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德時代則在聲明中表示,經調查發現,由於此次召回的電池包箱體與其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在某些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低壓採樣線束短路風險,存在安全隱患。隨後,ES8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跟進發聲,表示將積極配合蔚來汽車本次的召回工作。

幾十萬一輛的電動車頻“起火”!蔚來、寧德相互“甩鍋”,ES8自燃真相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6月27日,蔚來汽車拿下造車新勢力中首個召回。有網友吐槽,屢屢被曝出燃燒事故的蔚來,這回真的“火”了。

當天,蔚來汽車發表官方聲明稱,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即日起召回部分搭載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間生產的動力電池包的蔚來ES8電動汽車,共計4803輛。

隨後,ES8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跟進發聲,表示將積極配合蔚來汽車本次的召回工作。

受上述消息影響,6月28日開盤,電池概念板塊股價走低。截至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下跌1.5%,凱恩股份(002012.SZ)股價下跌8.06%。

就在蔚來汽車發出召回公告當天,網友又曝出一條蔚來ES8自燃視頻。視頻中可見一輛白色的蔚來ES8在地庫中不斷冒出白煙,據爆料人稱,該起事故所在地或爲河北石家莊某小區地下車庫。

ES8短時間發生3次起火事故 召回佔總交付量比例達27.37%

蔚來自燃已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以來,蔚來ES8分別在西安、上海、武漢發生三起着火(冒煙)事故。

在5月16日上海市嘉定區安禮路附近一輛蔚來ES8出現冒煙情況後,蔚來成立了調查小組,與行業技術專家、電池包模組的供應商等共同參與了事故調查。

根據蔚來的調查結論,該事故車輛使用的電池包搭載規格型號爲NEV-P50的模組,模組內的電壓採樣線束存在由於個別走向不當而被模組上蓋板擠壓的可能性。在極端情況下,被擠壓的電壓採樣線束表皮絕緣材料可能發生磨損,從而造成短路,存在安全隱患。其他出現電池安全事故的ES8也採用了同一類型的動力電池包。

蔚來方面表示,將爲所有召回車輛免費更換搭載規格型號爲NEV-P102模組的電池包,電池流通體系內所有NEV-P50模組電池包也會被全部更換,以消除上述安全隱患,更換工作將在兩個月內完成。2018年10月20日之後生產的70kwh電池包皆搭載規格型號爲NEV-P102的模組,沒有上述安全隱患。

6月27日晚間,蔚來汽車CEO李斌表示,召回計劃也將給相關用戶帶來諸多不便。“爲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一直以來,大家對蔚來都抱有很高的期待和信任,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很自責、也很難過。”

寧德時代則在聲明中表示,經調查發現,由於此次召回的電池包箱體與其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在某些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低壓採樣線束短路風險,存在安全隱患。該批次模組採用定製化設計,該設計僅使用於此次召回的4803輛ES8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瞭解到,蔚來ES8於2017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基準版補貼前售價44.8萬元。媒體報道,根據蔚來汽車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5月,蔚來汽車共交付17550輛ES8,此次召回數量佔總交付量比例達27.37%。

究竟是誰的“鍋”?

本次召回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召回”第一案,從上海事故發生到正式備案宣佈召回只用了一個半月時間。

但值得玩味的是,蔚來汽車和寧德時代在發佈的兩份聲明中都往對方身上偷偷“撒了灰”。

蔚來在聲明中表示,問題在於“模組內的電壓採樣線束存在由於個別走向不當而被模組上蓋板擠壓的可能性。” 而寧德時代也“不甘示弱”,在聲明中說:“此次召回車輛的電池包箱體和我司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聲明直指雖然寧德時代提供了電池模組,但電池包箱體也脫不了干係。

寧德時代在聲明中特別強調,NEV-P50 模組是由蔚來定製的,只用在了這次召回的 4803 臺 ES8 上。這讓不少險些“躺槍”的車企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不過,根據寧德時代的說法,電池模組本身沒有問題,電池包箱體也不存在問題,但是二者集成後便會互相干涉產生bug。這究竟是什麼操作?

“電池模組和電池箱包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組裝和排列時出現問題,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重點是電池包裏的走線設計是否合理。要避免線束的擠壓等問題,這需要整車集成後多做檢驗。”一位不願具名的電池專家告訴記者,這件事究竟該誰負責確實比較難講,可能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機構或者專家組來鑑別。

蔚來召回背後,汽車行業引發了對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性的討論,也重新審視了對於汽車製造的敬畏。

上述電池專家表示:“電池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都應該重視後期實驗檢驗過程。即便是發生問題,也應該讓消費者感受到電動車是安全的,這纔是新能源車在推廣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電動汽車安全已引起政府部門關注

實際上,蔚來不是唯一發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也時常“玩火燒身”。

自2013年至今,全球已經發生至少14宗特斯拉起火案例,其中中國市場至少發生4起。今年4月21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市徐彙區地下停車場自燃爆炸,火勢波及近旁的三輛私家車。

6月28日特斯拉發佈了改起事故的聲明。特斯拉表示,經過調查沒有發現系統缺陷,初步判斷該起事故由位於車輛前部的單個電池模組故障引起。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查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數據後發現,2018年,我國至少發生40起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相當於平均每月發生約三起。

在此背景下,6月17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涵蓋了車輛安全排查、企業監控平臺、排查情況上報、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事故調查等相關方面的詳細內容和要求。值得關注的是,這已經是工信部自2018年9月先後印發《關於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 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之後,下發的第三份關於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的文件。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事故調查方面,《通知》規定企業應當承擔新能源汽車安全第一責任,對發生起火燃燒事故的,企業應及時開展事故調查,生產企業應在12小時內(如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應在6小時內)將事故的基本信息,48小時以內將事故詳細信息,主動上報新能源汽車工作聯席會議牽頭部門和裝備中心。對確實存在產品缺陷的,生產企業應當主動向主管部門備案召回。

記者 | 裴健如 黃辛旭 編輯 | 張北 何小桃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