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之際,國內外美術博物館新策劃的特展頻頻亮相。7月1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明太祖坐像》等在內的“巨幅書畫”以及“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受贈名品展—現代書畫選萃”和“故宮動物園”4場特展,其中“臺北故宮動物園”是首次爲兒童專門策劃的展覽。7月2日起,百餘件講述絲路文明的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將在敦煌莫高窟與觀衆見面。此外,在東京、京都、倫敦、巴黎、紐約等城市,近期都有精彩展覽推出。上海博物館則繼續推出包括“空白瓷”、法國藏太平洋藝術,北京則有畢加索大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爲您梳理這一週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

展期:2019年5月28日—9月1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將展出國內外28家機構收藏和出土的超過280件器物,分4個部分展示正統到天順時期的皇家官瓷、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瓷器及標本、與各地分封藩王相關的產品以及民窯瓷器。

浮槎於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太平洋藝術

展期:2019年5月16日—8月1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一展廳

一週觀展指南

展示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所藏大洋洲藝術作品中最爲精美的部分,150件作品具有非凡的美學和人類學價值,它們提供了一個視角,讓人們認識到一個廣袤的文化區域是如何的豐富多彩、包含着怎樣的多元身份與超越地理距離的多樣關係。

復旦大學書畫篆刻研究會成立40週年書畫展

展期:2019年6月29日—7月2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淮海中路1555號)

一週觀展指南

復旦大學書畫篆刻研究會成立40週年書畫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展,其中包括于右任、朱東潤、王蘧常等復旦先賢及傑出校友的書畫篆刻作品。

捷克玩具奇遇記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

一週觀展指南

通過29件繪畫與裝置作品,爲觀衆呈現一個童話般的純粹世界,邂逅設計獨特的玩具,展開一場趣味十足的奇遇。

丹尼爾·阿爾軒:現在在現

地點:昊美術館(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號1-3F)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呈現藝術家的代表作及近作,延續其對建築和人體關係的探索,同時討論歷史與時間的非線性敘事可能。

百物曲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黃浦區虎丘路20號)

一週觀展指南

呈現54位挑戰藝術與其他領域間明確邊界的創作者,包括手藝人、治療師、教師、研究者、電影製作人、舞蹈編導、活動家、詩人以及視覺藝術家。

踱步:七十年的走過

地點:龍美術館 西岸館(龍騰大道3398號)

一週觀展指南

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展現龍美術館在新中國美術作品的收藏以及新中國主題創作領域的持續性研究成果,探討新中國美術的歷史沿革、發展變化、創作特點以及時代意義,策劃推出此次展覽。

神韻不息——錢行健藝術展

地點:外灘111藝術空間

一週觀展指南

錢行健,1935年生,江蘇無錫人,海派花鳥畫家。他師從名士袁容舫先生攻習山水、花卉、文學及詩詞,又先後拜入唐雲、江寒汀名家門下,專攻花鳥畫。著作包括《百鳥圖》《錢行健畫集》兩冊、《中國畫技法叢書》。

蘇州

集其大成-蘇博館藏董其昌及晚明各流派繪畫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此次展覽遴選館藏董其昌師友圈與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共二十餘件,內容即以松江、新安、遺民爲主,形制上卷、冊、軸兼備,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明末清初山水畫壇流派紛呈、氣象萬千的局面。

家國英雄路 姑蘇啓宏圖——民族英雄林則徐與蘇州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該展覽是爲了紀念虎門銷煙180週年、緬懷林則徐對蘇州的恩德、銘記林則徐禁毒之路始於蘇州的歷史淵源。

杭州

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試圖用13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的人物所遺留下來的“小故事”,來重塑在風雲變幻的絲路歲月中大小人物或精彩似傳奇,或平凡如你我的一生。

敦煌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

展期:2019年7月2日—10月22日

地點:敦煌莫高窟

一週觀展指南

來自全球的120餘件套精美文物,將立體呈現吐蕃時期文化藝術的歷史面貌及其與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動。這是全球首次以吐蕃爲主題的文物大展,對絲綢之路文明、吐蕃及中亞歷史、文化、藝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

