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6日下午的非洲媒體團見面會開始前,索馬里國家通訊社記者穆罕默德·奧斯曼·阿卜迪剛一落座,就急着拿出紙筆向中國同行打聽湖南的“家底”。在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是什麼樣的。

湘伴導讀

伴粉們都知道,最近咱們湖南是“東家有喜”:我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性盛會——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27日在長沙盛大開幕。

三天時間,14場活動、五大板塊的展覽展示,53個非洲國家、萬餘名嘉賓欣然赴約,這場面,足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

而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非洲媒體團,也應邀而至。來自烏干達、肯尼亞、索馬里等33個非洲國家主流媒體記者全程參與會議各項活動的採訪報道,隨後赴韶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三一重工等地參觀採訪。

在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是什麼樣的?他們如何評價中非關係?連日來,湘伴君採訪了幾十位非洲同行。他們說:“中非經貿博覽會將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彼此將攜手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來中非經貿博覽會採訪的非洲記者關心什麼?_騰訊視頻


印象:獨具特色的湖湘魅力令人難以忘懷

6月26日下午,非洲媒體團的記者統一從北京乘坐高鐵抵達長沙。走出火車車廂,第一個迎接他們的是32度的熱辣天氣。

“這比贊比亞熱多了!”贊比亞時報首席記者齊拉·納邁科笑着說,“以後誰要是說非洲很熱,我就介紹他們來感受一下湖南的夏天。”

非洲媒體團的媒體記者,大都是第一次來湖南長沙。長沙給他們的初次印象,是一座充滿創新活力、又熱情好客的的現代化都市。

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中非經貿博覽會


來自安哥拉和塞內加爾的兩位攝像記者在採訪拍攝中。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長沙的城市建築很漂亮,馬路兩邊都掛着歡迎的旗幟,每個人的臉上總是帶着微笑,讓人覺得很溫暖友好。”乍得通訊和出版社記者內庫爾科·納金加爾談起了初到長沙的感受,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長沙人爲這次中非經貿博覽會做了很多工作,湖南人的熱情令他難以忘懷。

6月26日下午的非洲媒體團見面會開始前,索馬里國家通訊社記者穆罕默德·奧斯曼·阿卜迪剛一落座,就急着拿出紙筆向中國同行打聽湖南的“家底”。“湖南地處中國的什麼位置?”“人口面積和經濟水平如何?”“湖南和中國其他省份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他表示,雖然以前沒有來過湖南,但自己對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希望儘快瞭解和熟悉這位“新朋友”。

“湖南有毛主席、嶽麓山、紅燒肉,我都知道!”烏干達願景集團記者、主持人穆巴拉克·穆加博高興地與記者分享他記憶中的“湖南名片”。“在烏干達,每個人都知道毛主席,甚至是3歲的孩子。”穆巴拉克·穆加博說,烏干達人民對毛主席的家鄉有着特殊的感情,這次踏上毛主席出生和成長的土地,他的心情也格外激動。“我很想去韶山看看毛主席曾經生活過的房子是什麼樣子。”


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中非經貿博覽會


33個非洲國家主流媒體記者參會採訪。 通訊員 攝

“這幾天,我喫了很多湖南菜,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喫到的最好喫的中國美食。”蘇丹藍色尼羅河電視臺記者阿卜杜拉希姆·巴希爾·穆罕默德·巴希爾這樣稱讚湖湘美食。他表示,將會用文字和圖片記錄在長沙的行程,分享給蘇丹的朋友。

而從6月26日晚上起,非洲記者的“湖南印象”中又多了一項新標籤:煙花。

當璀璨的焰火綻放在湘江上空,南蘇丹朱巴觀察家報記者部主任莫里斯·多加·魯沃·戈多一邊忙着拍照,一邊直呼“Amazing(驚歎)!”他說:“燦爛盛大的煙花表演,讓我們感受到了湖南人對我們的熱情友好。”最後,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白:“我愛中國,我愛長沙!”

聚焦:中非交往的各領域都是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

儘管大多是初次到訪,但對於報道此次盛會,非洲媒體記者都是“有備而來”。基礎設施建設、私營企業對非投資、旅遊互認互推……中非交往的各個領域,都是非洲媒體記者關注的熱點。


