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被譽爲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她是核心創意成員之一。她開創實景演出的先河,《又見平遙》、《印象·劉三姐》、《又見國樂》等一系列作品,蜚聲海內外,成爲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

在公衆眼中,她是率性而爲妙語連珠的魅力女性,在朋友和搭檔眼中,她是永不倦怠要求苛刻的"瘋子",在團隊成員眼中,她是無所不能創意無限的"王導"。但是熒幕背後,她卻說自己是一棵安靜的樹,沒有鋒芒和攻擊性。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她不顧世俗眼光和班主任談戀愛,卻囿於公公的身份一直努力證明自己;在子女教育上,她也不同於其他的女性,認爲自己來到這世上不是爲了當誰的媽或者當誰的妻子,而是爲了當一個藝術家。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經歷,造就了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又肆意生活的女性導演?現在走進由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推出的時代人物思維對話節目《捨得智慧講堂》本期對話導演王潮歌,瞭解她成長背後的故事。

因執導舞臺劇被張藝謀看中 組成印象鐵三角

2002年,王潮歌因導演的一場舞臺劇被張藝謀看中,她和搭檔樊躍與張藝謀組成了印象鐵三角,在十年內創造了七個印象實景演出,大獲好評,爲當地帶去了數十億的產業規模。在印象劉三姐的演出地點陽朔,有十萬人依靠着這部演出生活,隨後王潮歌帶來了她的獨創大型情景體驗劇《又見平遙》,再一次顛覆了觀衆的想象,也再一次讓人感嘆王潮歌的藝術造詣。

2018年7月,王潮歌指導的首個海外又見系列《又見馬六甲》開啓了第一場演出,至今已經售出超過一百萬張演出門票,每年僅靠這場戲就吸引着120萬遊客來到馬六甲。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王潮歌帶着《又見國樂》到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後,他們的海報被永久地懸掛在肯尼迪藝術中心的光榮牆上。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用了整版來誇讚它。那個時候,王潮歌覺得自己最大的光榮是作爲一個藝術家被認可了,這個藝術是中國的藝術,講的是中國的事情,用的是我們中國的審美。

看過她的《又見平遙》、《又見敦煌》、《又見國樂》,就會明白王潮歌作品的根基是什麼?

她坦言,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說最美的是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在一起的那條紗裙,最不願意看見中國的二胡琵琶,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寫意留白,紅牆綠瓦,變得不值一提,碎了一地。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夠讓中國人的價值觀、讓中國人的審美被世界喜歡被世界承認。而這正是她所崇尚的價值觀。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感謝身邊人 允許自己肆意地生長

王潮歌曾經用老虎來形容張藝謀,用豹子來形容樊躍,但是當被問道如果用一種動物來形容自己的時候,王潮歌說"我不是動物,我是植物,我是一棵樹。"

因爲在外人看來,王潮歌是帶着刺、帶着鋒芒的,但是實際上,她覺得她的內心從來都不是一個兇猛的動物,而是非常安靜的,像樹一樣。

而這棵叫做王潮歌的樹最幸運的地方在於,她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長,"我都覺得特別幸運的是他們饒過了我,他們允許我長成了我原本的樣子,他們允許我按我肆意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而不是非要修理我,把我修理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王潮歌的幸運尤其要歸功於她的父親。根據王潮歌的描述,她的父親是那種在她數理化均不及格時,只看到她語文全班第一就非常滿意的父親,是那種看到他幼稚的第一篇詩作,會欣喜地稱讚她就是未來的艾青的父親。總而言之,他是讓王潮歌認爲自己從小就是"天賦異稟"的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王潮歌從小就是一個情感充沛、個性張揚的人。

尤其是當王潮歌因爲和自己的班主任談戀愛而廣受詬病的時候,家人的態度一直是王潮歌放肆去愛的後盾。

上學期間不顧世俗眼光和班主任談戀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師生戀還是一件十分駭人聽聞的事情,正在北京廣播學院讀大三的王潮歌就和自己的班主任徐東談起了戀愛。

1988年,20歲的王潮歌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導演表演系。徐東也剛畢業到廣播學院任教,剛好是王潮歌的班主任。大一那年教師節,王潮歌策劃和班裏的同學編排了一臺晚會。徐東對王潮歌的印象是:這個漂亮女生很有才華!徐東不知道,王潮歌也在偷偷觀察着他。徐東身高一米八幾,外表儒雅,令情竇初開的王潮歌崇拜不已。

王潮歌向《捨得智慧講堂》描述了他們愛情萌芽的小細節,當時兩人去人藝看戲,中場休息的時候跑出去買冰棍,結果發現兩人喫冰棍的習慣都很相像。後來去到徐東家裏,發現他們家三屜桌,桌子上面寫着繁體的中央戲劇學院,而王潮歌家的桌子上寫着繁體的高教部,連桌子的碼放、抽屜的分法都一模一樣。

太多相似,讓王潮歌和徐東感覺非常愉悅,他們都覺得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

揹負着徐曉鍾兒媳的壓力 努力用作品證明自己

但是那個年代風氣十分保守,女學生與未婚青年男教師之間如果多說幾句話,都會引起風言風語。尤其徐東的父親徐曉鍾當時非常有名,他不光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院長,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導演,而作爲導演系的學生,和徐曉鐘的兒子談戀愛,大家對王潮歌的看法就更不一樣了。

於是,她就拼命地跟人解釋,"其實我媽我爸也是局級,我媽是一個雜誌社的社長,我爸是一個報紙的社長,跟他爸是一個級別,我爸也挺有名。"現在回想起來這令人有點啼笑皆非的解釋,但是對於當時的王潮歌來說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她揹負着這樣的壓力,一直持續在她生命中很長時間,甚至在導演作品的時候從來不問徐曉鐘的意見。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就像她曾經說過的"靠父母你可以成爲公主,靠男人你可以成爲皇后,只有靠自己你纔可以成爲女王。"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撕下"徐曉鍾兒媳婦"這個標籤,用自己的作品來證明自己。

就在大三的時候,王潮歌與徐東第一次合作拍攝了電視劇《暑假裏的故事》,更加讓她確定徐東就是自己重要的另一半。而倆人共同做的這件事情也讓王潮歌從花前月下,從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迅速地轉化到直面自己的內心,搞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另類的教育觀 在親情和藝術之間早有取捨

王潮歌一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在外地,有時需要在劇場駐紮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她陪伴家人的方式就是把家人們也一起打包帶走。

她說,"我不要扮演一個你們認爲對的那個媽。"很多女性在努力成爲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女兒,而顧不上去做一個好的自己。王潮歌卻從不因爲這樣的問題困擾。

她常對女兒說,"我來這世上並不是爲了給你當媽的,也不是爲了給誰當老婆的,我首先要做藝術,我要做一個很好的藝術家,然後纔是你媽,聽明白了嗎?"王潮歌的取捨非常清楚,她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裏。

王潮歌:被華盛頓郵報整版報道的女導演!

王潮歌之所以成爲王潮歌,正是因爲她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對目標有明確的追求,對價值有果斷的取捨。

(捨得智慧講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