是“拖延症患者”,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熱情,工作趕在“限時令”最後一刻,不餓到頭暈眼花都不想挪動身體去“覓食”……這讓她的生活陷入一潭死水之中。直到她身體健康發出“警報”時,她才下決心鍛鍊身體。

第一天跑步結束,3公里的路程,她一半是走下來。第二天,依舊去跑,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工作積極向上,聊天時愛說愛笑,對新鮮事物總是想嘗試一下。

“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工作和運動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工作之餘通過運動釋放身心,運動讓人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重複的工作容易消磨人的生活熱情,利用業餘時間收集自己喜歡的東西,能讓人在有趣的小物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熱情。

李達遠喜歡收集手辦和模型,包括動漫人物、汽車、建築物、昆蟲等,在朋友眼裏,他是真真切切的“發燒友”,有時候會在交易平臺不惜重金購買。

“我從事電腦技術一類的工作,上班時間要與客戶溝通各種事宜,下班後,我就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李達遠將買回來的手辦和模型,認真組裝,有時候一個模型需要組裝兩個晚上,對此他樂此不疲。

當下,人們見面寒暄:“最近怎麼樣?”答案中,聽到最多的是“忙啊!”

陳慧萍就是其中一個。身處金融圈的她,每天都像個“女超人”,工作能力強,做事高效仔細,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有時候工作的壓力、心中的鬱積不知以何種方式排解,漸漸患上了失眠症。

後來接觸了刺繡,讓她打發閒暇時光,隨着音樂,一針一線慢下來。起初,父母對於她的這個愛好覺得匪夷所思,甚至偷偷找她身邊的朋友打聽,看看女兒是否有什麼心理問題。

“對於父母或者大部分人來說,年輕女孩的業餘時間應該是在打鬧中度過,或者是一種很潮的生活,而我偏偏選擇了安靜又看似不合年齡的方式。”陳慧萍說,這對於她來說,不需要外界的驅動力,不需要迎合別人,而是實實在在的放鬆,能給她帶來心靈上的治癒。“生活有愛好,工作更有勁。”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生活總在發生着變化,休閒時光的內容也會隨之變化。

小郭今年27歲,身形較瘦,誰要是和他談論釣魚,他能說上一整天,人送外號“郭大嘴”。

其實,小郭平日裏並不多語,只是碰到志同道合的垂釣者,就會忍不住問東問西,交流經驗,對於不懂的人,小郭也是不厭其煩地解說。

傍晚時分的雁鳴湖,波光粼粼的湖水邊,幾位悠閒的垂釣客支起釣竿,靜靜的,或站或坐,等待着魚兒上鉤。小郭坐在小凳子上,他兩眼直盯水面,和湖裏的魚展開了一場“較量”。

“咱們省內垂釣點很多,一般週末去遠一點的地方,平時下班來近郊。”小郭說,現在是夏季,夜釣的樂趣更多。“我喜歡在水邊靜坐,和魚對峙、膠着,甩竿見魚的那一刻宛若天堂。”

現在,釣魚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小郭說,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趕着去上班,下班後或躺在家裏打遊戲、看手機,或者外出聚餐,日子匆忙而空洞。自從加入垂釣隊伍,他能在其中享受一靜一動的樂趣,感受山水的怡然,體味生活之美。

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書裏有一句話:我們怎麼過一天,便怎麼過一生。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勵志故事: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可以一週讀一本書,一天看一部電影,一年去一個國家旅行。生活充滿了正能量,頂着人生贏家的頭銜,彷彿生活就是爲他們而設計的一樣。

時間是最公平的,一天24個小時,你把它用在哪裏,哪裏就可能長出燦爛的花朵。

工作之餘,我們與歲月重新計時,將剛剛領到的“新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讓心靈成長。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世界之大,總有些事情值得我們去追、去改變。

