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9月12日,以“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为主题的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在贵德隆重举行,大会由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贵德县人民政府、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承办,与会的黄河沿线市县、景区、旅行社等进行了多元交流与分享,建立了“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的旅游合作新机制。

大会首度权威发布了《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通过黄河旅游影响力指数、传播指数、品质旅游发展指数三大数据,专业分析和科学谋划了黄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次公布了“中国黄河50景”,引导国内外游客开启中国黄河之旅;大会还表彰了黄河旅游组团与推广先进单位,考察了青海黄河旅游线路和产品,共商新时期黄河旅游合作与宣传推广众多事项。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也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腾讯网、中国西藏网、第一旅游网等各大媒体均转载报道了大会的相关成果,媒体报道认为,推动全域旅游、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已成为我国旅游业进入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和必由之路,中国黄河旅游大会深入探讨黄河旅游合作与发展是沿黄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件大事喜事,更是各地区抓机遇、谈协作、促发展的好事实事。在此基础上,北京世研舆情智库对2018年9月1日——2018年9月16日间的新闻、微博、论坛、传统纸媒、博客、贴吧、问答、微信公众号等全网信息进行监测通全面的舆情监测与分析,形成了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的舆情传播报告。

第一部分  传播分析

此次监测时间范围为9月1日0:00——9月17日23:59,共监测到与此次大会相关的舆情传播共计20657条,其中网络媒体934条,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华网、央广网、新浪网、网易网、中国旅游新闻网、第一旅游网、国家旅游地理网等媒体报道了相关内容;微博18207条,微信912条,论坛251条,平面媒体79条,其它(包括视频、博客等)274条。

在监测时间段内,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的传播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1日至9月11日,是预热阶段。进入九月份以后,与2018年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相关的信息开始变多,包括中国旅游新闻网、青海新闻网、第一旅游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大会即将召开以及相关的筹备工作,这一阶段,微博等的传播热度并不高,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之中。第二阶段是9月12日至9月15日,是大会传播高峰阶段,传播数据随着大会的召开及各项成果的发布而剧烈增长,各大媒体平台纷纷加入传播阵营。第三阶段9月16日至17日,大会舆情传播冷却阶段,与大会相关的信息在各大媒体平台仍然有传播,但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传播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网络媒体等。

图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舆情传播走势图

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媒体和网友密切关注大会的召开,对大会的成果也充满期待。本次大会的举办地为青海省贵德县,大会在青海省内受到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沿黄区域内,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区热度均比较高。其在各地区的热度与空间区域有较大的关联,总体来看,与黄河旅游带地空间距离近的地区,热度越高,距离越远,热度越低。

重点监测了本次大会在沿黄河的旅游地区,如韩城、玉树州、南州贵德、东营、西宁、吕梁、聊城、孟州、运城、忻州、泰安、酒泉、三门峡、巴彦淖尔、济源、渭南、延安、榆林、兰州、洛阳、焦作、包头、西安等城市的传播数据。综合计算各地的传播指数,南州贵德作为本次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的主办城市,大会成果丰硕,受到外界的整体关注度很高。

中国黄河50景”大型网络评选活动在大会现场正式揭晓了评选结果,并对最终入围的“中国黄河50景”代表景区进行了授牌。在沿黄的主要旅游景区中,这50个景区被媒体报道提及次数也相对较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永靖黄河三峡风景区、贵德高原生态旅游区、济源黄河小三峡景区、坎布拉景区、龙羊峡景区、黄河壶口瀑布、西岳华山、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司马迁•国家文史公园等景区在媒体中的提及次数居前十名。由此可见,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对沿黄地区的城市及景区的影响力的提升也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2018年中国黄河旅游大会立体式凝聚沿黄各地“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的意识,完整展示了黄河旅游的发展成果,有效地把沿黄各地旅游人的心紧紧相连在了一起,共同开发黄河旅游产品、做大黄河旅游产业规模、打造黄河文化精品项目、引导国内外游客认知黄河、畅游黄河,成为全域旅游时代黄河沿线旅游人的共同心愿。媒体和网友们对大会及其相关活动也是极其支持和称赞,从舆情信息的属性来看,正面内容占到63%,中立内容占35%,敏感信息约占2%。

第二部分  热点新闻聚焦

一、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首度权威发布《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

人民网、新华网、中华网、网易网、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旅游报》等媒体报道,9月12日上午,以“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为主题的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在贵德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刘志明用权威数据与专业分析首度发布了《2018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通过黄河旅游的传播情况、黄河品质旅游发展指数等解读,让所有人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黄河,了解了黄河旅游的发展现状,明晰了产业、产品、市场与营销的发展思路。

共监测到相关的舆情传播共计2956篇,其中网络媒体216篇,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媒体报道了相关内容;微博2259条,微信302条,论坛64条,其它115条。

二、“中国黄河50景”大型网络评选活动正式揭晓评选结果

由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联合沿黄九省区广播电台旅游推广联盟、西北旅游融媒体发起的“中国黄河50景”大型网络评选活动,在大会现场正式揭晓了评选结果,并向对最终入围的“中国黄河50景”代表景区进行了授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永靖黄河三峡风景区贵德高原生态旅游区(中华福运轮/国家地质公园/千姿湖/奇石苑)、济源黄河小三峡景区、坎布拉景区、龙羊峡景区、黄河壶口瀑布、西岳华山、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入选“中国黄河50景”名单。

