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搭乘飛機出行已成爲很多人會選擇的交通方式。由於現代航空技術越來越成熟,現今出現重大民航事故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在這一方面中國民航成績尤爲突出,不僅重大事故率僅爲世界水平的1/12,更是連續14年保證了空防安全。

但不幸的是,近幾年在世界範圍內,還是發生了兩起引發人們持續關注的重大民航事故。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搭載着239名乘客(包含154名中國人)的MH370航班,在飛往北京的途中離奇失蹤,由於飛機失蹤地點不詳,對殘骸搜索難度大等等原因,直到今天,事件都還沒有取得最終定論。

同樣在2014年的7月,馬來西亞的另一架MH17航班再次墜毀在了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的地方,機上共298人全部遇難。可以確定的是,這次事故原因並非出自飛機本身,而是地面人爲用導彈擊落的。用威力強勁的導彈,去轟炸一架毫無還手之力的民航客機,事件一經曝光就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強烈譴責。

國際調查人員在調查之後發表聲明稱,擊落MH17的導彈是來自俄羅斯駐庫爾斯克部隊第53防空旅的“山毛櫸”地空導彈。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俄羅斯自然是表示反對,稱事故附近的所有雷達站表明,在事故發生當日沒有任何導彈從俄羅斯境內發射出去。而烏克蘭發言人反駁道,俄羅斯是將“山毛櫸”導彈運送到位於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分子手裏,借武裝分子之手發射的。就這樣,雙方爭執不下一直沒有結果。

然而就在9月17日,烏克蘭正式宣佈停止履行與俄羅斯的《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後,俄羅斯隨即就曝出猛料,將擊落客機的“黑鍋”甩給了烏克蘭。

據俄羅斯塔斯社9月18日的報道,經過俄羅斯軍方的不斷調查,MH17事件有了新的進展。俄方在客機失事地點發現了導彈部件編號,並通過查閱軍工廠生產記錄,發現這枚編號的“山毛櫸”導彈是蘇聯時期生產的,出廠後直接運送到了烏克蘭境內使用,再也沒有回到過俄羅斯。如果俄羅斯的舉證可靠,持續四年之久的MH17事件也將會有一個確定的結果。

這次俄方的突然爆料,似乎是對烏克蘭終止“友好合作條約”的報復,烏克蘭隨即也表示否認,雙方之間的博弈還將會持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