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

这是他今生今世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父亲周信芳给自己的最后一句话

周采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三女儿——

1933年出生于天津,上海长大;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信芳和子女们(右二为周采芹)

17岁进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

60年代在伦敦百老汇凭着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走红,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凭借“苏丝黄”走红

其后曾出演电影“007系列”,成为第一位华裔“邦女郎”,是横跨好莱坞、百老汇与伦敦戏剧界的资深演员。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成为首位华裔“邦女郎”

她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首位华裔院士,2001年获颁艾美奖终身成就奖。

如今,她的故事被拍成了艺术电影《上海的女儿》,7月2日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

她的故事此前入选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同时还入围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和APA电影节,国外媒体更是盛赞“这是一部崛起中国的世界主义抒情史诗”。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上海的女儿》

01

一只独来独往的豹子

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有桩“绯闻”,银楼富家千金裘丽琳与京剧大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的私奔事件,集万千宠爱的名媛为爱情抛下一切,陪伴京剧大师在北方各省“跑码头”三年,据说她总会携带一把小手枪傍身保命。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结婚照

三女儿周采芹,便是在巡演途中降生于世,她也继承了了母亲的惊人美貌和父亲的表演天赋。

1955年,父亲周信芳奔赴朝鲜慰问前线的志愿军。

也是那一年,17岁的周采芹背井离乡,离开祖国远赴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成为该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谈起出国求学

4年后,周采芹因为在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中的出色表演,令自己的英文艺名“Tsai Chin”在伦敦西区的灯箱广告上闪烁了两年,这个娇小的“中国娃娃”震撼了伦敦戏剧界,迎来了她事业的第一个春天——红到连当时伦敦动物园的豹宝宝都以她的名字来命名!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红到连豹宝宝都以她的名字来命名

周采芹有过众多的“第一”,

比如她是第一位在伦敦和纽约两地领衔主演舞台剧的亚洲艺人,

是第一位获得艾美奖终身成就奖的华裔演员,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位中国院士,

是上世纪80年代到中央戏剧学院执教的第一位“回归”专家。

人生如戏。周采芹40岁时遭遇投资失利,千万家财一朝散尽。

她天性倔强,在“四十高龄”重返校园,到美国塔夫茨大学攻读硕士,并一度回到中国开启她的教学生涯。

辗转多年后,周采芹又重返英国,在一个小型剧社潜心表演舞台剧,并在此期间出版了自传《上海的女儿》。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自传《上海的女儿》

又是一次机缘巧合,她出演了电影《喜福会》,大获成功后决定留在洛杉矶,并一直居住到今天。

26岁前,周采芹就经历了两段婚姻,至今周采芹仍然单身独居,她每天忙着在读史书,看电视节目,跟朋友喝酒,自得过活。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年轻时的周采芹美貌惊人

周采芹从来都知道自己不是做贤妻良母的料,“我这个人很怕无聊,对帅的男人根本没兴趣,喜欢有才华的男人。”但是她也懂,有才华的男人,都不是很容易相处。

她曾说过,“我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女人,我不需要结婚。我是一只豹,你看,豹子都是独来独往的。”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说父亲教育她要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回想这85年人生的起起落落,

出生在“跑江湖路上”的周采芹却感恩这些经历令她变得强大,

因为她“至今还没教会自己如何去相信命运”。

02

这部即将上映的艺术电影《上海的女儿》运用了三种影像手法:

① 周采芹女士的第一人称视角自述、

② 故事片式的情景再现父亲周信芳大师的京剧写意艺术、

③ 周采芹女士丰富的电影舞台形象和复杂而有趣的亲朋好友的叙述。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影片在拍摄中

影片前后经历了6年的采访和拍摄,走访了中国、英国、美国二十多位好友亲朋和专家,包括许多国内外知名政治家、导演、演员;

挖掘了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十多家全球顶级档案馆;

汇集成了一部大处见时代真实、小处见儿女情长的艺术影片,是一部属于世界的中国故事。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本片戏剧的张力是她一生中的三个春天。

