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篇世界人文-歷史,

讓時間的腳步走慢一些。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學行於邯鄲歟?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這句話出自《莊子·秋水》,其意爲“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結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着回去。”

莊子曾在千年前就說過一句話告誡世人,國人真的有“劣根性”嗎

這一聽來着實可笑,而莊子這則寓言故事也以‘邯鄲學步’這一成語流傳至今,人們紛紛用這句成語來形容生搬硬造的學習方式。

生搬硬造的學習方式在當今社會並不少見,或者說在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景中都隨處可見。

筆者今日寫下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爲偶然間看到‘邯鄲學步’這句即熟悉卻又早已忘記的成語,而後被驚醒。

中西化文化交流,這是多年來的文化主調,曾經遙遠的西方世界變得並不遙遠,地理上的距離也許就是一陣小憩便可到達,物質上也沒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想要,基本上是可以在網上、超市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而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距離,我一直有個疑問,他們的文明真的完全適合我們嗎?

莊子曾在千年前就說過一句話告誡世人,國人真的有“劣根性”嗎

早年間鍼灸刮痧在新聞媒體上傳的沸沸揚揚,當時的網絡媒體並沒有如今這樣發達,但還是引發了不少國內外對中醫的討論。

當時引發這則討論的燃點筆者記得不是太清楚,只能記起是外國人見到中國小孩身上的刮痧痕跡,出於人道主義將小孩親人送上法庭。

他們認爲這是赤裸裸的虐待,雖然後續經多方考證刮痧對人體無害,小孩親人並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

筆者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表達一個觀點,西方人並不瞭解東方文化,那談何中西化文化交流呢?在筆者看來完全就是一種單純的西方文化輸入。

而這種文化輸入多年後導致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國人對自身文化極端的不自信,甚至有人會常常將一句“這就是國人的劣根性”掛在嘴邊。

其一最爲徹底的,筆者認爲是在穿衣上!

衣着方面,只有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的人們還存在穿着民族服裝,漢族就不用說了,路上若是有身着交領長衫的人,路人多會認爲是不是在拍戲或是覺得此人有病,身穿傳統漢服上街變成一種需要勇氣的事情,對於什麼是漢服的爭論也完全不統一,各執一詞,其中有很多歷史原因導致,在這筆者也不多做議論,因爲我也是一個只敢穿襯衫的普通人。

莊子曾在千年前就說過一句話告誡世人,國人真的有“劣根性”嗎

甚至在電腦輸入法中輸入‘hanfu’會優先出現韓服,多麼可笑?我不敢說在所有國人心中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但在我的心中卻有,那就是看見身穿和服或是身穿民族服飾的人,內心會有一種羨慕感,而漢服早已被深埋在大家心裏,不能輕易提起,因爲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她是何物,雖然我們很多人是漢人。

除去穿衣,其二那便是前文說的中醫了,在這點上,已經不用外國人對其進行抹黑,我們國人自己便將其百般糟蹋,完了還要對它說一句“這就是糟粕,就是垃圾”!

莊子曾在千年前就說過一句話告誡世人,國人真的有“劣根性”嗎

多少‘江湖郎中’打着中醫的旗號,厚顏無恥的吹噓着大瞎話,毫無下限的欺騙病患,甚至於在一些公衆媒體上也能堂而皇之打着中醫旗號去玩‘文字遊戲’進行欺騙。

爲什麼會這樣呢?筆者的觀點就是“因爲很多中醫自己都不相信中醫可以治病!爲何不斂財?”

記得在筆者幼時身體並不好,時常會皮膚過敏,父母親奔跑於各大醫院,打了無數針劑,‘息斯敏’這款喫了就要打瞌睡的藥已經成爲我家的藥箱常備,可在一個老中醫手上喫了兩個月的中藥,到現在快20年過去了,過敏症狀都沒再出現!所以每當聽到有人說中醫是騙子的時候,筆者第一個會出聲反駁,但可悲的是筆者現在也不敢找中醫看病了。

其三,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冠冕堂皇的話自小會說,

當富人捐款捐多了,那是作秀那是應該的,捐少了,那是爲富不仁。

當有人見義勇爲或是爲國請命,有人會說他傻,甚至還出現各種‘精日’‘精美’。

當有人禮數待人,有人會說做作。

而會有這種普遍思想的原因,筆者認爲是有一個原因導致的,那就是“金錢至上”!

其中‘孝’‘悌’兩點還是可以的,至少大部分國人都還堅守着,沒有因爲‘金錢’而放棄。

莊子所說的‘邯鄲學步’其實學習的是一種邯鄲特有的舞步,筆者以爲其並不單單是說一個故事,那位壽陵的少年因爲喜愛邯鄲的優美舞步而奮力學習,並不應該被嘲笑,甚至應該鼓勵這種行爲。

莊子曾在千年前就說過一句話告誡世人,國人真的有“劣根性”嗎

但可笑的是這個少年忘了一件事情,自己原有的走路習慣對於他自己更爲重要。

轉而應該說是對自身的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認清自己需要什麼,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該如何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