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幹勇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黑龍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黑龍江的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包括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幹勇院士認爲,黑龍江需要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下功夫,加強和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合作,同時注重引進業內領先企業,發揮好在材料領域的傳統研發優勢。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編者按

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將加強全球合作,深化智庫成效,推動“科技+”跨界融合,以戰略謀劃、產業升級、引智聚才爲手段,全方位助力東北振興和現代化新龍江建設。黑龍江日報記者在此次年會上採訪了多位院士,他們圍繞我省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深度探討,併爲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野依良治

做好基礎研究培養青年力量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非常榮幸來黑龍江參加此次中日科學家高端對話,我感受到了中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座優秀的科學家同仁都是中國科技界的精英,我相信這和政府對科技的重視與推動密不可分。

在28日舉行的中日科學家高層對話活動上,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究開發戰略中心主任野依良治說。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在採訪中野依良治談到,他所供職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究開發戰略中心是日本科研創新的核心機構,承擔着知識創造等科研使命。“我們和中國科協的合作始於2009年,此次包括我在內的5名日本科學家前來參加中日科學家高端對話。”野依良治說,希望雙方通過深入討論,爲實現科學技術的社會應用提出建設性意見。

雖然是第一次來黑龍江,但野依良治一直對這裏充滿嚮往:“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岡本佳男,他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特聘教授。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常來黑龍江,參加學術交流的同時也見見老朋友。”

在談及黑龍江的發展時,野依良治表示,

黑龍江的發展一定要強調基礎科研和研究的重要性,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同時他還表示,當今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科學家們的日夜奮鬥密不可分,希望黑龍江的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能夠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茁壯成長,在未來發揮更多的力量,爲中國、爲黑龍江做更多的貢獻。(文/見習記者孫銘陽 攝/記者蔣國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

龍江振興發展很有前途很有實力很有後勁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黑龍江很有前途,很有實力,很有後勁。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連用三個“很有”肯定黑龍江當下和未來的發展。在28日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高分子材料分論壇及企業服務對接諮詢會上,73歲的蹇錫高院士作了《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及應用研發進展》的主題報告,同在場院士、專家和有關企業交流科研進展。

報告後,蹇院士將立刻啓程乘坐飛機前往北京參會,時間緊迫,但他仍留給記者時間接受採訪,他說:“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願意同你分享本次在黑龍江參會的感受。”眼前這位科研專家在人來人往、稍有雜音的走廊,側耳靠近記者,認真聽取提問,態度溫和,腳下步伐更是有力平穩,有着年輕人的活力和激情。

他介紹說,他所研究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是發展高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黑龍江省擁有幾所著名航空航天高校,他們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實力強勁,都是高分子研究應用在相關領域的有力後備力量。“還有齊齊哈爾大學近幾年高分子專業也很突出,中國一重總部就在齊齊哈爾,以齊齊哈爾爲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堅持從事科研和教學50年,蹇院士尤其期待高校科研做出成績,服務社會和國家。談到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堅守,他提到了科研精神,蹇院士動情地說:

我認爲搞科研不能學習獵人。獵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樣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堅持,坐得住冷板凳。失敗是成功之母,還要善於總結失敗原因。

這也是他對年輕一代科研人員的寄語。(見習記者徐佳倩)

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

勇於創新讓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我想對龍江的創新創業者們說,高科技前沿領域,有很多無人地帶,在這些無人地帶,如果我們率先做一些研發和投入,並且申請了專利,然後由這些專利組成一種自主知識產權的體系,能夠形成一系列的國家標準,那麼在這個領域,我們就可能搶先開闢出一條新道路,從而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28日,在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一次又一次地強調創新的作用。

鄧中翰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集團首席科學家。他帶領“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研發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國內外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於計算機、手機和安防監控等領域,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歷史,被譽爲“中國芯之父”。

結合自己科研創新的經歷,鄧中翰鼓勵黑龍江的科研人員和創業者要勇於創新,並強調要有制度保護創新創業者。他說,科技創新非常重要,不僅要通過創新獲取自主知識產權,還要同時能夠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黑龍江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有效地將科技成果通過團隊創新、企業運作實現產業化,爲生產力提升而服務。

鄧中翰說,

一定要讓產學研體制真正與自主知識產權相結合,使得自主知識產權最終轉變成經濟價值,這樣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模式。

(文/記者衣春翔 攝/記者蔣國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主動擁抱5G時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28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峯論壇舉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作了《信息技術新時代、產業創新新引擎》的主旨報告。他引用諮詢機構的研究稱,5G到2035年會給全球經濟增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到2035年,全球GDP將因5G增加7%。因此,鄔賀銓認爲,

黑龍江應主動擁抱5G時代,研發相關應用技術。

鄔賀銓是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先後從事光纖傳輸系統和寬帶網研發、中國下一代互聯網(CNGI)和3G/4G/5G等項目的技術管理及工程科技諮詢項目研究。他告訴記者,5G是新一代的寬帶移動通信技術,1G到4G基本上是面向個人的,而5G不僅是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它更是面向智慧城市、車聯網和產業的應用,可以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除了5G技術外,鄔賀銓認爲,人工智能也將成爲未來世界和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他告訴記者,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會給全球帶來15.7萬億美元經濟增長,黑龍江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有較好的基礎,應該結合黑龍江的特點着力發展這一產業。

(文/記者衣春翔 攝/記者蔣國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

我對黑龍江新材料發展寄予很高期望

深度探討 建言獻策|院士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在28日舉行的國際新材料科技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冶金材料專家幹勇第一個發言。他提出,

新材料產業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很多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新材料發展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基礎。

幹勇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黑龍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黑龍江的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包括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但在人才隊伍建設、高端人才引進力度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新材料科研領域,無論是基礎材料研究還是航空航天材料應用上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材料研發到應用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我們做出來一種新材料,往往只在某一領域使用,沒有做好應用領域的拓展工作。”幹勇院士認爲,黑龍江需要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下功夫,加強和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合作,同時注重引進業內領先企業,發揮好在材料領域的傳統研發優勢。

幹勇院士加重語氣說:“我多次到哈爾濱參加材料領域的研討會,對黑龍江的新材料發展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新材料領域的品牌產業還沒有湧現,還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沒有落地轉化。”他指出,黑龍江在新材料領域的研發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打造新材料產業鏈,重點要抓好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核心環節以及高端產業化隊伍的配套建設。“我對黑龍江後續新材料產業發展充滿期待。”

談及黑龍江新材料發展前景時,幹勇院士興奮地說:

我認爲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謀劃好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總體佈局很重要,提升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要在制高點上做佈局。祝願黑龍江新材料事業蓬勃發展,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引領新材料產業發展。

(文/記者趙一諾 攝/記者蔣國紅)

編輯:楊曄 孫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