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崇和會長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暨大師進校園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張崇和會長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暨大師進校園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編輯

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各位大師,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召開大師工作會議,深入推進首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資助工作,啓動創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暨百名大師進校園活動。這是中輕聯深化大師服務,推動中國工藝美術和手工藝產業振興的兩項重要工作。

工藝美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積澱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與時俱進的經典佳作。工藝美術重傳承,也重創新,傳承接續史脈源泉,創新打造不竭動力。大力傳承創新工藝美術,是推動中國工藝美術和手工藝產業繁榮發展的時代主題。

下面,我就做好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推動行業發展,講幾點意見:

一、新時代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意義重大

進入發展新時代,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極大改善,開啓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進程。在這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振興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源遠流長的中國工藝美術,釋放工藝美術飽含的文化承載力、經濟推動力、美學感染力,對服務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服務傳統文化振興

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無可替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以器載文,以藝載道,是錦繡中華的文化明珠,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形神兼備的雕塑、情景交融的織錦、鼎足而立的器皿、溫潤含蓄的珠玉,蘊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觀念,書寫着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民族品格,彰顯着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人生智慧,弘揚着儉約自守、中正平和的生活理念。中華民族積澱千年的文化精華,在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中豐滿呈現、延綿不絕。處在振興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更需要以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展現古今華夏的人文智慧,展示當代中華的氣象精神。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對振興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激發民族自豪,意義重大,無可替代。

服務國民經濟增長

工藝美術傳承創新不可或缺

2018年,全國工藝美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5205家,主營業務收入8446億元,利潤總額435億元。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額402億美元,出口總額達375億美元。考慮規模以下企業,估計我國全部工藝美術年產值超過2.5萬億元,直接從業人員超過600萬人,加上相關從業人員超過1200萬人。工藝美術行業蓬勃發展,爲國民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工藝美術產業的持久生命力,關鍵在於工藝技藝傳承,在於專業人才接續,在於產品創新創意。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質量,決定了工藝美術產品的供給水平,決定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後勁。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對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對服務國民經濟增長,意義重大,不可或缺。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必不可少

工藝美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精神世界,爲人民生活提供了美的享受,藝的趣味,帶來了內涵豐富的精神滋養。工藝美術在美化人民生活中,發揮着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工藝美術傳承的人文精神,傳遞的生活智慧,創造的藝術美感,潛移默化增強了大衆的文化歸屬感、價值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帶來了更深層、更厚重、更廣泛、更持久的精神享受。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義重大,必不可少。

二、新時期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條件優越

當前,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傳統工藝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精品良作在國際舞臺大放光彩,工藝美術市場潛力巨大,行業自身發展朝氣蓬勃。這些新變化,爲工藝美術接續傳承、茁壯成長創造了優越條件。

政策條件優越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傳承,高度重視傳統工藝振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2017年1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深入挖掘文化價值內涵,激發生機活力,構建傳承發展體系。2017年3月,國辦發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明確指出要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消費升級的需要。文旅部、工信部下發的傳統工藝產業振興目錄,爲工藝美術行業振興提供了明確的重點方向。這些政策部署,爲工藝美術行業繁榮振興增添了巨大的發展信心,爲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創造了優越的政策條件。

行業條件優越

過去兩年,工藝美術行業積極發展,成果卓著。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圓滿完成,德藝雙馨的89位新大師實至名歸,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又添中流砥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委員會正式組建,行業向心力、凝聚力顯著增強。中輕聯與北京非遺基金會聯合開展大師非遺傳承基地資助工作,49位大師的傳承基地得到了肯定和支持。中輕聯與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輕工“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推薦的首批42名大國工匠,讓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些實實在在的新變化,推動建立了腳踏實地、專注務實、追求卓越的行業風氣,爲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創造了優越的行業條件。

市場條件優越

當前,國內消費升級方興未艾,工美市場後勁十足。獨具特色、內涵豐富、品牌知名的工藝美術產品,受到國民廣泛歡迎,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成爲北京APEC會議、杭州G20峯會、廈門金磚國家會議、青島上合組織峯會首選國禮,獲得各國政要的喜愛和讚賞。中國工藝美術產品在國外大受歡迎,成爲外國朋友愛不釋手的“東方珍寶”。雕漆、陶瓷、刺繡、景泰藍等工美傑作,近年多次登上世界舞臺,裝飾國際峯會,亮相頂級展覽。蠟染、苗繡等衆多工美傳統元素,與時尚產業結合,與國際市場接軌,受到國外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中國工藝美術蜚聲海外,馳名全球,有力地開拓了國際市場。工藝美術產品國內外市場的繁榮表現,顯著增強了廣大從業者的市場信心,爲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創造了優越的市場條件。