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中非經貿博覽會


非洲媒體記者蠻“拼”的。 湖南日報記者 田超 徐行 攝

埃及金字塔門戶網記者馬哈茂德·薩阿德·卡米爾·迪亞布在接受採訪時說,此次經貿博覽會他最關注的是旅遊話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去埃及旅遊,感受埃及古老的文化歷史。此次我們政府也做了充分準備,將在會上進行旅遊推介。我希望未來有更多湖南遊客去埃及體驗不一樣的歷史文化,愛上埃及的碧海藍天。”他補充說:“據我所知,湖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風光旖旎的省份,尤其是與地勢平坦的埃及相比,這裏有無數高聳入雲的山峯,對埃及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這次博覽會讓中非有機會進一步相互瞭解,對中國和非洲都很有益。”莫桑比克通訊社記者伊拉里奧·薩穆埃爾·泰莫認爲,非洲的國家能進一步瞭解湖南的企業,中國的企業也能多瞭解非洲的產品,從而促進雙方貿易往來。而他主要想了解中國和莫桑比克的更多經貿合作可能。“目前,中國在莫桑比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兩方面。我期待未來中國和我的國家會有更多的合作。”

來自南非獨立傳媒集團的助理主編溫德爾·馬丁更關心非洲的時尚產業走進中國。“這次博覽會上有非洲國家的時尚設計師來展示非洲服飾,我期待能採訪相關的非洲設計師和中國客戶,瞭解中國的需求和非洲的供給,幫助非洲時尚產品更快更好地進入中國。”他說,中國和非洲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多,尤其是中國南部省份和非洲。幾周前,南非開通了至廣州的新航線。“我相信,便利的交通會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以此爲契機,長沙和南非在未來的合作前景更加廣闊。”

“6月12日,長沙與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通了定期航線,真可惜我不是坐這趟飛機來的。”肯尼亞民族日報記者奧楊戈·歐洛奇·維克多語氣中略帶惋惜。他表示,航線的開通,會爲肯尼亞打開更大的湖南市場和中國市場。“我瞭解到湖南在汽車製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展迅速,而肯尼亞正大力出臺新能源汽車政策,期待雙方在這一領域能展開合作。”

第二次來湖南的埃塞俄比亞埃塞通訊社記者阿威凱·蓋塔渾則希望把湖南在農業現代化方面的先進經驗帶回國。“埃塞俄比亞是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科技、農業人才培訓等方面我們需要向中國和湖南取經。”阿威凱·蓋塔渾說。

傳遞:發自長沙的盛會強音第一時間傳遍了非洲大陸

從開幕式主旨演講、到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從分論壇討論到展館推介展示……與會的非洲各國記者們真實地記錄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成果和機遇。在他們的辛勤工作下,發自長沙的盛會強音第一時間傳遍了非洲大陸,在那裏掀起了一股“湖南熱”。

《南非獨立報》6月26日在報道中說,“預計至少有50多個非洲國家的1000名非洲人蔘加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這一事件進一步證明了不斷發展的中非關係,從歷史的相似性、政治上的親近感和經濟上的依賴性,到最近不斷深化的人文關係,中非關係跨越了各個領域。”

《北非郵報》6月27日報道稱,“兩年一度的博覽會將是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習近平主席向會議致辭稱中非合作將實現雙贏,爲中非經濟、政治和安全合作提供新的動力。”


非洲媒體記者眼中的中非經貿博覽會


塞拉利昂非洲青年之聲記者薩穆爾·易卜拉欣·科羅馬在會上舉手提問。 通訊員 攝

一條開幕式消息,一條中非經貿投資情況綜合稿。來湘的三天時間裏,塞拉利昂非洲青年之聲記者薩穆爾·易卜拉欣·科羅馬已經發回了兩條稿件。但他仍覺得不夠:“還有很多新聞可挖,還有很多內容想寫。”6月28日上午8時,薩穆爾一早就等候在河北省(長沙)投資貿易促進推介會現場, “聽說我們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部長會來參會,我想聽聽她對未來中非經貿合作的想法。”

薩穆爾的激情來自塞拉利昂人民對中國的樸素情感。“中國和塞拉利昂情誼深厚,中國爲我們做了很多事情。” 薩穆爾告訴記者,中國和塞拉利昂合作空間巨大,希望雙方攜手解決塞拉利昂就業、住房、教育等發展中的衆多問題。他還有個夢想:“第一屆中非經貿博覽會非常成功,讓人震憾,我期待有一天中非經貿博覽會能在非洲召開,我們也當一回‘東道主’。”

和薩穆爾一樣,安哥拉TPA電視臺記者若阿金·多斯·桑托斯來長沙的3天裏,也一直在趕稿。昨天的開幕式剛一結束,他就把現場的素材傳回了安哥拉,爲安哥拉人民送上了中非經貿博覽會的第一手消息。

安哥拉是此次博覽會的六個主賓國之一,通過桑托斯的鏡頭,遠在萬里之外的安哥拉觀衆還收看到了自家展館的開館儀式。“我的朋友們看到安哥拉的特產、商品出現在遙遠的湖南,都覺得非常神奇,也特別高興。”桑托斯說,作爲媒體記者,他希望中國和安哥拉的媒體能加強交流與合作,及時讓受衆瞭解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

(湘伴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