该新闻在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黄河新闻网等网络媒体中被转载报道312篇,微信337条,微博4156条,论坛57条,其它132条。

三、沿黄旅游城市签署互送客源合作协议

9月12日,在青海省贵德县举办的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洛阳市、东营市、西安市、榆林市、延安市、焦作市、包头市、渭南市、韩城市、海南州、玉树州、黄南州等12城市达成了相互间互送客源、营销合作协议,大会举办地贵德县也与洛阳、东营、兰州等地多家旅行社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各方承诺共同促进沿黄城市间旅游合作,推动沿黄旅游发展和产业繁荣。

该新闻在网络媒体中被转载报道87篇,微信74条,微博215条,论坛26条,其它29条。

四、沿黄旅游城市签署互送客源合作协议

9月11日至13日,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举行,与会人士在大会上达成《贵德宣言》。《宣言》提出,沿线省区市旅游文化部门、市场主体与新闻媒体要通力协作,活化历史、活化文物、活化理念、活化体验,让黄河文化走向游客心中,把黄河文化魅力讲给全世界。要凝结沿线共识,打造世界级的中华文明之旅体验线。聚合新发展理念,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中国黄河景观长廊。促进资源共享,培育“旅游+媒体”相互支持、共建共享的“黄河机制”。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扩大合作领域,增加融合粘度,形成更大合力为黄河沿线旅游产业服务,使黄河旅游之声传向华夏大地、融入城乡百姓,让黄河沿线旅游好产品、好服务,实现全民共同分享。

该新闻在网络媒体中被转载报道53篇,微信98条,微博275条,论坛25条,其它31条。

第三部分、总结

一、舆论观点

1、人民网:本届黄河旅游大会通过场内外互动和沿黄流域、江浙沪京广播电台以及云直播等广泛传播,立体式凝聚沿黄各地“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的意识;大会配套举行的中国黄河美景展、黄河旅游商品展等,完整展示了黄河旅游的发展成果,也有效地把沿黄各地旅游人的心紧紧相连在了一起,共同开发黄河旅游产品、做大黄河旅游产业规模、打造黄河文化精品项目、引导国内外游客认知黄河、畅游黄河,成为全域旅游时代黄河沿线旅游人的共同心愿。

2、青海新闻网: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达成《贵德宣言》,发起了黄河沿线旅游与传播界“同饮黄河水·共铸黄河游”联合行动,相互延伸线路、隔岸规划产品、异域互送客源、实现联动推广、共促产业繁荣等未来将成为沿黄旅游合作的主旋律,世界级中华文明之旅体验线呼之欲出。

3、第一旅游网:研究探讨黄河历史文化、建设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挖掘开发黄河文旅资源,是沿黄各地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深入探讨黄河旅游合作与发展是沿黄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件大事喜事,更是各地区抓机遇、谈协作、促发展的好事实事。

二、传播总结

1、在大众旅游与全域旅游时代,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但黄河旅游带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国内外是少有的,并且很多合作都在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和沿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宣言》和《联盟行动计划》,对沿黄河旅游产业业的发展产生了加速和催化作用。黄河旅游大会连续第二年举办,会议发布《中国黄河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公布“中国黄河50景”及“青海省黄河之旅最佳省外组团社”名单。沿黄主要旅游城市展开旅游营销分享,并达成互送客源合作协议。一系列成果的达成,有利于充分挖掘沿黄各地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沿黄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黄河旅游整体实力和品牌竞争力。

图为网友对大会主要成果的认知度

2、黄河旅游大会在各界尤其是媒体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国内跨区域发展与合作的典范。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央广网、央广网、国家旅游地理网、中国旅游新闻网、第一旅游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腾讯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网、东方网、青海新闻网、中国西藏网、齐鲁网、黄河新闻网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对黄河旅游持续跟踪传播报道,与此同时,沿黄河旅游带的城市、景区等在黄河旅游大会的影响下,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各地积极部署实施沿黄旅游发展战略,培育旅游经济新业态,极大地增强当地的旅游活力,成为当地改善民生、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推手。

3、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是黄河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件盛事。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城市,青海市贵德县受到了广大媒体和网友的极大关注,在此次主题峰会以及相关活动期间,京、沪、江、浙电台代表及沿黄九省区广播电台旅游推广联盟成员单位齐聚贵德县,共同见证了“天下黄河贵德清”,体验了黄河在源头省区留下的最美风采和别样风情。尤其是“中国黄河50景”评选活动,吸引了百万以上网民和游客的关注。大会达成《贵德宣言》,世界级中华文明之旅体验线从贵德县迈向新征程。数据显示,借助此次大会,贵德县在网民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网友普遍的观点认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不仅仅是开启黄河沿线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也是贵德县的知名度提升的契机,还是贵德县实现旅游高品质发展的良机。

图为网友通过此次大会对贵德县的认知

4、黄河旅游大会涉及的地理范围广,与诸多城市和地区、景区景点、旅游企业以及其它涉旅单位都密切相关,在各项统筹规划已经制定的情况下,各地如何步调一致、协同推进、具体落实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舆情监测结果显示,黄河旅游大会的传播还是集中在官方、主流媒体中,与大会丰富的成果的相比,传播内容比较集中统一,作为旅游业界高规格的会议,可以在报道传播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进行传播报道,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另外,普通网友以及老百姓对此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也表明,相关战略在推进部署的过程中,还需要凝聚各界共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建设一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进一步提升让大黄河旅游在民间的认知和影响。

转自旅游舆情

整理:小艾、央卓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