三、現階段工藝美術傳承創新任務緊迫

當前,我國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條件優越,也問題嚴峻。

一是後繼人才急需補足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藝美術行業面臨人才困境。青年手工藝從業者較少,優秀年輕技藝人才更缺。手工技藝工序繁多、工藝複雜,傳統帶徒授藝需要8至10年沉澱期,期間經濟收入少,社會認同低,多數年輕人望而卻步,另擇它業。許多大師藝人良徒難覓,絕藝難繼。工藝美術行業急需吸引年輕後備力量,補足行業人才空缺,逐步形成結構合理、代代接續的傳承創新人才隊伍。

二是傳承創新還需提質

工藝美術從業者獨立性高,分散性大,有的從業者受到不良理念影響,以量取勝以致粗製濫造,炫耀浮誇以致刻意求大,作風失範以致品質下滑,創新失度以致文脈紊亂。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質量需要整體提升。

三是院校傳承有待創新

中國工藝美術類院校,是造就高水平工藝美術人才的搖籃。目前,院校教學理論傳授較多,應用計算機設計普遍,動手實踐、掌握工藝的途徑有限。學校要開闢新途徑,引進新模式,使先進的設計理念與工藝實踐結合,使學生的美術素養與實操能力結合,真正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工藝美術人才。

四是整理保護需要加強

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往往面面相受,口耳相傳,敘述簡單,沒有形成系統的文字資料。隨着時間推移,有的傳統技藝無人繼承,工藝精髓面臨失傳;有的絕技絕藝缺失斷代,資料留存殘缺不全。急需搜尋發掘,收集整理,加強文字和實物資料保護留存,大力開展研究利用,積極努力復原傳承。迫切需要讓文字傳承文脈,讓史料承載匠心,讓精品留存未來,讓創新譜寫新篇,讓一大批師徒相傳的新生力量走進工藝美術的新時代。

四、推動新時代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幾個重點

當前,努力做好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成爲行業共識。新時代工藝美術傳承創新,需要全行業把握機遇、攻克難題、重點突出地加以推動。

一)與國家政策銜接,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

國家頒佈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政策,系統全面,支持有力。工藝美術行業要細緻研究,積極對接。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中的工藝美術項目,對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支持巨大。中輕聯正在組織行業專家學者,依託各地牽頭單位,推動項目的落地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選推薦工作也將開展。各地行業組織要積極配合,廣大工美從業者要積極參與,共同把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國家政策用好用足,努力將國家政策的支撐力,轉化爲行業繁榮發展的切實推動力。

(二)與時代發展共進,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

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新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工藝美術傳承創新需要與時代接軌,與時代元素相融,與時代內涵相通,彰揚時代精神,展現時代價值。廣大工藝美術從業者,要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深入生活,感受時代,涵容當代,以新穎動人的藝術形式,創作出大衆喜聞樂見的時代精品。要改良製作,提高品質,改善功能,拓展用途,適應現代人品質生活的多樣需求。要同步於時代發展,補充、拓展、完善工藝美術產品的文化內涵,讓工藝美術煥發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使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獲得更強更大的時代助力。

(三)與現代教育結合,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

隨着時代發展,收徒授藝等傳統傳承方式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傳承途徑。現代學校教育是當今授業傳習、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工藝美術傳承創新,要探索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有效模式。組織百名大師進校園,創建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是大膽探索,積極嘗試。有志於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大師,致力於傳承創新的大師,都應走進校園,走上講堂,教一批學生,帶一批工藝“桃李”。有條件的院校,要聘請工藝美術大師做學科帶頭人,加強傳統工藝美術學科建設,強化工藝傳承理論研究,努力實現工藝美術傳承創新與院校人才培養的有效結合。

(四)與傳播推廣相融,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

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呼喚更大的文化共鳴,需要更廣的社會影響。爭取資源支持、吸引後備人才、傳遞人文精神、擴展受衆規模,都離不開傳播與推廣。工藝美術傳承創新要與傳播推廣協調相融,以傳播推廣創造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更好氛圍。要爲展示傳統工藝佳作、美術風采,搭建傳播推廣平臺。今年11月,中輕聯在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是傳統工藝產品推介、展示、銷售的權威平臺,同期將舉辦多場論壇大賽、技術交流、才藝演示、作品評選、頒獎盛典等專題活動,讓工藝美術行業深入人心,走進大衆,走進高品質生活,走向全世界。要多種形式傳播推廣,讓社會大衆感受工藝美術,認識工藝美術,愛上工藝美術,以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傳播推廣,推動中國工藝美術走進傳承創新繁榮發展的新時代。

同志們!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讓我們不忘初心,傳承創新,勇挑新時代工藝美術發展重任,讓厚重獨特、多姿多彩的傳統工藝美術開出時代之花,爲優秀傳統文化振興添彩,爲偉大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