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80後的一代就再也沒有人是2字打頭的年紀。

作爲80後的尾巴尖,1989年出生的我今年也將正式迎接自己的30歲。

一進入2019年,我的心中便滿是傷感。青春即將遠去,我再也不是那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少年郎。

更讓人焦慮的是,都說三十而立,我卻好像並沒有立起來。

30歲,我們學着跟自己和解!

一個人在陌生的大城市漂泊,認真努力地工作,可一個月的收入拋開日常消費和房租,並沒有太多的剩餘。再加上曾經不必要的浪費和揮霍,導致我也幾乎沒什麼存款。

臨近三十才發現儲蓄的重要性,才發現以我目前的薪資水平已經很難跟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在一座城市裏,沒有立錐之地而帶來的漂泊感,這是我遭遇到的第一個“中年危機”。

比房價更讓我壓力倍增的是,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幾乎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我不敢生病,不敢辭職,不敢自由地做出選擇。

我也不敢戀愛,不敢結婚,繁衍下一代更是想都不敢想。

因爲,現在我的已經深深地知道,這都是花錢入流水的項目。

我也曾是鮮衣怒馬一少年,我也曾有過熾熱而滾燙的夢想,和“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志氣。

可歲月已經把我從空中拉回到地面,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現實生活遠沒有做夢來的那般容易和五彩斑斕。

30歲,我們學着跟自己和解!

父母已經退休,能夠提供的幫助越來越有限。家中的老輩們年事已高,因計劃生育帶來的“421”養老模式已經真切地降臨在我的頭上。

30歲的年紀,還沒有在江湖上安身立命,卻已經要開始揹負家庭的責任,這是我的困局。

回顧出入社會的這幾年,除了剛開始的迷茫,我一直認爲自己還算是一個努力的人。

爲了超額完成工作業績,我常常通宵加班;爲了提升專業技能,我不止一次自掏腰包參加培訓;爲了維護人際關係,我努力放棄自己的內向的性格參與各種聚會。

當然,這一切也並非沒有回報,在領導和同事眼中,我一直屬於工作能力較強,容易相處的好員工,好同事。

可除此之外呢?

眼睛越來越模糊,髮量越來越稀疏,身材越來越臃腫,性格也越來越自閉。

我爲什麼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我討厭虛僞,卻混成了職場裏的老油條,慌話更是張口就來。

我討厭應酬,卻麻木於交際場上的觥籌交錯,盡力維持着各種所謂的關係。

我討厭恭維,卻習慣了爲上司領導鞍前馬後,在他們面前唯唯諾諾。

我一遍遍地問自己:夢想仍在,可曾經那個赤誠的少年去哪兒了?

30歲,我們學着跟自己和解!

30歲這年,我終於得到了答案。竟然出奇的簡單,那就是我只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普通人。

我資質普通,家境普通,能力普通,卻空有熱血,一心想抓住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才導致了我的不快樂。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簡單的認爲這個世界是涇渭分明的黑與白,卻不知道真實的人生一直存在大量的混沌和模糊地帶,龐大而複雜的社會機器,自有它不可撼動的運行鐵律。

埋頭耕耘並不一定就能獲得豐收,真實的生活總是充滿了不確定和隨機性,努力不過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

我終於意識到,我只是個凡人,我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努力幫助我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一點成績,但並沒有獲得影響世界的力量。

30歲,我們學着跟自己和解!

最近幾天,收拾屋子發現剛參加工作時常用的一個筆記本。扉頁上,我用漂亮的楷體工工整整地寫着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命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看到這我不禁啞然失笑,如果能夠坐着時光機回到20歲,我想告訴自己:感謝曾經的努力,那些爲了目標一往無前的深夜,確實彌補了我們獨在異鄉爲異客的不安全感,青春沒有辜負。

30歲,我們學着跟自己和解!

但我更想說:我們都高估了努力的分量,接受平凡的自己真的一點都不丟人。

未來的日子,讓我們繼續平凡而快樂的努力着,去向世界證明我們曾經來過,不一定非要爲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