1

第一春是苏丝黄:那是“Suzie Wang的世界”,东方娃娃轰动了伦敦。60年代的戏剧界人才辈出,思想前卫的她渴望世界、渴望知识、渴望认同、渴望男人。而同时她也认同女权。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独自在国外闯荡

千里之外,父亲和祖国一样遥远。周采芹来到了美国,一文不明。被从人生舞台的高处砸下,她生存的唯一信念曾简单到只是要在一堆垃圾里找到母亲送她的一只手表!人生最低处,她依然从一个餐馆打工的,一步一步,放弃平庸,选择艰苦,40岁当大学生,45岁回家!

采芹曾以为再也见不到中国,而当她回到中国感受着身边的美丽,她的内心充满了激动。“我的人生已经到了秋天 了,我现在到中国来教书就是要收获春天撒下的种子。”采芹这样说道。

2

第二春是60岁的采芹,一个女演员的好莱坞梦,她在《喜福会》里等到了属于她的那个角色。

于是她成了所有闯荡西方主流影视剧、百老汇的亚裔女演员的灵感和教母:Sandra Oh、温明娜、陈冲、莲娜、Julianna…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在《喜福会》中

3

第三春是她在75岁时候出演“红楼梦”中贾母,这是她第一次用母语表演作品,而且是中国的经典著作,这是她和祖国的文化联系!她也用这个作品连接三个大洲,力求征服各个时代的观众。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在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中饰演贾母

4

影片结尾时,追光灯渐渐暗淡,而舞台灯光亮起,正在演出的周信芳辉煌耀眼,他的女儿周采芹缓缓起身,走向舞台,两代人的追求和命运由此在一个舞台上交相叠印。


舞台上有她父亲的艺术,高山仰止;有她母亲的温柔,细水长流。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影片的结尾,父女俩在舞台上交相叠印

03

用一生寻找舞台寻找家

导演陈苗作为独树一帜的女性电影人以及资深敏锐的纪录片导演,这次选择回归初心,记录“上海的女儿”周采芹那桀骜的风骨。

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陈苗的作品具有国际化的全息视野。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陈苗和周采芹

这次她选择回归初心,记录“上海的女儿”周采芹那桀骜的风骨。

“我与采芹相识20多年,一直希望给她拍一部电影。

这部影片是名人之后的传记电影;

是一个女演员在三种文化中成长的艰难和崛起;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在《艺伎回忆录》中

更是她作为一个女儿,在寻找心灵的原点:她的父母和故乡的故事。

她的父亲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她的母亲具有上海和1/4苏格兰血统的裘丽琳,她为能成为他们的女儿而骄傲。”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周采芹(右二)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们

陈苗说,“这是一个关于命运以及和命运抗争的故事,一个出生在巡演戏箱里的孩子,一段海外闯荡的生涯,采芹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舞台’!寻找‘家’!并为之作出了选择,付出了代价。”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上海是一座沉淀了历史底蕴与摩登时尚的都市,

在陈苗眼里,

周采芹恰巧有着“上海”的风韵——

她坚毅叛逆,

颠覆世人眼光,

历经铅华,

却仍散发着晶莹剔透的光亮。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因此陈苗苦心耗费六年筹备制作,

横跨中国、英国、美国奔波采访,

只为还原最真实的“采芹本色”。

“独立,自由,剽悍,不羁”,

7月2日的大银幕,

周采芹会铺开了她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如今的周采芹在时尚大片中气场十足

赠票福利

新演艺特地准备了20张电影票送给10位读者(每人2张票哦!),

请大家一起看《上海的女儿》哦~

↓↓↓

抽奖规则

这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对女儿周采芹说的最后一句话……|文末有福利

  • 请您关注“新演艺”公众号;
  • 在本文下留言,写出您想看《上海的女儿》的理由;
  • 我们将在6月30日(周日)抽出幸运读者送出我们的电影票,届时请留意中奖名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