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2019年3月,中國文史出版社舉大力,以最好的設計、製作、封面、印刷,集中推出我的川軍系列四部長篇紀實小說;同時,出版了我修改、增補了內容的已經出版過多次的《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日子》(以下簡稱《蔣》)一書。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這五本書一經投入市場,立即引起轟動,受到歡迎。同時,立即爲水平高、嗅覺靈的“方誌四川”注意,將《蔣》書逐日轉載。

此書是以1949年末,國共擬在成都進行決戰背景上展開的一部紀實小說,最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於1992年4月出版,書名《成都殘夢》。當時,此書不聲不響地創相當高的發行紀錄,在全國第四屆書市上名列前茅。成都若干家書肆、報攤前,出現了讀者排隊買這本書的狀況,讓作者的我,駭異不己。這本書,過後出了多個版本;臺灣著名的漢湘文化公司將此書引進,出了繁體本;同時引進出版的只有另兩本書《曾國藩》《廢都》。臺灣版《成都殘夢》,在港澳臺和世界華人地區廣爲發行,至今方興未艾。《濟南日報》全文轉載,另外,還有多家報刊作了轉載、節載;盜版成風,自不待言。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之所以如此,並非題材,而是因爲在大時代風雲背景上,寫出了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不概念化;不是把蔣介石、蔣經國、胡宗南、王陵基這些“敵對”人物寫成紙人紙馬;而是在他們必然失敗的總趨勢下,寫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時也就寫出了豐富性。特別寫出了敵對雙方衆多人物的個性特徵。比如蔣介石,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成熟老練、善變及性格上的弱點。

另外,還有一點重要。在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鬥爭中,兩個營壘中都有作者的親屬參加,他們最後殊途同歸,爲新中國的建立、成都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例如開篇,鑑於四川的重要,蔣介石對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不信任,擬將他信任的江西省政府主席,同是川人的王陵基調換接替鄧。陪同鄧上南京的省府祕書兼鄧貼身祕書陳懋鯤是作者舅舅。再有,或許有人知道,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成都石室中學人才輩出、薈萃:郭沫若、李劼人和後來成爲世界性大生物學家、大數學家、大音樂家的周太玄、魏時徵、王光祈都是同學;可是不知道,在嘉陵江畔的順慶聯中也同樣如此。作者的外公、蓬安人陳月舫是“湖廣填四川”中,福建移民的後裔,作爲清末最後一批秀才,轉爲新學的他,與後來成爲民國大人物的廣安楊森、也是清末最後一批秀才的西充王纘緒等,也是同班同學。陳月舫以優異成績考取官費留日生,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詩人。王纘緒主川政時,他當過短時期省府祕書長,成都至今享譽中外的春熙路就是他取的名。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鄧錫侯(來源:《川將鄧錫侯之子憶抗戰往事:城門募捐處乞丐也甩錢》,2015年6月28日《華西都市報》)

作者的大伯讀北大時就祕密加入了共產黨,畢業後回川一直爲黨從事祕密工作,作者的父親畢業於華西大學……這些人物大都在書中用了化名。因爲如此,作者感受自然不同,要深入得多。

也因爲同樣的原因,作者寫作的反映川軍抗戰的《血戰》,爲天遠地遠的名報,天津《今晚報》看中,拿出寶貴的版面,逐日連載,連載了內容相對完整的25期。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方誌四川”在載了《蔣》書的相當內容後,接着連載《血戰》,共37節,內容更爲豐沛、完整。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2019年5月22日,“方誌四川”開始連載《血戰——川軍出征》

這兩本書的連載,影響好且巨大。期間,成都閱讀協會、方誌金牛微信公衆號,經“方誌四川”和作者同意,轉載了《蔣》書部分內容;期間,有時“方誌四川”發佈稍遲,就有不少讀者紛紛問詢是何原因,這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作品受歡迎的程度和“方誌四川”的影響。

轉載的影響甚至波及到海外。比如,著名學者賈題韜(出生于山西洪洞縣,他與大書法家、大畫家董壽平,中銀第一任行長南漢宸同爲洪洞名人,縣裏爲他們塑有銅像。賈題韜畢業於山西大學、曾經在抗戰中毀家紓難,組織過學生抗日遊擊隊、作過二戰區中校祕書。過後,因病移居成都,先後在光華、金陵、成華、華西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家哲學。他突出的貢獻是在佛學、尤其是佛學的禪宗和中國象棋上。他是中國象棋理論奠基人之一。他著的《象棋指歸》被列爲“古今象棋十大名著之一”。建國後,他被聘爲高級顧問入藏,任西藏宗教事務委員兼佛協副祕書長,在拉薩創辦醫院,他身體力行,第一次把針炙運用到藏族同胞的治療中。過後回川,歷任四川省佛協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是個標準的名人,貢獻頗多)的女兒賈老師,時在美國。她對轉載的《血戰》每期必看。其中,她特別對三期格外讚賞,情動於衷,在給作者的一封短信中,非常內行地寫道:“‘川軍出征’之14、15、16節,爲川軍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慘烈、悲壯、軍魂不朽!神勇的副官和神勇的戰馬着筆出神入化。雪裏紅是馬亦人,如古戰場英勇的武士可歌可泣,太感人了。謝謝您用心血爲大家奉獻出這麼一部宏大而精采的作品。”

擴展閱讀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十四 神勇的副官和神奇的戰馬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十五 激動人心的時刻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十六 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類似的信還有好些。由此,讓作者進一步認識到,作品一旦進入社會,就不再單是自己的,而是有了社會性;在以後的寫作中,當更爲嚴謹認真,儘可能爲廣大讀者奉獻精品。

在這兩部作品的轉載中,我發現,每個讀者都有不同的能量。他們中好些人層層轉載,產生的效果不可低估。比如,一個相當專業的、在朗誦方面有專功的讀者,很喜歡“方誌四川”轉載的《血戰》37節。他試朗誦了一段,已經相當好了,然而,他還不滿足,準備將37節朗誦好,配上合適的音樂,成爲一個單獨的相對完整感人的藝術品,再呈現給廣大讀者。

我們滿懷期待!

在這兩部作品階段性地轉載完畢之時,我覺得,轉載方——無論是《今晚報》還是“方誌四川”,就像是上演了一出有聲有色劇目的舞臺;而廣大讀者,就是觀衆。而今大幕徐徐落垂,觀衆熱烈鼓掌。作爲編劇的我,情不自禁走上臺來,先向臺上的表演者,再向臺下的觀衆分別鞠上一躬;發自內心地說:“謝謝!謝謝你們!”“我們後會有期!”

【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方誌四川•編讀往來】田聞一 ‖ 鳴謝!

作家簡介:田聞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巴金文學院連續三屆創作員,資深媒體人。擅長以巴蜀近百年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進行長篇歷史小說創作。出版有《未遂政變》《成都殘夢》《成都巷戰》《爭霸四川》《川軍出峽》《趙爾豐——雪域將星夢》《張獻忠——大西皇帝夢》《辛亥大都督尹昌衡》《八千里路雲追月》《黑幕低垂》《東北帝國夢》《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10天》《夢迴寬巷子》《大都督·川軍鼻祖尹昌衡》《鏖戰·蜀中羣雄往事》《混戰·爭霸巴蜀》《巷戰·成都1932》《血戰·川軍出征》等20多部長篇歷史小說、紀實小說。多篇多次獲多種獎項。

來源: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作者:田聞一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爲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誌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雜誌:[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