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李大明

苗木成林土生金

利川市汪营镇有个钓鱼滩村,村里有朵靓丽的“巾帼花”,她就是金会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会。

近日,笔者见到这位土家妹子时,她正手把手给工人们传授苗木栽培技术。当谈及她是如何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如今又有了自己的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时,她颇有感触。

13年前,刚满20岁的张会,怀揣着从南方打工挣得的6000元钱,回到家乡钓鱼滩村。经过一番思索筹谋,加上打工期间积累的见闻,以及受周围朋友的启发,她决定将创业的方向定格在绿色环保的花卉苗木培育上。

苗木成林土生金

“选择苗圃栽培,还缘于农民身份。”她说,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艰辛,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也能带动村民增加收入,鼓起钱袋子,可真要干起来,却并非容易事。

从计划到实施,几乎都被困难包围着,而资金,更是成了她创业起步的最大障碍。6000元,实在是杯水车薪。承包土地要钱,买种苗要钱,建大棚要钱,购设备要钱,请人工要钱。这笔算下来起码也得数万元的开支到哪里去筹?到哪里去借?贷款,她没有任何资本作抵押。找父母支持?父母两手空空,家徒四壁。

张会只好寻求亲朋好友帮忙。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借,跑了足足半个月,好不容易借得了两万元,可两万多元仅够买种苗。怎么办?是迎难而上,还是偃旗息鼓?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横下心继续往前闯,先从自家地开始种植。

后来,自家地不够了,她就挨家挨户求乡亲们租借给她,她提供工作岗位,等有利润了,再一并支付。

乡亲们被张会的诚实和干劲深深打动,渐渐消除了心头的疑虑,答应租给她土地,先干活后拿钱。

为了兑现承诺,张会更是在接下来的市场销路上做足了功课,她只身去恩施,赴宜昌,到武汉,无数机关、学校、居民小区、城建工地,都留下过她奔波的足迹。她的坚定与执着,终于赢得了一批批客户,销路也慢慢打开了,种植规模也逐浙壮大起来。

苗木成林土生金

13年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也许仅仅一瞬间,但对张会的人生来说,却显得太过漫长。13年,她不知饱尝了多少酸甜与苦辣,但她总是不弃不离,无怨无悔地耕耘,默默承受着创业路上的艰辛。

现在,她的苗木基地已从最初的6亩,发展到了600余亩,年产值也由创业伊始的不足万元上升到600多万元,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链条。

13年来,她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一刻也没忘记同村的乡亲们。她把乡亲,特别是贫困乡亲安排到苗圃打工,并付给他们足够的工资。

她先后吸纳160多人到金会苗木专业合作社做工,增加收入超过300万元。每年有固定员工15人以上,几乎全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2017年,张会被利川市妇联授予“全市巾帼创业标兵”称号。张会表示,她要以此荣耀为契机,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让村里的乡亲和贫困户都参与其中,同心协力,共谋小康新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