釉彩國度——葡萄牙瓷板畫500年

展期:2019年6月12日—10月7日

地點:故宮永壽宮展廳

一週觀展指南

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與葡萄牙國立瓷板畫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展覽,共展出16世紀至21世紀50餘幅葡萄牙瓷板畫精品。由於每幅瓷板畫都是由數塊瓷板拼接而成,因此,用於展覽的瓷板多達5000塊左右。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展期:2019年6月15日—9月1日

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館藏,從中精心挑選出103件作品,全面回顧畢加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加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

廣州

大海道——“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

展期:2019年5月18日—8月25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本次展覽是“南海I號”沉船文物第一次在廣州進行大規模展示,展覽籌展組親赴現場挑選展品,力圖將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帶來廣州。展覽文物類別豐富,既有1987年第一調查發現蒐集的第一批代表性器物,也有2019年最新發現的成果。

骨法用筆——廣州藝術博物院藏白描畫展

展期:2019年6月29日起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越秀區麓湖路13號文化科普園內)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挑選出院藏近、現代畫家創作的白描作品一批,並結合歷史圖片和文獻向公衆展現線描技法的多樣性和豐富的表現力,以及對現代中國畫發展的重要性。

香港

鐵筆之藝術:明清竹雕

展期:2019年4月17日—7月28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明代的文人和宮廷對竹雕製作的贊助使其成爲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這些造型獨特、由不同材料幻化而成小巧玲瓏、卻又維妙維肖的雕刻品,充分展現出匠人的鬼斧神工和超凡的想象力。

影像包豪斯:埃裏希‧葛斯梅勒鏡頭下舉世聞名的設計學府

展期:2019年4月12日—7月21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爲紀念包豪斯成立一百週年,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威瑪古典基金會、香港歌德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攜手舉辦展覽,旨在通過包豪斯畢業生和教師埃裏希‧葛斯梅勒的攝影鏡頭,窺探這所世界知名學府帶來的百年影響。

臺北

巨幅書畫

展期:2019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週觀展指南

7月1日起,臺北故宮將推出數個新展,其中“巨幅書畫”展覽的作品包括,《明太祖坐像》、明代戴進《春酣圖》、明代許儀《荷香清夏》、明代劉度《仿趙承旨長春翠柏》、明 謝時臣《仿李成寒林平野文徵明題長歌合卷》等。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一週觀展指南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裏,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受贈名品展—現代書畫選萃

一週觀展指南

陳列室展出歷年捐贈、寄存作品選萃,立意在於深化對捐贈文物的研究與推廣,讓大衆能夠共享文化資產。展出的作品以活動於臺灣的書畫家爲主,包括黃君璧(1898-1991)、臺靜農(1902-1990)、林玉山(1907-2004)、王壯爲(1909-1998)、傅狷夫(1910-2007)、姚夢谷(1912-1993)、江兆申(1925-1996)等七位。

故宮動物園

展期:2019年7月5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週觀展指南

這是史上頭一回,臺北故宮博物院爲兒童舉辦“故宮動物園”特展了。小朋友到故宮,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動物圖畫,裏面包括雄壯威武的獅子、老虎,也有可愛的長頸鹿和金魚。

古畫動漫——百駿圖

展期:2019年6月26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週觀展指南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六件全幅動畫作品,統稱爲古畫動漫。運用四臺高解析投影機與無接縫融接技術,讓觀衆彷彿置身於科技畫境。

東京

有“青”的生活 - 衣服、器具、雜貨

展期:2019年7月2日—7月28日

地點: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東京都渋谷區神宮前1-10-10)

一週觀展指南

江戶時代,隨着木棉的普及與染色技術的改良,藍色染織品(藍染)在庶民中流行,廣泛使用於和服的浴衣、手帕、簾幕等,再加上帶有藍色花紋的“染付”瓷器的流通,“青”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大大增強。浮世繪反映的江戶生活中藍色不勝枚舉,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繪中的藍色是普魯士藍顏料在江戶時代傳入日本的重要成果,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的許多經典風景畫都得益於此,是浮世繪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京都

