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一詞,其潛在的作用力和影響,往往被低估,儘管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人們特別喜歡使用這個詞,但是戰略對企業行爲的影響,進而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而這種影響只有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我注意到,在2月13日,中國聯通公佈了2019年最大規模的一次4G網絡基站招標公告,其中華爲作爲第一名獲得了50%以上的份額。按照聯通公開的招標信息,此次規模涉及L900及L1800基站41.6萬站以及L1800整合、軟件功能等內容。41.6萬基站將被中國聯通用來晚上城區深度覆蓋的問題以及邊遠農村地區的LTE網絡建設。

此前在2014年中國剛剛發佈4G牌照之際,中國聯通曾經有過大規模建設3G網絡,試圖通過HSAP升級與中國移動進行網絡競爭的行爲發生,此次在5G牌照即將發放之際,再次大舉建設4G網絡,不免令人聯想起聯通的行爲是否是一貫的?

要知道,此時此刻,是中國5G商用的前夜:

1) 工信部已經宣佈在部分城市爲運營商發放5G臨時牌照

2) 總量爲17個城市的規模實驗網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3) 包括中國聯通在內三大運營已經開始爲5G造勢,豬年春晚成爲三大運營商5G角逐的焦點

4) 三星小米VIVO華爲都在5G手機積極準備

整個產業鏈都在熱切的期盼5G之時,中國聯通何以再次歷史重演,大規模建設4G網絡,很多人士屏住了呼吸!——

此次大規模招標,顯得非常急迫:2019年1月18日發佈公告,2月12日開標,2月13日完成評標。

只有一個事實可以推斷:聯通的4G網絡撐不住了。

撐不住的主要原因,我認爲主要是騰訊大王卡的激進營銷帶來的流量衝擊,可能使得聯通的4G網絡已經不堪重負,公開數據顯示,騰訊王卡用戶規模超過1億,佔了聯通4G用戶總規模的50%左右,此外隨着聯通全員營銷大王卡,從城市到農村,必然對聯通的網絡覆蓋和接入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隨着騰旭王卡用戶的規模性增長,受制於聯通的網絡能力,其口碑也出現多樣性,尤其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藉助網絡覆蓋優勢,也推出類似的競品,出現了騰訊王卡競爭力減弱的趨勢,作爲聯通曆史上B2B2C最成功的互聯網跨界產品,聯通必然不能眼睜睜的看着王卡口碑走向負面。

這個事實只是聯通此次大規模建設4G網絡的誘因,長期來看,還是中國聯通自身的企業戰略造成了今天4G網絡的窘境,所以對聯通5G前夜的此舉,也是對幾年前戰略選擇的亡羊補牢。

我們來梳理下聯通的戰略脈絡,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一個壞的戰略是如何長期影響一個企業的行爲,進而影響市場績效的。

2015年,4G牌照發放之後,中國聯通確定了“實施聚焦戰略、創新合作發展”的發展戰略。所謂聚焦,就是有選擇的、有重點的開展工作。這是一種差異化戰略,畢竟當時聯通在資本、用戶規模上與競爭對手相比都難以望其項背,可以說聚焦戰略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在聚焦戰略的指引下,在網絡建設上,2015年重點是4G和寬帶,其中4G主要是完成大規模覆蓋,當年聯通建設基站30.6萬個,總數達到39.9萬個。

到了2016年,中國聯通開始“聚焦”重點區域,進行網絡覆蓋,重點城市的重點區域成爲當年網絡投資建設重點,當年累計開通4G基站73.6萬站,其中139個重點城市達到53.9萬站。同期,中國移動宣佈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新增4G基站40萬站,總量達到151萬。也就在這一年,中國移動收穫了網絡建設狂魔的稱號,並被業界冠以“大躍進”來形容中國移動的網絡建設速度。

2016年,中國聯通對網絡質量的目標是:聚焦區域的4G網絡質量行業相當。

此後,中國聯通開始大規模收縮4G網絡投資。

2017年全年,中國聯通只新增了11萬基站,總數只有85萬個。同時,隨着聯通加大與騰訊的合作,騰訊王卡開始規模增長之後,其4G無線資源利用率從15%迅速攀升到57%。但是當時整個中國聯通並沒有意識到問題迫在眉睫,2017年資本開支421億元,較2016年的721.1 億元大幅下降。

可以說,2017年,中國聯通的4G網絡建設基本停滯。

到了2018年,中國聯通的策略是將投資聚焦於重點城市、4G 網絡以及高流量、高回報區域,其目標是“提升投資效率”。在此思潮指引下,2018年上半年,中國聯通新增 4G 基站 只有6 萬個,4G 基站也只有91 萬個。

同期,網絡建設狂魔中國移動半年新增4G基站19萬,並宣佈持續加強室內深度覆蓋、城區連續覆蓋和農村廣域覆蓋,繼續謀取覆蓋水平和網絡質量保持領先優勢。

中國移動4G基站也到了歷史最高點,高達206萬。

我們看到,正是“聚焦”戰略,在過去的四年中,一直引導中國聯通在網絡建設上走上了歧路,通過減少投資,在所謂重點區域、重點城市,採用撇脂戰略的機會主義行爲,獲得所謂的投資效率,最終到了5G前夜,又不得不亡羊補牢。

“聚集”戰略作爲弱勢運營商的競爭策略本身沒有錯,而中國聯通選擇網絡能力建設聚焦,則是對電信行業核心競爭優勢的認知失當。

早在上個世紀90年初,中國移動就已經提出了網絡質量是生命線的理念,這種理念滲透到了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中,每一次遇到重大轉型挑戰,中國移動都憑藉網絡質量扭轉乾坤,從3G到4G再到寬帶,可以說這是中國移動得以長期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對網絡的投資,中國移動從未選擇聚焦,始終追求的都是廣覆蓋深度覆蓋,不挑肥揀瘦。

這是在戰略上,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最大的不同,也正是戰略選擇的不同,最終導致市場行爲的不同,以及市場績效的不同。

中國聯通的聚焦,把網絡能力建設通過聚焦做了減法,最終的結果是反噬自己,不得不進行補課,但是卻錯失了發展的時間窗口,實在值得我們深思,也值得聯通反思,爲何總是錯過應該搭上的列車?

5G即將來臨,大規模採購4G之後,中國聯通在資本上又將面臨捉襟見肘的境地,如何繼續破解資本難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期待智慧的中國聯通能夠找到自己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