工作之餘,生活有序

與閱讀相伴

□張秀景

澗西牡丹廣場書房,是我每天最愛去的地方。書房裏門類齊全的各種圖書,乾淨整潔的書桌,舒適安靜的環境,和藹可親的管理員,讓你倍感溫馨,這是一處心靈的棲息地,大家坐在這裏靜靜地讀書、思考。平時男女老少都有,到了雙休日家長帶孩子來得最多,更是座無虛席。置身其中,我被這濃濃的書香所浸潤,讀書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時候,鄉下生活很艱苦,談不上文化生活。誰家有書,大家都交換着看。後來家裏條件好了,可以買書了,但是數量有限,越來越不能滿足我讀書的需求和渴望。姐姐的一個同學在市圖書館工作,給我辦了一個借書證,我如獲至寶。從此,我可以借閱心儀的書了。

當時借、還書都是手工操作,在分類的卡片盒裏找出書名、編號,讓管理員到書庫拿。我當時特別羨慕圖書管理員,覺得工作環境好,近水樓臺先得月,自己想看什麼書就可如願以償,我要是能在圖書館工作該多好啊!後來高考,我填報的志願就是圖書檔案管理專業,雖然未能如願,但我對圖書館的嚮往始終未變,對閱讀的渴望始終未停止。

與閱讀相伴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正是有了這種讀書的經歷,對我從事新聞工作當記者、做編輯、搞文學創作打下了較爲堅實的基礎。

爲了提升全民文化素質,建設“書香洛陽”,打造十五分鐘閱讀圈,近兩年,洛陽市政府投資建起了116座城市書房,僅澗西區就建了10座,藏書達60餘萬冊。圖書的內容涵蓋了文學、藝術、地理、歷史等多個類別,並且釆用全自動模式,刷讀者證便可開啓大門,完成借閱、續借、還書等程序。

這消息讓我興奮不已。牡丹廣場書房距離我家很近,5分鐘便能到達,不僅節省了時間,還滿足了我擁有一個大書房的願望,我成了書房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除了讀書、借書,書房還定期舉辦“經典誦讀”“文學講座”“作品賞析”等活動,不僅深深吸引了我,還吸引了衆多愛好讀書的青年到書房來,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

迴歸傳統的閱讀方式,從個人閱讀到全民閱讀,美好的願景正在變成現實。城市書房如爛漫的花兒開遍全城,洛陽城裏的書香味越來越濃郁。

生活在別處

□鄧麗星

有人說,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

人生精彩或平淡,豐富或單調,都取決於8小時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做了什麼。

我是一個喜歡寫作的人,工作之外做的事就是寫作,所以我的8小時之外的私人生活都和寫作有關。走在路上,包括下班路上或者散步路上,我會用來訓練觀察力和感悟力,或者積累一些素材。我觀察路上有什麼人、什麼景,人有什麼特點,景有什麼特色。這些生活素材留在腦中,成爲寫作的前奏或寫作的一部分內容。我的文章《眼亮》是我買涼鞋時發生的事,讓我感觸誠實的重要性;《小雪的溫度》是下小雪天遇到的感動我的幾個人,從中感受到了陌生人給予的溫暖;《一秒鐘的善》是下雨天路被水淹沒,一個騎車的人載人過水的事……這些事都發生在路上,我看到了,心被觸動到了,就寫成了文章。

一般晚飯後的幾個小時,根據時間長短,我寫或短或長的文章。我沉浸在描寫的景物中,沉醉在塑造的人物裏,沉迷在敘述的故事中,彷彿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裏。我的心跟着景,跟着人,跟着事,被觸動,被打動,甚至被撼動。慢慢地,我感覺生活豐富了,精彩了,我擁有了兩個世界,並在兩個世界裏互相穿梭,忙碌且充實。可以說,我把寫作當作自己的休閒娛樂,樂此不疲。

有時出遊也成爲我寫作的一部分。下班以後的短暫時間,可以去周邊的村看看,也可以去公園轉轉。通過出遊發現素材,發現美,通過腳步去更深地理解生活。這種出遊生活,我也把它當作寫作的準備或延續。行走在每個地方,體驗的是另一種風景和人生,得到的是更多的生活感悟。

多年的堅持,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詩歌、散文、小說都發表了不少,有些也得了獎,還出版了長篇小說,成爲河南省作協會員。這些成績,都是我下班後業餘生活的結晶。

在此過程中,既過了自己的人生,又過了別人的人生,還虛構了自己的另外人生。這樣的人生怎能不豐富呢?

