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崇阳县、咸宁市档案馆、武汉大学等三家单位组团赴台北凭吊王世杰先生墓,并拜访其后人,不仅交流王世杰故居保护和展览馆布展事宜,而且收集不少有关王世杰资料和实物,助力王世杰档案史料的保管、利用和开发,为王世杰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前,为了收集更多的王世杰有关资料,崇阳县、咸宁市档案馆、武汉大学等三家单位组成赴台采访团,主要行程之一便是拜访王世杰先生的二女儿——93岁的王秋华。

对王世杰之女王秋华进行了抢救性的口述历史采访、带回王世杰先生大型雕像和生前相关衣物、委托咸宁市档案馆馆长联系在大陆出版《王世杰日记》……前不久,崇阳县、咸宁市档案馆、武汉大学等三家单位组团赴台北凭吊王世杰先生墓,并拜访其后人,不仅交流王世杰故居保护和展览馆布展事宜,而且收集不少有关王世杰资料和实物,助力王世杰档案史料的保管、利用和开发,为王世杰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雪艇连纽带 两岸一家亲——咸宁市和武汉大学组织赴台北抢救王世杰史料

近日,记者跟随市档案馆馆长李城外的脚步,走进王世杰故居,了解王世杰及其故居背后的故事……

王世杰档案:赴台抢救采访更完善

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车子快速行驶在高速路上40分钟后转入崇阳县乡村小道,很快便带着记者到达了目的地——王世杰故居。

众所周知,王世杰先生,字雪艇,民国时期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外交家。他在民国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在政界、学术界均颇有影响,其有关史料极其珍贵,也是独特的地方人文资源。

王世杰故居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斑驳的墙体、古老的天井,雕花的窗棂……穿梭于王世杰先生的祖屋和老屋内,仿佛让人置身于遥远的清代:祖屋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一进二重,单檐悬山灰瓦顶,面积约180平方米。南边紧邻王氏家族老屋,有雕花石大门,房屋坐南朝北,一进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面积约500平方米。

此前,为了收集更多的王世杰有关资料,崇阳县、咸宁市档案馆、武汉大学等三家单位组成赴台采访团,主要行程之一便是拜访王世杰先生的二女儿——93岁的王秋华。

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蔼可亲、有问必答……这是王秋华女士给6人采访团共同的印象。采访团首先转达了市委书记丁小强和崇阳县委书记杭莺对王世杰先生家人的问候,王秋华女士深表感谢。当崇阳县领导张正韶将设计精致的王世杰纪念册递给王秋华时,她对家乡人为王世杰故居所付出的一切感念不已;白霓镇镇长谭其军还递上别有风味的土特产,请老人品尝“家乡的味道”;武汉大学教授薛毅和胡潇也代表武大人对老校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介绍了武大的巨大变化和樱花之美。

随即,王秋华还对王世杰故居修缮、王世杰档案抢救收集、《王世杰日记》委托出版等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并捐出了王世杰先生大型雕像和生前相关衣物,同时留字对咸宁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提出了希望。

“王秋华女士特意写了一份委托书,授权我联系大陆出版社重排《王世杰日记》,这是对我莫大的信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市档案馆馆长李城外兴奋之余,深感责任重大。《王世杰日记》已在台湾出版十卷手稿本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林美莉女士编校的两大卷竖排繁体字本,如能第一次在大陆正式出版,十分有意义、有价值,对两岸统战工作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李城外介绍说,王秋华女士是一名著名建筑师,她对崇阳拥有深厚的感情,1997年曾捐赠300万元建造了以父亲之“字” 命名的“雪艇图书馆”,并由她亲自设计。当时,这是全省第一家使用电脑借阅的高科技的县级图书馆。如今雪艇图书馆内专设一间纪念室,存放着王秋华捐赠的各类图书和王世杰先生大量的照片、勋章等实物。

此次赴台采访活动,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王世杰的史料,而且也收获了更多有关王世杰的实物档案,为我市和武汉大学等高校档案专家研究王世杰提供了更有效信息。

王世杰故事:情系桑梓为百姓称道

重走王世杰故居后,记者又与李城外馆长一起前往崇阳县档案局和雪艇图书馆进行深度采访,一个能力卓群、情系百姓的王世杰形象立体呈现出来。

王世杰自小聪慧,4岁入家塾读书,于诸生中年龄最小,学业最优,天赋异禀,敏而好学,12岁时被送至武昌念书。之后,王世杰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南路高等小学堂。由于在校成绩出类拔萃,得到两广学政梁鼎芬的激赏。当时两湖制台张之洞闻他才华横溢,召见了他,并问其志向。王世杰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穷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张之洞十分欣赏,赐他为举人。王家老屋上有块横匾“五经魁”,署名“王世杰立”即由此而来。

