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制皇朝鼎盛時期,在古代一個時期的經濟繁榮給後代留下的往往體現在對藝術的精益求精。一件高品質的藝術品需要工匠們反複製作推敲,爲了達到每個環節的精製,需要聚集不同領域的頂尖工匠,當中所耗人力物力財力不是個人所能辦到的,也可說一個時期的藝術品品質體現了這一時期的經濟。

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

御製是指專爲皇家制造的御窯廠製造的上供御用之品,也可泛指皇宮專用物品。

琺琅彩瓷是專爲清宮廷燒製的御用瓷器,清代曾在宮內設立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坊,專門承擔彩繪和彩燒琺琅瓷,而瓷胎或有釉的精細白瓷由景德鎮御窯廠燒製後再運到宮內彩繪彩燒。可以說琺琅彩是經兩處作坊分次燒成,在景德鎮可以大量燒製,擇取精品,而宮內琺琅彩作坊毗鄰天子寢宮,爲免滋擾,地方有限規模極小,在此對瓷器的繪畫要求極嚴,一器一畫,無一相同,無不體現畫師的精妙之處。

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

此次香-港蘇-富-比-秋拍的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外壁寫生虞美人,曲莖搖曳微風中,石半掩,蝶縈繞,渲染描繪細膩如生。另一面墨題明人徐桂《詠虞美人草》詩二句,曰: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詩前有“佳麗”後添“翠鋪”與“霞映”,共紅料印三枚。碗心加綴三多瑞果,更顯清朗秀逸,足底四方框內藍料書“乾隆年制”四字宋體款。

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底款

此虞美人爲一種花繪,傳說安徽省宿州東靈璧縣垓下虞姬香銷之處,朵兒遍地,此花遂得“虞美人”雅名(又名滿園春)。

據介紹乾隆年間所制瓷胎琺琅器中,以虞美人爲飾者,只此碗而已絕無僅有,而此碗心繪畫三多瑞果,佈局隨意悅目,也尤爲難得。此碗參加10月3日秋拍,目前還無公開估價,相信國慶期間它的價值會有一個完美體現。

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

湖南中歷文物鑑定中心爲我國合法文物類、石類、玉類檢測鑑定機構。不參與任何交易,爲專業第三方鑑定中心,對物品採用儀器無損成分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國家相關數據比對,結合專業眼學鑑定,從而準確科學得出結論。並對結論出具權威證書。該機構證書得到了專業人士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