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的層面,蔣介石對蘇俄的看法不爲孫中山等人重視,蔣提醒廖仲愷,不可太一廂情願相信蘇聯,對於俄黨問題“應有事實與主義之別,吾人不能因其主義之可信,而乃置事實於不顧”。孫中山和蔣介石。

1920年代的中國,軍閥割據一方,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的孫中山總結經驗教訓,充分意識到“藉利害來策動若干黨外軍隊”的危害無窮,他相信“如果沒有革命軍,中國的革命永遠還是要失敗”。決定“以俄爲師”,“聯俄容共”,建立黃埔軍校,爲國民黨人推行國民革命組織軍事行動形成新的可能性。此後,黃埔軍校作爲軍事人才培育基地,歷經東征、北伐以及後來的抗日戰爭,成爲中國建構現代化國家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如果不叫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經李大釗介紹,向孫中山提出了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幾點建議,其中一點即爲“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翌年5月,一直深受孫中山信賴的廣東軍閥陳炯明因主張“聯省自治”而拒絕北伐,事情最終發展成爲炮轟總統府的“六一六”政變。地方軍人的惡劣行徑,促使孫中山下定決心創立一支完全聽從革命召喚的“黨軍”。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923年5月,蘇聯政府透露出願意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幫助孫中山建立一所包括各兵種的內部軍校。8月,孫中山派大本營參謀長蔣介石籌建“孫逸仙代表團”,前往蘇聯考察軍事、政治及黨務。孫中山更傾向於莫斯科能夠支持他的“西北軍事計劃”,最低限度在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建立軍事基地,集結和訓練軍事力量。但蘇聯以“蒙古人怕中國人”爲由婉言拒絕,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說:“政治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國民黨就可開始軍事行動,但不要由蒙古出擊,而是在中國本土興師。”

蔣介石在蘇聯盤桓數月,一方面讚歎蘇聯紅軍“上下親愛出於自然”,“俄國武器之研究及進步,可與歐美各國相競”,一方面又因“西北軍事計劃”的夭折,心中悶悶不樂,回國後深居奉化老家不出。權衡再三,孫中山打算先在廣州成立“國民軍軍官學校”,此舉得到了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蘇聯駐廣州政府全權代表鮑羅廷支持。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美術作品:蔣介石訪問蘇聯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舉行,正式確定“聯俄容共”政策,並將籌備中的軍校正式定名爲“陸軍軍官學校”。軍校選址廣州東面珠江口的黃埔島上,因此俗稱“黃埔軍校”。孫中山提名蔣介石、廖仲愷分別擔任校長和黨代表,有人不同意,請願孫自兼校長,孫忿然說:“如果不叫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早在1920年朱執信遇害後,孫中山就已認定“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又過之”。堅信蔣介石可以擔負重任,“將蔚爲軍官中之大器”,訓練出“民國第一勁旅”。莫斯科顯然贊同孫中山的決定,認爲蔣介石有日本留學的資歷,最重要的是按照他們的標準劃分,蔣當時屬於“國民黨左派”。

蔣介石由滬赴粵,先任黃埔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然而好景不長,僅僅一個多月,即丟下一封辭職信不告而別。究竟什麼原因導致蔣介石出走,說起來比較複雜。淺的層面,把持廣東財政的滇系軍閥楊希閔極不配合,麾下軍長範石生當衆奚落蔣介石:“你在黃埔辦什麼鳥學校,你那幾根‘吹火筒’,我只派一營人就可以完全繳你的械。”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1923年6月,孫中山特任蔣介石爲大元帥行營參謀長

爲了經費問題,廖仲愷常常夜裏要到楊希閔的煙牀旁邊去等楊簽字,然後才能領到款來,送去黃埔軍校。深的層面,蔣介石對蘇俄的看法不爲孫中山等人重視,蔣提醒廖仲愷,不可太一廂情願相信蘇聯,對於俄黨問題“應有事實與主義之別,吾人不能因其主義之可信,而乃置事實於不顧”。依蔣的觀察,蘇俄沒有誠意,俄國人的話頂多只有三分可信,“俄黨對中國之惟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爲其正統”。

毋庸置疑,共產國際的最終目標確實要在中國建成一個強大的共產黨,1922年8月和1923年1月的具體指示再明顯不過,要利用國民黨的組織,來“爲強大的羣衆性的共產黨準備基礎”。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青年蔣介石

問題在於孫中山正在改組國民黨的興頭上,黃埔軍校又離不開蘇聯的幫助,蔣介石的意見自然不便公開討論,甚至還得刻意隱瞞蘇聯顧問。孫中山只好耐心勸蔣:“該委員長鬚任勞任怨,勉爲其難,從艱苦中去奮鬥,百折不回,以貫徹國民黨犧牲之主張。所請辭職,礙難照准。”2月29日又緊急致電蔣:“軍官學校以兄擔任,故遂開辦,現在籌備即着手進行,經費亦有着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數百人,多爲慕兄支持校務,不應使熱誠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

經過多方撮合、規勸,蔣介石方於4月21日重返廣州。葉劍英時任粵軍第2師參謀長,協助籌辦軍校,雖然不明究竟,但對蔣的中途辭職相當憤慨:“原來,他鬧個人意見悄悄去了上海,直到孫中山表示要另請別人時他才返回軍校。那時真正懂得中山先生建軍思想的是廖仲愷先生,而不是蔣介石。”

