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灕水留珍”桂林古代窯址陶瓷標本及老城區出土陶瓷標本聯展在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美術館舉行。桂林理工大學副廳級調研員張勁松,桂林市文聯副主席秦凌斌,桂林市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袁俊濤,廣西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關永華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孫遠志、劉堅、符晗、院長助理周屹等領導了出席開幕式。桂林理工大學師生、業界人士和市民等數百人蔘觀展覽。

展覽薈萃上千件出自桂州窯、永福窯、窯裏村窯、嚴關窯、永歲窯等六處古窯址陶瓷標本,以及近20年來老城區基建工地採集的陶瓷標本和建築構件。本次展覽由桂林理工大學、桂林市文聯主辦,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桂林陶瓷協會承辦。

“寧要一片殘破的真,也不要一件完整的假。” 縱觀浩如煙海的古代陶瓷,這樣倍受青睞,正在成爲陶瓷愛好者的共識。閱讀瓷片可以“由一斑窺全豹”,成爲人們觸摸桂林歷史的新橋樑。陶瓷藝術或藝術鑑賞課程在全國高校已經普遍開設,成爲新興陶瓷藝術門類課程的一員,陶瓷愛好者期望闢陶瓷標本蹊徑,輕鬆走進陶瓷歷史深處,探尋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桂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城區內遍佈“原生垃圾層”,這些地層忠實記錄了一座城市的發展史與消費史。在桂林老城區,出土了大量南朝、隋唐直至明清、民國的古瓷片標本,資料證實,所使用的陶瓷類幾乎涵蓋桂林本土窯口和全國各大窯口,這是研究桂林歷史和鑑賞陶瓷標本的良好機會和平臺。

本次展覽的桂林老城區出土的隋唐陶瓷標本以南方青瓷爲主。宋代陶瓷標本以龍泉窯、吉州窯、磁州窯、湖田窯和地方窯爲主。元代陶瓷標本以龍泉窯、景德鎮窯的樞府瓷、元青花、磁州窯和地方窯爲主。明代陶瓷標本較多,幾乎涵蓋了整個明代歷史,以景德鎮窯的青花瓷和地方窯爲主。清代陶瓷標本最豐富,以景德鎮窯的青花、粉彩、釉裏紅品種和地方窯爲主。

此外,本次展覽的桂林老城區建築構件標本,大多是近二十年來採集自桂林的微笑堂、正陽步行街、中心廣場、東西巷等處工地。

展會還透露了桂林陶瓷文化挖掘的新成果:由桂林陶瓷協會爲主體的考察組歷時近兩年考察,在全州縣鳳凰鎮首次發現了保存較爲完好的漢窯遺址,2017年該遺址已向全州縣文博部門進行移交,目前全州縣文博部門對該遺址進行了保護。

新時期,源遠流長的桂林陶瓷文化又有了新的傳承。

上個月,桂林博物館梅瓶陳列展新獲“全國十大”殊榮閃耀中華,再有梅瓶入選“心儀廣西·六十國寶———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文物博物館事業成果展”;曾出土“萬年陶”的甑皮巖國家遺址公園二期目前基本建成,驗收在即,“萬年智慧聖地”桂林湧動新氣息;中韓陶藝交流引人矚目,桂林陶瓷協會展館進駐瓦窯小鎮文化旅遊項目,陶瓷主題民宿覺知客棧爲市民和遊客打開全新體驗空間,“桂林有禮”藝術新品從旅遊休閒景區新龍窯出爐……

“不忘‘初芯’陶萬年,智慧有源甑皮巖。”潘寧在展覽開幕式上呼籲,希望各界有識之士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能攜手打造屬於桂林人的陶瓷創意文化主題節慶,爲“萬年智慧聖地”桂林打造新文化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