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徵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二審修正案草案的亮點,在此過程中如何進一步顯化農民土地權益,受到與會者高度關注。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土地管理法時,與會者表達了對顯化農民權益、促進改革發展、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等問題的高度關注。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題:顯化權益、促進改革、堅守紅線——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二審小組審議側記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民以食爲天,食以地爲本。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土地管理法時,與會者表達了對顯化農民權益、促進改革發展、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等問題的高度關注。

(小標題)進一步顯化農民權益

徵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二審修正案草案的亮點,在此過程中如何進一步顯化農民土地權益,受到與會者高度關注。

譚耀宗委員說, 在規範土地徵收程序方面,草案規定了徵收協商程序前置,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關於補償的基本原則、標準的規定,讓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農民住宅徵收補償上,不再是“參照徵收耕地標準”補償,而是強調對農民居住權和住房財產權益保障,更能體現農民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權的真實價值。建議在徵地時對公共利益認定的程序、公共利益認定爭議的裁決機制等做出規定。

鮮鐵可委員說,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主要聚焦改革關注的重點問題,總體可行。建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章中,明確適當增加農村產業用地的規定,以滿足鄉村振興發展二、三產業的需要。現有土地利用法規很少考慮農村產業發展用地,導致農村產業建設用地普遍偏少,農村即使引進了高質量企業,也很難落地。

(小標題)促進城鄉改革發展

土地是基本制度,事關改革發展大局。從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劃合一”到農村不動產登記等問題,受到與會者高度關注。

程立峯委員說,中央剛剛發佈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要與此銜接。“多規合一”之後,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央明確了時間表和任務圖,特別對2020年工作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土地管理法修正要處理好與兩個規劃的關係,在保持一定連續性同時,要與改革精神相銜接。

徐紹史委員說,國土空間規劃的實質主要是統籌,避免各自爲政、相互衝突、無法落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不取代其他一些專項規劃,關鍵在於規劃體系建設。生態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公用事業建設規劃都涉及空間利用。這個問題恐怕還沒有想透,應當從規劃體系建設角度考慮。

劉振偉委員說,宅基地問題,看不準的不入法,但經常性的管理不應留下空白。宅基地使用要具備農戶資格權,落實“一戶一宅”。宅基地不得違法違規使用、買賣,嚴禁無“資格權”人員利用農村宅基地建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要完善農民房產財產權制度,對符合規劃、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上的農民房屋要由政府主管部門進行不動產登記,賦予農民房屋財產抵押擔保權能。完善法律制度要統籌推進,給村民自治組織留出空間。

(小標題)耕地紅線不能碰

民以食爲天,食從地中來,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一個國家民族興盛的根基和本錢。對於保護土地特別是耕地,與會者表達了高度共識。

吉炳軒副委員長說,土地管理法的宗旨,是要千方百計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好土地,特別是耕地。這個指導思想一定要樹牢。不論人的食物構成如何變化,都離不開糧食。肉蛋奶果蔬,都離不開糧食,離不開耕地。耕地紅線是不能逾越的。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能再進行開荒,要把少得可憐的耕地儲備留給後代子孫,以作應急之用。增加耕地要在國土整治上做文章,對各地存在的廢舊磚瓦廠、廢棄水庫魚塘、廢棄礦山企業、廢棄場院道路進行系統性國土整治。

許爲鋼委員說, 這次修正案提出了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兩個字非常好。要對此進行法律界定。有關條款規定“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不得建設畜禽養殖設施也要加上來。事實上是不得植樹造林、不得挖塘養魚、不得修家畜家禽養殖設施,確有需要,也須經過土地使用用途變更。(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