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指責德國在利用低匯率在美國傾銷產品的同時,進口美國商品數額卻不夠公平。美國政府正努力對美歐貿易條款作出修改。

位於德國慕尼黑的經濟研究所Ifo週二(2月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經常賬戶盈餘連續第三年排名全球首位,2018年度盈餘達到2940億美元,佔該國GDP的7.4%。近年來,德國的貿易政策已經引發特朗普政府的不滿,德國國內也出現改革的呼聲。

在經常賬戶盈餘排行中,德國遙遙領先於排名其後的日本及俄羅斯。去年日本的盈餘爲1730億美元,俄羅斯以1160億美元位居第三。

德國的巨大盈餘反映了強勁的出口,以及相對有限的國內投資和消費支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正指責德國在利用低匯率在美國傾銷產品的同時,進口美國商品數額卻不夠公平。目前美國政府正努力對美歐貿易條款作出修改,德國這時公佈這樣的數據頗顯尷尬。

不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德國官員反駁美方指責說,德國的出口反映了該國工業的競爭力和產品的吸引力。並且德國政府對歐元匯率沒有任何影響,貨幣政策完全由獨立的歐洲央行決定。

此外,路透社援引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另一項數據稱,2018年德國對美國出口增長1.5%,從美國進口增長4%,貿易順差下降10億歐元至490億歐元左右。

另一方面,Ifo數據還顯示,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爲全球最高,達到4550億美元,同比增加50億美元,佔整體經濟產出的2.3%。爲了達成對美國更有利的協議,特朗普政府在全球範圍內發起貿易爭端,特別是像德國這種以出口爲重點的地區。

Ifo表示,如果美國將對進口德國汽車加徵25%關稅,德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將在長期內下降近50%。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週二對德國公共電臺表示,在貿易談判中,德國“還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水平”。他警告稱:“最困難的階段現在纔開始。”

此外,德國的盈餘也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評。類似機構正敦促德國實施服務業改革,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作爲加強進口的一種方式。

去年第三季度,德國GDP相比第二季度下降0.2%,是自2015年年初以來德國經濟首次出現下滑。官方解釋是由於歐盟出臺了新的排放標準WLTP,不少德國車企在第三季度短暫停產,導致汽車行業產出下滑進而拖累經濟。

從2018年全年來看,這一歐洲最大經濟體的GDP增長率爲1.4%,較2017年2.2%的增速大大放緩,也是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最低增速。這增加了人們對德國可能出臺財政刺激措施的預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在Ifo報告發布後,德國政府表示,將利用部分盈餘實施減稅,增加社會支出,並改革國家醫療體系。德國官員認爲,此類投資可能刺激國內消費需求,導致更多德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並降低該國對外貿的依賴。

考慮到經濟增長放緩、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以及英國脫歐等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利用盈餘爲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提供資金以外,另一些分析師則敦促德國調整全球貿易關係。

目前,中國仍然是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8%,達到931億歐元;進口增長4%至1062億歐元。德國對華貿易逆差約爲130億歐元,連續第三年減少。

哈勒(Halle)經濟研究所所長林特·格羅普(Reint Gropp)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德國與中國的貿易幾乎是平衡的,這表明只要有合適的產品,就有可能進行互利的貿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