不管外界如何衆說紛紜,孫中山依然信任蔣介石,5月3日特任蔣爲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孫中山書贈蔣介石對聯

“初期的貢獻是顯著的”

1924年6月16日,廣州黃埔島盈滿節日氣氛。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蒞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之所以選擇這一天,主要是爲了銘記兩年前的“六一六”事件。痛定思痛,孫中山說:“中國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個空名,完全是失敗。民國的基礎一點都沒有,原因就是隻有革命黨的奮鬥,沒有革命軍的奮鬥。從今天起,要用這個學校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

開學後,蔣介石專心致志主持校務,平時出入軍校,總是一身嶄新戎裝,足登烏黑鋥亮的長筒馬靴,外加一幅雪白手套,看上去威風凜凜。據教育副官季方回憶,“校長蔣介石在初期看起來,嚴肅認真,大有勵精圖治之概。他常在清晨起牀號一落,即巡視員生宿舍,午餐、晚餐也都親臨食堂就餐”。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美術作品:黃埔軍校建立

戰術教官顧祝同、劉峙、陳繼承等人起初頗不習慣早起,蔣介石立刻召集全體官長訓話,嚴厲批評“早間點名前,各隊官長起身者寥寥,此可證明精神缺乏,不能盡忠職務。嗣後宜努力振作,對於職務不可有絲毫疏忽”。

此後,只要知道校長在黃埔,各級官長再也不敢睡過早點名。顧祝同後來坦言:“每天清晨學生在操場集合運動時,常見他親臨監督,這種精神感召,使全校師生在最短期內養成了‘以校作家’的習慣。”劉峙同樣心悅誠服:“從早晨五點起牀到晚間九點半熄燈,沒有片刻時間是虛度的,在當時軍閥橫行的中國環境中,別處哪裏找得到這樣有力量的軍事學校。”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

黃埔一期學生李默庵認爲,蔣介石對於軍校初期的貢獻是顯著的。新生入學,蔣總是關懷備至,逐一瞭解學生的家庭和本人情況,儘管學校經費緊張,但只要學生家庭確實發生困難,一般多少給予補助。李默庵現身說法:“我在畢業後,有個把月的時間患了傷害,住進醫院套間病房療養,費用由校方承擔。那時的黃埔生生病住院,不管住什麼樣的醫院,花多少錢,蔣介石都答應報銷。類似這樣一些關心學生的事例很多,對調動黃埔生的革命熱情起很大作用。”

1903年出生的鄭洞國在一期學生中屬於年紀比較小的,學習期間,同蔣介石只有過一次私下談話,但僅此一次足以終生難忘。“你叫鄭洞國?是哪裏人啊?”鄭晚年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趕緊立正回答說是湖南石門人。他接着問起我家中的情形,爲何要來投考黃埔軍校,以及能否過慣軍校生活等等,我都一一作答。他的浙江奉化口音聽起來很費力,所以不得不格外留意聽他講話。我說話時他嘴巴里‘嗯、嗯’地應着,待走出他的辦公室時,我才發現自己竟然緊張得出了一身汗。”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孫中山和蔣介石

康澤也是黃埔一期知名人物,他眼裏的蔣介石更加令人生畏:“聽他演講十分嚴肅,煞有介事,誰都不敢亂放一個屁,怕他當場喝斥。有一天早上結束早操,他從後院走過來,大家還沒有看見他,就聽到他罵值星班長站的位置不對,咆哮如雷,真是嚇人。另一個早晨,剛吹起牀號,他到一個連部,那個連的副連長還沒有穿好衣服,除了當場挨一頓大罵之外,並受到撤職禁閉的處分。”

英文祕書陳立夫忍不住當面吐槽:“校長,你的脾氣很大,他們被罵的人受得了,我是受不了,如果你拿對他們的態度對我的話,那我明天就捲鋪蓋走路。”蔣介石有些尷尬,往後二十多年還真沒有對陳立夫爆過粗口。

黃埔建軍,孫中山堅持認爲“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蔣介石書寫的“黃埔精神”

張申府曾任軍校政治部副主任,覺得蔣介石雖然脾氣暴躁,難於長期共事,但工作負責,“要求學生極爲嚴格,日常事務無不一一過問”。比如第一期學生中有不少來自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份,他們喫不慣南方的白米飯,蔣就指示準備麪食,又拿自己年輕時的求學經歷鼓勵北方學生:“我從前在保定軍官學校的時候,初起校裏南方學生喫麪食,當初也是喫不慣,後來過了一個月之後,覺得麪食非常好喫,並且只要喫麪食了。”

再如針對痢疾與腳氣病,蔣關心地指出有些學生過於貪涼,晚上睡覺不僅不蓋毛毯,甚至襯衣都不扣,規定以後無論天氣如何炎熱,都要預防着諒。於是,第三期學生劉安祺記憶中的校長變得立體和溫情起來:“他雖然很忙,但下的功夫真多,尤其是一、二、三期的時代,他那麼忙,但一個禮拜總會來幾次,和同學談話,爲學生蓋被子,噓寒問暖,所以同學和他多半很有深厚感情。”

由此可見, 回首黃埔軍校的風雲歷史,校長蔣介石無論如何都是繞不過去的人物。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歡迎大家在跟帖區各抒己見。

參考文獻: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1887——1926)》,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2、桑兵主編:《孫中山史事編年》,中華書局2017年版。

3、全國政協文史委編:《回憶黃埔軍校》,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4、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