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邓小平逝世22周年。

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参与了台湾问题的许多重大决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亲自领导了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

1978年下半年,中美两国关于建交问题的谈判尚在进行之中。其中涉及台湾的问题可以说是当时双方谈判的焦点。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力地促进了“一国两制”构想主要思想的形成。

那段时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缅甸总统吴奈温和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时,都表达了解决台湾问题要尊重台湾现实的想法。在这些谈话中,邓小平指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说,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他还提到,统一后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这些谈话,虽然没有明确“一国两制”的提法,但已经把其意思表达得较为清晰,并透露出中国政府将从实际出发,尊重台湾现实和保护外国人投资的最初思考,这也是邓小平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较早谈话。

1979年1月1日,在中美建交的同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随后,邓小平又在会见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时谈到了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构想。他说“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这个问题可以长期来解决。中国的主体,也就是大陆,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发展。总的要求就是一条,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爱国一家。”这些重要谈话可以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萌芽。

2

带着这些关于“一国两制”的创见性构想,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访美期间,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几十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

亲历那一历史瞬间的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回忆道:“当时的气氛就像充了电一样,我不记得白宫以前曾经有过如此令人激动的场面。”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邓小平当年访美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到他在华盛顿近郊的家中赴宴。当时他在席间曾半开玩笑地问邓小平说,卡特总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国会遇到麻烦,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邓小平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有,在台湾就有不少反对者。邓小平的机智让布热津斯基惊叹不已。

后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会议员时,一些议员曾就台湾问题提出一些挑衅性问题,邓小平总是态度明确地强调: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30日,邓小平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时说,“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方面尊重台湾的现实,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在尊重现实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快台湾回归祖国的速度”。并表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广为流传的“三个不变”。他指出,实现统一祖国的目标,要从现实情况出发。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就是中国政府准备用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提出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收回香港后,香港仍将是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留。他后来说,解决香港问题的重大原则就是那次会谈中确定下来的。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

(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至此, “一国两制”方针的大体框架基本形成。

3

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的谈话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几个月后,在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6月,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发表了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著名谈话,其要点主要包括:

(一)“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他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结合香港问题,他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邓小平用“五十年不变”这一形象化的语言,强调了坚定不移地落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决心,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将信守诺言的庄严承诺,这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他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邓小平用“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这一不容置疑的表述,强调了实行“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三)“一国两制”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他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面对世界上一系列争端,到底是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用质问的方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方针,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和平统一,为世界各国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提供了参考。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4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了成功。中国政府从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提出既要按期收回对港澳的主权,又要继续保持港澳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原则。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在谈判中,撒切尔夫人首相提出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邓小平听了立马反驳道,是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主权问题,总要双方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第二个是1997年我们恢复行使主权之后怎么样管理香港,也就是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的问题;第三个是15年过渡期间的安排问题,也就是怎样为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后来他还特别强调,如果在15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按时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就这样,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先后举行了22轮正式谈判,最终于1984年9月达成协议。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第二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便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1984年中英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中国当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是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伟大成果,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讲话中指出那样:“‘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相信,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必将出现在世界东方。

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我们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