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仗的时候,当然是军队的士兵数量越多越好。但是,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的俄罗斯国内编年史大大夸大了真正参与战斗的士兵数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士兵的多寡很可能决定战争的胜利或失败。但事实上,一支俄罗斯军队只能拥有数量有限的士兵。那么这又从何说起呢?

军队规模和经济。很明显,一个国家的战士数量不能仅仅由统治者的意愿决定,它与经济因素直接挂钩。在中世纪,这种依赖尤其明显,因为制造武器和战士盔甲的难度很大。此外,还有草粮等物资费用。

俄罗斯作家雷巴科夫在他的著作《战争的艺术》中写道,“由于农民和后备兵的参加,俄罗斯军队的数量规模非常大”。但事实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在中世纪文献中,“后备兵”一词在现代意义上并不重要。后备兵是由专业战士组成的军队系统,一定的土地面积地主须提供特定数量的战士。

考古发现也证实了战士和地主之间的明确分离。《军事考古学》中写道:如果在古俄罗斯城市的挖掘中发现了武器、盔甲、马具,那么就没有工艺品或农业工具。

战士数量不多。据估计,中世纪俄国计算后备兵的单位面积是索哈(古俄国田地课税单位),它的定义为一匹马三天内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俄国的不同地区,索哈的面积在1/4到1/3公顷之间。

一般在作战或准备行军时,大公会要求10索哈的土地提供一个战士;当公国受到威胁时,则要求4索哈的土地提供一个战士。也就是说,每公顷不可能超过一名战士。13世纪基辅的土地面积为400公顷,和大诺夫哥罗德的土地面积差不多。进一步计算表明,公国的军队数量不可能庞大。

历史证据。根据15世纪的编年史,平均战士人数为500人。在一个公国的军队里,只有60-500人的军队数量,是非常真实的。尽管这个数字少的令人吃惊!

那么真实的数字到底是多少?

科谢耶夫在他的著作《蒙古对俄罗斯的入侵》中引用了中世纪俄罗斯一系列战斗的可靠数据:

卡尔卡战役:6000-7000俄罗斯士兵对战2万名蒙古骑士;

库利科夫斯基战役:6000-8000人名俄国士兵,最多不超过1万;

利皮察战役:双方都是9千—1万人;

这些数据与当时欧洲的统计数字来源有很大相关性,例如,中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立陶宛大公国,从未在战场上部署超过9000人的军队。有鉴于此,一些历史学家提出的中世纪一场战争十几万人作战的数据似乎是不可信的。

到了16世纪50年代初,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执掌完成了俄国军事改革,号称俄国的总兵力达到30万,大炮2000门。实际上俄军的实际兵力只有号称的三十分之一,正规军一万多人,多了根本养不起。

1581年,俄罗斯正式对西伯利亚汗国发动了征服战争,也仅仅是派遣了以叶尔马克为首的800余名官兵。西伯利亚汗国虽然拥有数十万人口,但是在800名俄罗斯兵的进攻下,竟毫无招架之力,最终于1582年丢失了都城,1598年完全灭亡。俄罗斯只用了10多年,就占领了西西伯利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