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樓市大家談(quanadcom)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當我們站在街頭巷尾的時候,怎麼身邊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這意味着人口老齡化真的來臨了,而中國人口並沒有一味地增加,甚至在減少。老年人口的增多意味着什麼呢?就從房地產這個行業來看,買房的人大多是中年人和年輕人,最早的一批90後步入了買房的年齡,哪怕是像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老齡化都開始了。我們在中學學到,人口老齡化,這可能在發達國家出現的比較多,人口老齡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拿房地產這個行業來說,人口的減少意味着人口紅利的減少,人們的購買力減少。

當站在夜晚的高樓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實在是太發達了,但是真正的城市,可能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晚上也燈火通明,而據數據統計,我們的房屋空置率已經達到了幾千萬套,有人在擔心這些房子賣不出去,有些人在擔心房子越建越多,但從房地產角度來看,人口意味着需求,其實這也關係到一個名詞,那就是城鎮化率。

專家說:10年內,房地產有最後一波增量紅利,信心究竟從何而來?

當然,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高一些更好,近日,某平臺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北京指出,根據國際平均水平54.8%來看,我國的城鎮化率處於發展期後半段,城鎮化率爲58.5%,略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一般是在80%左右,根據聯合國預測,中國城鎮化率會在2019年達到60%,2030年達到70%。所以,楊現進一步解釋得出,2019至2030年的10年時間是中國城鎮化的最後一波房地產增量紅利。

在房價的調控過程中,有人是看漲房價的,有人是看跌房價的,比起一般普通人,部分專家也對房價進行了預測,對房地產的未來進行了預測,有人認爲房地產還有紅利,有人則認爲未來房地產不如之前那樣暴利,到底誰說的準確,各有各的看法,不過如果從城鎮化的角度來看,似乎是有道理可循的。

專家說:10年內,房地產有最後一波增量紅利,信心究竟從何而來?

房子最後都是人類居住的,一個城市的住房需求量大,那麼這個城市的房價就會高,這就涉及到人口的流動問題。我們潛意識中,人都是往大城市跑的,所以從西到東流動的人口多。每年春節,總會有幾條路線很難買到車票,比如成都東到深圳東的車票,其實春節期間,是人口流動的高峯時期。剛過完春節,相信很多人也發現了,從西邊去東邊務工的人員是多於東邊往西邊去的。在2010年之前,西部人口往東邊去的明顯很多,而在2010年到2018年之間,中西部人口有了一些迴流的特徵。而楊現認爲,2019年往後的10年,人口流動將會多中心發展,這是分析的人口流動。後面,專家認爲,新增2億左右城鎮人口就是房地產最後一波的增量紅利。顯然,城鎮人口是越來越多的,專家說:10年內,房地產有最後一波增量紅利,信心究竟從何而來?是從城鎮化率和城鎮人口得出的。

在地產界流行一句話,房價的走勢,長期是看人口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有缺房子住的人。沒有房子住的人,想着買房子,有了房子的人,想着住好房子,還有那些手裏有多套房子的人呢。從人的需求角度來看,房子的確不愁賣不出去。其實對於房價的信心,於普通人來說,就是覺得房價漲了這麼多年,你一說房價會下跌,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不過,從政策層面而言,專家楊現說無論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寬鬆,房地產領域都不會出現方向性的寬鬆政策。所以,擔心樓市調控放鬆導致房價新一輪上漲的人,還是不用擔心的,筆者認爲,無論是買房領域還是租房領域,國家都在調整,讓房價穩定,同時建設廉租房、共有產權房、長租公寓等等,都會使年輕人多一個購房選擇,房地產行業縱然有利可圖,還會繼續發展,在不影響經濟的前提下,還是可以的。

專家說:10年內,房地產有最後一波增量紅利,信心究竟從何而來?

而作爲購房者,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樓市和房價,當然,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變,未來,房子只會用來居住,而不是用來炒,作爲一個理性的購房者,我們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