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之名最早來源於《神農本草經》,宋代蘇頌之的《圖經本草》纔出現益母草的名字,因此宋以前茺蔚子和益母草並未得以區分。李時珍認爲,因益母草及其種子長得充盛密蔚,故名茺蔚。茺蔚子即爲益母草的果實,別名又叫益母草子、小胡麻等。茺蔚子味辛、苦,性微寒。歸於心包、肝經。我們都知道益母草能活血調經,而作爲益母草的種子,茺蔚子同樣也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並且它還能清肝明目,降血壓。因此,茺蔚子有着以下四大功效。

1.調理婦科月經病

茺蔚子能夠治療婦科月經不調,產後淤血痛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疾病,藥理學證明茺蔚子中所含的茺蔚子總鹼對離體小鼠子宮具有調節作用,不同劑量的茺蔚子總鹼對子宮的興奮作用不同。

2.調理眼病

茺蔚子可用於肝經熱盛所致的一切內外障眼病。常與青葙子、草決明等配伍治肝熱頭痛、目赤腫痛;與川芎、赤芍、桃仁配伍治眼內出血、瘀久不散。《醫方類聚》所載茺蔚子丸,功能主治:熱疾後,眼翳及疼痛。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上漿水送下。

3.調理高血壓

藥理學證明茺蔚子水浸出液或醇-水浸出液對麻醉動靜脈注射有輕微降壓作用。臨牀選取茺蔚子、豨薟草、黃連、甘草、龍葵、透骨草等組方。水煎2~3次,日2~3次服完。服用15劑爲1個療程,患者一般在用藥後1~3日內血壓下降20~30mmHg或舒張壓下降至正常。其長期療效佳,血壓下降到正常值,停藥後觀察1個月,血壓仍在正常範圍。

4.調理頭面部疾病

茺蔚子配伍相應藥味,可以治療面部肌肉痙攣、偏頭痛、鼻淵(慢性副鼻竇炎)等。

同時,茺蔚子具有毒性,在服用時需要注意。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蘇木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