寫作,讓我下班後的生活更精彩。

工作之餘,生活有序

靜煮時光

□李丹

在我獨享的時光裏,文字給了我深深地慰藉。我對文字有好感,且樂於在一切業餘時間徜徉其中而不覺煩躁。書翻得多了,自然想寫,讀和寫,也就相輔相成起來。

工作之餘,我爲一個公衆平臺擔任業餘審稿員。審稿是個很有意思的活兒,公職人員往往官方語言多,鄉野散人往往俚語多,姑娘文字細膩柔軟,小夥擅長打趣自嘲,有的作者博古通今讓我羨慕,有的作者大筆如椽讓我敬仰……

一個午後,陽光甚好。看到待審文章的作者姓名,心裏一“咯噔”,這是個錯別字“專業戶”。我搬出小凳子坐在陽臺上,對着屏幕開始“掃雷”。最怕正式推送後被人發現錯誤,若不慎出錯,如芒在背,感覺錯的不是作者,而是我。這種天生的責任感,也是甜蜜的負擔。一點一滴的時光在字裏行間悄悄溜走,陽臺上的太陽開始傾斜,我泡的茶也涼了,等按下發送鍵,像完成了一場排爆任務般輕鬆。

平日裏下班回家,呼朋喚友的休閒方式,在我這裏出現的頻率較低;也看書,但沒有到嗜書如命的地步;刷視頻,沒有到影響看書寫字的程度;偶爾興致來了,會把家裏的櫃子、閒置的畫板給塗塗畫畫……在有限的業餘時間裏,這些事情友好地維持着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在幽靜清淺的時光裏,煮字爲茶,不覺冷清,倘若有所產出,那心裏也是熱鬧極了的。不溫不火地烹煮時光,興許有一天,就會沸騰。

業餘時間管理法

□王華峯

安排好下班後的業餘時間,決定着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體現其生活狀態。

我的業餘時光似乎是單調的,但並不乏味,那就是爬格子寫文字,這是我多年來下班後堅持的生活狀態。平時喜歡把工作狀況、學習心得、生活感悟等記錄、整理成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出來,甚至到了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地步。所以,我下班後的生活幾乎都用在了寫東西上了,妻子則戲稱我爲“碼字先生”。

2005年,我在工作中發現,研究探索我國金融反洗錢法制措施十分必要。拿定主意,就迅速行動起來,找資料,翻報刊,幾個月裏,只要閒下來,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幾乎都安排在了撰寫文章上面。5月,一篇《完善我國金融反洗錢法制的思考》萬字論文刊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我經過一年時間,30萬字的書稿完成,爲大家解讀此次危機。2014年,我集中精力利用業餘時間,整理出來26萬字的書稿《民間金融研究》,爲百姓瞭解金融知識、規避金融亂象起到了科普作用。

功夫下到哪裏,成就就會成全到哪裏。看着自己寫的東西變成鉛字印刷出來,那是何等享受。事實證明,你如何利用時間,時間就會如何回報你。

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區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很多人的成就和進步都是利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來完成的,而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大部分是碎片化的,對於這些碎片化時間,關鍵要規劃好利用好。

或許有朋友會說,一天哪有那麼多時間?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筆賬:一天24小時,每天上班8個小時,就算偶爾要加班,我們再除去3個小時,睡覺除去8個小時,每天還有5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用來自由支配。如果我們把這些時間利用好,那將是很客觀的。

其實,做文字工作是相當辛苦的,不然就沒有曹雪芹書寫《紅樓夢》時的“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的慨嘆,沒有唐代詩人盧延讓創作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推敲錘鍊,也沒有了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句。

思考是辛苦的,但一氣呵成暢快無比的寫作過程更是快樂的。這個“碼字先生”名頭,我還要繼續做下去。

生命有限,時光無限,懂得在業餘時光提升自己的人,纔是最睿智的人;不斷充實自己生活的人生,纔是有價值的人生。

工作之餘,生活有序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