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還需要5~10年纔會迎來黃金期!商業早產兒不做先驅就得熬

李政權:如何抓住商業趨勢及機會

大家知道,在商業的車輪滾滾前行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新的商業趨勢與新的商業機會。

但是,這些機會你抓晚了不行,因爲你抓晚了,這個機會就被別人抓了。

但是,你抓早了也不行,因爲並不是動手比別人早,機會它就是機會,你過早抓住機會,它還可能是一個坑——當你踩進去之後,就有可能從先驅變成先烈,從排頭兵變成炮灰。(有關如何研判趨勢及機會,如何把握進入節奏及時間等,加入“未來商圈”深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商業史上,這樣的例子已經數不勝數。

當然,也有好一點的情況。那就是不成先烈、不成炮灰,只不過是以一個商業早產兒的身份,用心血、用時間、用金錢以及機會成本去熬。

比如養老產業之中的家用醫療器械連鎖,有的人瞄準中國的老齡化浪潮,20年前就開始開店做連鎖專營了,可是即便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即便多是(醫)院邊店,也不過是在盈虧平衡線的上下徘徊,一不留神就可能虧。因爲儘管老齡化很快老年人很多,但是需求是散點分佈的,而且大家的需求意識尚需培養。比如即便是一個血壓計,家庭的滲透率也不高。

生鮮電商還需要5~10年纔會迎來黃金期!商業早產兒不做先驅就得熬

商業早產兒

所以,這樣的產業領域如果進早了,就一定需要用心血、用時間、用金錢去慢慢的熬。等你熬出來了,對手也被你熬倒了,你就可能熬出頭了。當然,等到風口過來了,你還存在一把梭哈給資本從而實現變現的機會。

但是,至於能不能“剩者爲王”並不是看你是否熬出了頭,在商業邏輯、商業技術、商業模式劇烈變化與革新的今天,還有很多因素在發生影響。

生鮮電商還需要5~10年纔會迎來黃金期!商業早產兒不做先驅就得熬

成了商業的早產兒,你就得熬

另外一個例子——生鮮電商也很典型。

生鮮電商的理論市場規模非常大,但是即便經過多年發展,到現今依然存在一個重大的、關乎生死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高頻觸網、高頻網購人羣和重度燒菜做飯的老年人羣錯位~前者燒菜做飯少,後者上網網購少,所以四五千家生鮮電商平臺能勉強盈虧平衡與稍有盈利的不過百分之四、五,行業燒錢無數,灰飛煙滅者無數。

類似這些早產的商業項目,發起者、投資者往往都看到了其中的潛在機會和未來的大趨勢,但是卻低估了趨勢變現實的時間週期,以至於早產,生不逢時(如何提升自己對商業趨勢的研判與把握能力,以更好實現#用戶重組# 與市場秩序重組,還可戳以下鏈接進入李政權相關專欄)。

如果,現在,70後多半55歲以上了,80後大多45歲以上了,90後大多35歲以上了,類似生鮮電商這樣的項目,巨大的理論市場規模就會變成現實的貨幣容量~換個角度,你可以理解爲生鮮電商也生早了(過早入局者,多時不我待,況且行業多鼓譟,等得了嗎?),還將經歷5~10年纔會迎來黃金期。

儘管,最近#新零售# 暴走的一兩年,類似盒馬鮮生、社交電商及社區拼團等涉及生鮮的新業態和相關資本等變量因素的介入,正在催熟消費側,加速黃金期的到來。

深聊、解惑,入圈“未來商圈”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