王世杰长期在外求学、工作,一生只回过故乡两次,但不忘桑梓,眷眷为怀。特别是在他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凡见到家乡有困难,只要在不违反原则和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会想方设法予以帮助。1925年,崇阳县自立夏后大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身在北京的王世杰闻讯后借了一笔巨款,寄回家中,让父亲从江北买回两船大米,三船大豆在县里赈灾救民,使不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饿贫民得以缓生。1934年,崇阳又遇大旱,王世杰东借西挪,买了一批大米,让其父在花凉亭和白霓桥两处开设施粥点,此义举深得故乡人民好评。

1937年抗战爆发,崇阳面临战祸,又逢疟疾横行,天灾人祸夺去不少人命。王世杰将平时所得的版税和积蓄,在南京通过私人关系购了一大箱奎宁丸,派人送回崇阳,请他堂弟王怀谨发给乡邻患者。崇阳沦陷后,日寇实行经济封锁,老百姓买不到盐。王世杰于1940年通过各种渠道在重庆弄到2 0万斤盐,运回崇阳,交由当时崇阳县政府盐务局,并要求平价发售。与此同时,由于农民有家不得归,颠沛流离,当时驻扎在湘鄂赣边区的三十集团军司令王陵基令崇阳县额外缴纳20万斤军粮。王世杰将此情况向九战区总司令、湖北省主席陈诚(王陵基的顶头上司)反映,最后由陈诚出面,免除了这20万斤额外军粮。

李城外还介绍,1946年,崇阳县灾荒严重。次年1月7日,时任外交部长的王世杰亲笔致信给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详细陈述灾情和当地乡绅要求政府减免赋税的申诉后云:“特为奉陈参考,敬希荃察为荷。”收信者随即派员核实,10天后回复道:“关于田赋一项已经核减。”湖北省《档案记忆》2018年第9期封二还专门发表了王世杰此信的原件。

王世杰先生为家乡所做的一切,让崇阳百姓感激莫名,口口相传,至今成为佳话。

王世杰故居: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李城外作为知名文史专家,对王世杰生平和事略娓娓而谈。他说,王世杰早年就读北洋大学(现为天津大学),后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1981年4月21日在台湾病逝。他一生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被称为“蔡元培先生以来学人从政之第一人”。

“王世杰是国民党大员中公认的廉洁官员。他不烟不酒,生活崇尚俭朴,反对铺张。王世杰对子女要求也严格,对他们提出‘五要’:品行要端正,求学要勤奋,恶习要戒除,交友要谨慎,生活要艰苦。”接着,李城外还讲述了王世杰身居要职不以权谋私的故事:长子王纪武考学失利,按成绩只能以旁听生身份在中央大学读书。当时中大校长罗家伦是他的下级,又曾是他北大时的学生,有人提议他为儿子说一下情,但王世杰坚决不允。

王世杰作为一名政府高官兼大学者,廉洁正直,让人更生敬意。

王世杰故居,2014年7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崇阳县正全力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李城外介绍,近年来,省、市、县非常重视王世杰故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2018年,崇阳县成立了王世杰故居保护中心,聘请省专业单位编制了《王世杰故居文物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故居按照AAA级景区打造。

2018年,经多方筹资,由湖北省恒卫园林仿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按照《王世杰故居老屋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按原状修复一进二重祖屋。王世杰故居至虎头冲古民居道路已全线拓宽,天城公路王世杰故居至浪口三特段已完成黑化,天城公路进王世杰故居道路已完成硬化、绿化,旅游交通四通八达,旅游安全、服务设施配备齐全,故居内陈列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游客可以根据展示路线由入口起,至王世杰故居——王氏家族老屋——王氏老宅——敦睦井——萱茂北堂——王树冲老街,寻觅历史足迹,感受王世杰先生的传奇一生。

王世杰先生作为现代鄂南第一名人,是崇阳人永久的牵挂,也是咸宁不可多得的一张人文名片。王世杰故居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能大大提升咸宁的知名度,更能广泛拓展咸宁文化的传播度,助力咸宁文旅向更高、更广的方向跨越……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香城都市报(或公众号搜索:xcdsbgfw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