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吉事果,今天吉事果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部2008年的老片子,《地心歷險記》。這部由埃裏克·佈雷維格執導,布蘭登·費舍、喬什·哈切森和安妮塔·布瑞姆三等人主演的,以數字3D技術完整製作的動作冒險電影,在當年也算是轟動一時。還記得當時在影院中那種一時被震撼到的感覺,尤其是對於當時並未接觸過3D電影的觀衆們來講,真的是超級震撼了。

作品講述地質學家特雷弗因爲打破傳統思維,提出看似不合邏輯的猜想而受到學院派科學家們的質疑和孤立。爲了證明自己、尋找失蹤的哥哥,他和侄子肖恩去冰島探險,並意外結實美女探險家漢娜,三人共同面臨了許多驚心動魄的危險。

而一開始影片卻是給人以輕幽默的喜劇表現形式,從男主的日常生活工作方面着手,以輕鬆的方式將觀衆代入劇情中。同時也爲隨後的冒險劇情做鋪墊,形成對比。雖說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是從整體的效果上面來看,似乎並不是一部嚴肅的科幻片,細細考究便會發現影片中無處不在的BUG。包括劇中對於小鳥的刻畫, 以及劇情最後面肖恩書包裏裝回來的鑽石等,都有着明顯的不太真實的感覺,而且還有不少細節之處,利用科學的方式並不能完全解釋的通。儘管如此,依舊不能阻擋觀衆們對於影片效果的享受,畢竟當年不少影迷都是奔着3D的噱頭去的。

當然這麼說,是針對那些未看過《地心遊記》的影迷們,畢竟這部電影就是根據儒勒·凡爾納十九世紀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於1864年創作的《地心遊記》(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Earth)改編的。而早在1959,亨利·萊文就已經指導過改編自儒勒·凡爾納的同名小說《地心遊記》,雖然片子比較久遠,但是特效和場面讓人驚歎。因此,這部2008年拍攝的《地心歷險記》比起50年前那部《地心遊記》自然是沒有超越前作的能力了。這也難怪不少給予這部片子差評的影迷們喜歡形容它爲3D版的《地心遊記》了。

說到這裏,再來補充一個拍攝上的小插曲,事實上上,這部片子最初確定的導演和編劇是曾執導過《征服美國》等電影的導演兼編劇保羅·查特。而保羅也確實爲電影寫了初稿,但是當製片廠決定用3D技術來完成影片的時候,保羅擔心這會使影片看起來更像主題公園之行而不是動作冒險片,因此他放棄了這個項目。後來纔是埃裏克·佈雷維格。同時當影片確定全部運用3D技術完成之後,爲了配合3D形式,曾劇本也被大幅度的重新改寫。全部影片運用的攝影機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攝新片《阿凡達》所用的攝影機相同的。因此,影片自己在第一視覺上較爲震撼,而震撼程度自然是比不上《阿凡達》的。

拋開電影中的那些細小BUG,其實這部影片還的確是老少皆宜的一部科幻片子了,適合青少年及家人們一同觀看。而故事宣揚的主體也同樣是圍繞家庭,親情,到愛情之間的過渡。這點也是吉事果比較喜歡的原因,片中到處充滿着美國式的幽默,儘管梗有些老道,卻依然阻擋不了觀看者的熱情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