池大雅

展期:2019年6月29日—8月25日

地點:京都文化博物館(京都中京區高倉通)

一週觀展指南

池大雅,18世紀江戶時代書畫家,是日本文人畫的集大成者,原名池野秋平,因嚮往中國,通常以中國風的單姓池自稱,號大雅。展覽展出池大雅書法、繪畫及相關資料。

橫山華山展

展期:2019年7月2日—8月17日

地點:京都文化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橫山華山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畫家,主要活躍於京都一帶,傾心於水墨畫的大家曾我蕭白,師從狩野派、岸派、四條派等多個不同的美術流派,手法不拘一格,風格自由自在。

倫敦

Made in 2019:設計博物館30年

展期:2019年7月4日起

地點:倫敦設計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2019年是倫敦設計博物館成立30週年,博物館舉辦本次特別展覽,邀請多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參展,以數字30爲核心創作一枚紀念標誌。

那比派畫家菲利克斯·瓦洛東個展

展期:2019年6月30日—9月29日

地點:皇家藝術研究院

一週觀展指南

展覽將展出瑞士和法國籍那比派(Nabis)畫家菲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 的超過80幅油畫和版畫,探索他對20世紀藝術發展(尤其是版畫領域)的重要影響,這是英國第一次爲他舉辦個展。

辛迪·舍曼攝影回顧展

展期:2019年6月27日—9月15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一週觀展指南

展出美國當代攝影師辛迪·舍曼的約150張攝影作品,時間從1970年代迄今,展品來自全球公私收藏機構,部分展品爲第一次公開展出。這是辛迪·舍曼首次在英國舉辦個人回顧展。

巴黎

浪漫主義先驅安託萬-讓·格羅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9年6月27日—9月30日

地點:盧浮宮

一週觀展指南

安託萬-讓·格羅是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最有名的學生之一,被認爲是浪漫主義的先驅。展覽展出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40餘幅,匯聚大量從盧浮宮繪畫部還有德拉克洛瓦博物館借出的作品,回溯了藝術家整個藝術生涯。

身體的故事:賈科梅蒂作品中的裸體

展期:2019年7月4日—11月6日

地點:賈科梅蒂基金會

一週觀展指南

此次展覽以阿爾伯託·賈科梅蒂作品中的女性裸體爲主題,展出一系列雕塑、油畫和素描作品。“如何呈現人類身體”是賈科梅蒂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議題,自從事藝術創作以來,他始終探索着如何確立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紐約

惠特尼博物館館藏作品展:1900-1965

展期:2019年6月28日起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一週觀展指南

展出超過70位藝術家的120件作品,全部來自惠特尼博物館自身館藏,藉助這些作品介紹1900至1965年的美國藝術史,同時也是對博物館自身歷史和使命的回顧。

講座信息

上海

朝鮮王朝與明清陶瓷交流

地點:上海博物館 觀衆活動中心

主講人:金恩慶 高麗大學文化遺產融合學部客座教授

一週觀展指南

本講座將透過朝鮮遺址出土品和朝鮮白瓷,來了解15-19世紀朝鮮和明清之間的陶瓷交流。

填空補白——景德鎮出土明正統、景泰、天順瓷器及相關問題研究

地點:上海博物館 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江建新 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所長

一週觀展指南

綜合考察近年明御窯廠遺址出土正統官窯遺物與相關傳世品,聯繫相關文獻可知,所謂“空白期”,並非完全空白,其時的官窯燒造有一定規模,產品也有較高的水平。2014年龍珠閣北麓發掘的遺物以空白期的瓷片爲主,從類型學方面可將此次出土遺物區分爲“類宣德”和“類成化”風格的兩期瓷器,而且這些出土的“類宣德”和“類成化”瓷器又具有明顯不同於宣德、成化的特點,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類型學分析將這批遺物斷定在晚於宣德、早於成化的瓷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