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身边热爱篮球的朋友以及自媒体平台上的朋友交流、讨论得知,很多人并不喜欢现在的NBA,原因在于不喜欢现在的三分球以及由此改变的战术打法。大量的三分球出手、一言不合就颜射、超远距离三分球等等(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画面太过简单粗暴、没意思),在很多朋友看来,其观赏性、配合度等等都不如以前的传统打法。我想,大家所指的传统打法,应该是那种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依靠阵地配合,结合投篮与突破、内线与外线的呼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画面吧。

在这里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论的:NBA每一支球队,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其三分球的出手占比都是逐年递增的。17-18赛季各球队三分球出手的总次数比09-10赛季多出了26724次。就连波波维奇执教的马刺队(老爷子曾经公开表示不喜欢三分球的战术打法),从他执教以来,其球队的三分球出手也从14.4次(96-97赛季)增加到了25.3次(18-19赛季)。

到底是来自哪里的神秘力量,让所有球队、所有人都必须顺势而下、一改之前的打法呢?很多人把原因放在了勇士队的头上。自科尔执教勇士以来,其小球理念、快速抓反击、扔三分的打球模式,让很多人惊叹之余略有不解之意。他们怎么可以这样的随意投射三分球呢。继而,因着这样的打法他们却取得了3次总冠军。此时此刻,所有人的质疑声烟消云散,原来这样打球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啊,所以,三分球逐渐盛行起来(被其他教练、球员所效仿?)。

此外,还有两种声音占据主导,一种认为是NBA修改后的规则鼓励三分球的投射(首先,我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规则鼓励了这样的行为,有么有依据;其次,在国际篮球中,三分线已经从6.25米扩大到了6.75米,可是为什么三分球的投射比例不减反增呢?)。另一种声音认为目前NBA联盟没有像奥尼尔、姚明、奥拉朱旺等优秀的内线,所以只能靠外线进攻了(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是它无法解释在奥尼尔加盟湖人之前,其球队的三分球投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的又或者其他球队即使拥有优秀的内线,其三分球比例也同样是增多的,比如马刺队)。

我想声明的是,要想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仅仅从某个角度去论证其合理性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总觉得,三分球的盛行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上述所说的这些因素。这些解释能够部分说明这一现象,但总感觉还差点什么。而我自己是一名教练员,所以,今天,我想更多的从技术层面来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只是试着从一个角度去论证,但不代表我不认同其他观点的论证。

单从技术上讲,我们可以把目前的投篮动作分为两种模式:一段式投篮(也叫“颠儿投”)与两段式投篮(跳起投篮)。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捡着主要的说:一段式投篮,起跳距离一般在10-15厘米左右,当队员身体到达最高点时,整个投篮动作(从接球→举球→拨球、压腕儿→球离手)已经完成,球已经离开手指。而两段式投篮,一般起跳高度在25-35厘米,当球员身体达到最高点时(球员只做了接球→举球→瞄准的动作),球员在空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此时球并未离开手,而是处于“瞄准”姿势。在我看来,这是两种投篮方式最大的区别所在。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巨大差异,导致两种投篮模式的利弊也非常清晰。一段式投篮:出手速度快(因为起跳距离和出手方式的缘故)、节约体能、射程也更远。但其对球员的球性和对球控制的稳定性要求特别高。而两段式投篮,出手稳定、出手点一般要更高一些,杀伤力会更强;但其对球员腹肌的稳定性、控制力以及腿部力量要求特别高(其实,对膝关节的耐受度要求也很高)。

当我们对两者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以后,我们就可以界定联盟当中每一位球员的投篮模式到底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很明显,像库里、汤普森、哈登、利拉德、格林、康利……都属于一段式投篮;而像乔丹、科比、杜兰特、威少、科沃尔、雷迪克、雷·阿伦等球员属于两段式投篮(其实,也有一大部分球员属于1.5段式投篮,但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段式投篮,比如:后期的卡特、克莱、考辛斯(三分)、小加索尔、保罗·乔治等等)。

总之,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三分线外的投射,有越来越多的球员其起跳高度是在下降的(比如最后时期的科比,大家可以去看看视频录像),又或者说比之前早期进入NBA的球员起跳高度降低了。可是,其出手的速度、流畅性、轻松程度却提升了。像乔丹、科比那种优美的中距离跳投、干拔等技术,已经越来越稀缺了,仿佛已经成为一种绝技了。当我们大致了解了这两种投篮模式的区别之后,我们会更好的看待这个问题。

从1979-1980赛季至今,三分球的出手次数呈指数级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球员们可以轻松自如地投射三分球(好像是废话),可是为什么球员能够越来越轻松呢?因为训练方法、技术动作的不断成熟,让球员们的肌肉更发达、提供的稳定性更高。以前,体能训练师只有1-2个人负责球队的训练,现在每一个球员几乎都有自己的私人训练师,球队的整体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不是我国)。每一位球员的潜能都已经可以被无限的开采、挖掘。很明显,如今的球员们比起之前,已经更壮、更快、更猛了。难道不是吗?

一方面,训练方法、恢复方法的创新与完善,让任何一名球员都可以轻松自如的去投射三分球(或者是变得更稳定了);另一方面,一段式投篮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其实一直都有这种投篮方式),大家看到了一段式的威力。在这两股外力的助推下,有一个数学问题就会经常被提及:一名球员三分球的命中率是30%,而长距离两分球(三分线往里一步)的命中率为40%。

那这名球员从宏观上讲,10次三分球试投,命中3个,得9分;而选择10次长两分,命中4个,得8分。一个赛季下来,几千次的投篮选择;几个赛季下来,几万次的投篮选择(更何况现在狠毒球员的三分球命中率都在35%以上)。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吧。

所以,当一名球员投射三分球与投射长两分球的难度已经变成了一回事的时候(也就是三分球的命中率逐渐趋向于长距离两分球的命中率时)。那么试问,还有谁愿意选择投两分球呢?所以,有一个趋势正在浮出水面:有越来越多的球员,只增加两种进攻方式:三分球与篮下的进攻(看看詹姆斯不同距离出手的比例就知道了)。长两分球将逐渐失去功用。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两股外力(训练方法的进步与一段式投篮的兴起),正是给了这种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支撑。在我看来,无论是训练方法的改进还是投篮模式的调整,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革新。我们总以为是某种更高层次的、更加宏观的某种力量左右了整个联盟的发展趋势。这样思考非常符合我们的“嗅觉”,也是人之常情。但请不要忽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其实也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强大力量。此时此刻,我们再也不能忽视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改变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