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此殿侍者不知何故成了使臣,偏偏沒人告訴他緣由,渡江前往徐鉉處。南唐亡後,徐鉉隨李煜入宋,宋太祖命徐鉉爲率更令,累遷官散騎常侍。

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徐鉉極有口才,南唐每有事出使宋國,必遣徐鉉。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有一次,江南派徐鉉前來宋國進貢,按例,需派官員陪伴,以便監督。宋朝大臣口才都不及徐鉉,沒人敢陪,膽怯徐鉉也。宰相也找不出合適人選去對付徐鉉,無奈,只好向宋太祖請示。宋太祖說:“你且退下,我選一個合適的人。”太監詔傳殿前司聽旨,讓他把十名不識字的殿前侍者的名單報給陛下,太祖拿到名單後,御筆隨便的點了一個名字,說:“派此人前往。”朝臣都驚詫不已,宰相催促被點之人立刻動身。此時,此殿侍者不知何故成了使臣,偏偏沒人告訴他緣由,渡江前往徐鉉處。徐鉉一見來人,詞鋒如雲,滔滔不絕,旁觀者驚愕,殿侍者更是不知無何應付,只能不停地點頭代答。徐鉉不知來使的深淺,打起精神仍然與來者交談。他們一起住了幾天,幾天中,徐鉉口若懸河,來者還是沉默,不與徐鉉應答,此時,徐鉉已是精疲力竭,再也不想說話了。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趙匡胤伐南唐。徐鉉奉李煜之命使宋,求告太祖曰:“李煜事奉陛下,就像兒子事奉父親,不敢有任何過何過失,陛下,你怎麼令大將曹彬奈伐我南唐?”太祖說:“你們既然以爲子奉父,父子分成兩家,你認爲合適嗎?”徐鉉不能答對。十一月,徐鉉、周惟簡再次來宋入奏,徐鉉說:“李煜因爲生病,沒有能夠來朝謁陛下,不是大膽拒絕詔書,懇求緩兵,以保全江南一邦們性命。”其言極懇切,把南唐誠意白與太,反覆敘述各種理由,聲音越來越大,口氣愈來愈厲害。趙匡胤辯不過徐鉉,拔劍而起,用劍指着徐鉉,怒斥道:“不須要說太多的空話了!江南國主李煜有什麼罪呢?什麼罪也沒有。一姓天下,在我睡覺的牀邊,怎麼容得下他人沉睡”。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寡人天下的理由,成了千古亡他人之國的罪名,由是,徐鉉亦不敢再言。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徐鉉在南唐時,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又與弟徐鍇俱精通文字學,號“大小徐”。時文章議論,傲視天下,不肯稍遜於人。當時,風行李陽冰善《說文解字》20卷,詔下令徐鉉等等,共同校訂《說文解字》,增補19字入正文,又補402字附於正文後。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並雕版流佈,經他們校訂增補的《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結束了李陽冰的《說文解字》地位。徐鉉曾奉旨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又曾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徐鉉於文字學功莫大焉,於詩歌亦有大成。

徐鉉的詩頗近白居易詩風,其《貶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歸東都》、《寄高郵陳郎中》等詩,雖極盡平易淺切,然於中見真率直露,更難的是出自肺腑,而能使情到深處語韻自流,他不用險韻,不用奇字,無生澀雕琢之病。徐鉉少有奇才,文思尤其敏捷,凡有詩文創作,常不預先腹稿,而是立馬揮就。經常有人臨時有事,請他寫文章以達便,他當着來人的面,執筆立就。徐鉉曾說,“文速則意思敏壯,緩則體勢疏慢”(《郡齋讀書志》)。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論及他的舊主李煜時寫到:“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於亡國,道貌岸然有所在,復何愧歟”!“以李煜敦厚善良的性格,在這兵荒馬亂,以刀戈治世的亂世,一顆厭戰之心,就是孔明在世,也難保住社稷。既然已經躬行了仁義,即使亡國,又有何愧?(盧秀輝《李煜篇》)。

於李煜,徐鉉爲人臣時,極盡能力;於舊誼,徐鉉有《吳王隴西公墓誌銘》,宋太宗殺李煜的理由很多,但兩件事成了導火索:一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另一件事,與徐鉉有關。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趙光義命徐鉉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說:“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李煜與徐鉉“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徐鉉了麼來後,把與舊主李煜相會的情況告訴了宋太宗,宋太宗聞之大怒,從此懷上了殺李煜之心。悲也,人主如此,人臣只能如此了,幸耶不幸耶?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徐鉉安是卵?亦或卵還在。南唐亡後,徐鉉隨李煜入宋,宋太祖命徐鉉爲率更令,累遷官散騎常侍。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徐鉉精於制香,於中是制香大家,月夜之時,坐於中庭,明月當空或是清風徐過,焚香一炷,清澄其心,任月光搖曳,伴於長空之清月,自是一種怡然自得。他把此香名爲“伴月香”。此香爲沉檀、莞香、蘇合香、雞舌香、豆蔻、芸香、白茅香等配置而成,此中要構不足爲外人道也。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徐鉉有《篆書千字文殘卷》(宋摹本)傳世,現藏於黑龍江省博物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徐鉉的行書《私誠帖》也極爲人推崇。此帖結構平穩,通篇趣味,書風含蓄,自能天然,此書於宋人尚意書風,實有開先河之功。徐鉉喜好李斯小篆,於此着力尤深,他的隸書也較出色。“昔徐鉉在江南,以小篆馳名,鄭文寶其門人也,嘗受學於鉉,亦見稱於一時。”宋代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泰嶧山刻石》。“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曲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乃筆峯直下不側,故鋒常在畫中。”清代馮武《書法正傳》。

南唐傑出的一位篆書家,其文章議論,傲視天下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徐鉉(916年—991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詩人、字鼎臣,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

本文爲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