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艾滋病竟然檢測不出來?是不是有點驚恐,這裏就要牽涉到一個名詞了------艾滋病窗口期。窗口期就是從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到血液中產生足夠量的、能用檢測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體之間的這段時期。在窗口期雖測不到艾滋病病毒抗體,但體內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過HIV核酸檢測查到,因此處於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

自1981年發現艾滋病以來,隨着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艾滋病窗口期的定義經歷了多次變化。最初在80~90年代由於對艾滋病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瑪蒂爾德.克里姆博士(MathildeKrim,Ph.D)所領導的全美艾滋病研究基金會(AMFAR)在早期的艾滋病研究中提出了艾滋病窗口期爲3個月的概念,這是針對當時較爲落後的檢測手段而言,該說法被世界衛生組織所採納,同時被編寫入世界各國的醫學教科書。當酶聯法和雙原夾心法等艾滋病抗體檢測手段出現後,艾滋病窗口期已經縮短到最爲保守的艾滋病抗體峯值出現的6周。目前隨着艾滋病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就目前廣泛採用的第三、四代雙抗原夾心法和酶聯法以及化學發光法等檢測手段而言艾滋病的窗口期可以縮短到14~21天。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表示艾滋病窗口期(WindowPeriod)爲14~21天。中國疾控中心官網提出的抗體檢測的窗口期一般爲4-12周,核酸檢測的窗口期爲1-4周。

因爲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還沒產生足夠的抗體,無法檢測出其血液中含有病毒,醫學上研究艾滋病窗口期時間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把那些在窗口期獻血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的血液輸給正常人導致艾滋病的傳播。而過了窗口期艾滋病病毒就能夠完全被檢測到,所以醫學上一直在努力通過改進檢測技術來縮短艾滋病窗口期的時間,這樣就能減少獻血導致感染艾滋病的事件發生。

而生活中有一些人會在高危性行爲後,看到或瞭解到一些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但又對其一知半解,因而誇大艾滋病的傳染性,或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狀作爲艾滋病的特異性症狀,與自己的感覺一一對號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懼當中,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爲異常的心理,雖經多家醫院檢查無艾滋病,仍懷疑自己沒有被徹底排除感染艾滋病。這個時候瞭解艾滋病窗口期的準確時間就能幫助到他們擺脫恐懼,迴歸正常生活。

明確檢測方法所對應的窗口期,可以有效避免發生過高危行爲(具有感染可能性)患者假陰性結果的發生,有效進行診斷,儘早進行干預,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2.WHO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