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比起可能要"捱打"的伊朗,美國國會受到的驚嚇可能還會更多一點:就在近日,已有數名議員表示將支持修改軍事預算的撥款規則,以阻止美國武裝力量在總統的指令下直接行動,繼而導致美國被捲入"耗資數萬億美元"的戰爭。在伊朗擊落了美國的RQ-4無人機之後,美國的報復行動本已箭在弦上,只是在啓動前數分鐘才被美國總統"叫停",一場可能發展成全面戰爭的局部衝突終究沒有發生,讓人長出一口氣。

利刃/TONE

在伊朗擊落了美國的RQ-4無人機之後,美國的報復行動本已箭在弦上,只是在啓動前數分鐘才被美國總統"叫停",一場可能發展成全面戰爭的局部衝突終究沒有發生,讓人長出一口氣。

但比起可能要"捱打"的伊朗,美國國會受到的驚嚇可能還會更多一點:就在近日,已有數名議員表示將支持修改軍事預算的撥款規則,以阻止美國武裝力量在總統的指令下直接行動,繼而導致美國被捲入"耗資數萬億美元"的戰爭。

 紮緊錢袋!美國國會態度明確:不準總統在伊朗搞事情

圖爲部署在中東的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和美國海軍航母。

事實上,在美國國會內部掀起的這一輪風暴當中,不乏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在佔據着主導地位:他們曾經支持特朗普,是因爲後者承諾將把美國從敘利亞、伊拉克乃至阿富汗等"中東泥潭"當中解放出來,並省下在這些國家駐軍和發動作戰所需的鉅額軍費,用於美軍的現代化,抑或是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上。

但從現在來看,不僅美國並沒有完成從敘利亞等國的"全面撤軍",還險些對伊朗發動致命卻難以挽回的打擊,繼而把自身拖進不得不打的地面戰事當中。

 紮緊錢袋!美國國會態度明確:不準總統在伊朗搞事情

圖爲在伊拉克被擊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裝甲車。

具體來說,白宮的"冷戰活化石"幕僚們已經拿出了一份作戰方案,也就是要對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的防空導彈/雷達網絡實施全面的壓制打擊。

但在美國方面的"對等報復"完成之後,誰也不能肯定伊朗會不會把部署在內陸的彈道導彈扛出來,對準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或盟友城市。而一旦這些目標遭遇襲擊,盟友或美國民衆必然會向美國政府施加巨大壓力,"逼迫"其進入伊朗國境展開全面清剿的軍事行動。

 紮緊錢袋!美國國會態度明確:不準總統在伊朗搞事情

圖爲在伊拉克公路上全速進軍的美國陸軍M113裝甲輸送車。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勝利會是噩夢的開始。

當然,這些希望"管住總統"的美國國會議員絕沒有懷疑美國軍事力量強度的意思:打進德黑蘭,抑或是把彈道導彈全部銷燬,對於當今的美軍來說仍是小菜一碟。

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軍要開進伊朗,燃油、彈藥乃至於陣亡人員的撫卹金都得從美國國庫裏撈,而即便敵人能被徹徹底底地根除,打成一片廢墟的伊朗也不會給美國帶來什麼正面收益:伊拉克的條件比伊朗可要好得多,而經過十多年的戰爭,美國得到了什麼?

什麼都沒有。

 紮緊錢袋!美國國會態度明確:不準總統在伊朗搞事情

圖爲敘利亞-伊朗高速公路可能的路線圖,伊拉克和伊朗關係改善是不容爭議的事實。

就還是拿伊朗和伊拉克舉例子:在美國花費數萬億美元"打垮"伊拉克,並扶持自己"順眼"的政府上臺之後不過幾年,新的伊拉克政府就已經在尋求和伊朗建立良好關係,絲毫不把美國人當回事。

當然,美國人對如此結果也完全沒轍:難道還能把伊拉克再從頭到尾收拾一遍?

 紮緊錢袋!美國國會態度明確:不準總統在伊朗搞事情

圖爲美國陸軍撤出伊拉克時遺棄的"悍馬"和防雷反伏擊車。

除此之外,歷次對中東的戰爭還讓美國國會感到一種"空虛"式的恐慌:如果單純靠美國總統的命令,美軍就不得不捲入到全面戰爭當中,那麼掌管美國宣戰權力,決定美國是否對外國開戰的美國國會還有什麼用?豈不是淪爲美國總統的"橡皮圖章"?

而在大義和私利相符的眼下,美國國會出手製衡美國總統的權力,也就成爲了偶然之中的必然:若此舉最終失敗,則美國的立國之本已不復存在,"欲使人滅亡,先使其瘋狂"的預言實現也將爲時不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