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坛发表的《乡村振兴下,柴达木枸杞的发展路径及政策取向》《“青藏高原中(藏)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基于食品安全,柴达木枸杞品质化、标准化发展》等论述让人耳目一新,为进一步扩大“昆仑山下,柴达木富硒有机枸杞”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柴达木特色生物产业高品质发展,将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绿色有机枸杞的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论坛会上,邀请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委会副主任、原副校张建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农科院副院长章力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强,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副研究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硕士生导师樊光辉,宁夏大学教授孙权等国内最前沿的行业专家和学者,现场“把脉”枸杞的种植环境、科学技术、未来发展、品牌发展、三产融合等方面论述,旨在找到一条适合柴达木枸杞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而托起柴达木枸杞产业的新发展、新未来。

6月21日,以开幕的第二十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契机,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等部门承办的青海·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推介会暨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德令哈市举行。

论坛会上,邀请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委会副主任、原副校张建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农科院副院长章力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强,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副研究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硕士生导师樊光辉,宁夏大学教授孙权等国内最前沿的行业专家和学者,现场“把脉”枸杞的种植环境、科学技术、未来发展、品牌发展、三产融合等方面论述,旨在找到一条适合柴达木枸杞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而托起柴达木枸杞产业的新发展、新未来。

论坛发表的《乡村振兴下,柴达木枸杞的发展路径及政策取向》《“青藏高原中(藏)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基于食品安全,柴达木枸杞品质化、标准化发展》等论述让人耳目一新,为进一步扩大“昆仑山下,柴达木富硒有机枸杞”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柴达木特色生物产业高品质发展,将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绿色有机枸杞的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专家认为,作为食药同源的枸杞,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应用上有广阔空间。枸杞种植土壤如果采用“微生态循环农法”,利用自然界相生相克原理,在土壤中大量添加有益菌,重建土壤微循环系统,可以让柴达木贫瘠的土壤往健康土壤方向发展,并产生良性循环;实验“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等方法,可以培育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更优良的枸杞新品种;以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好的“中(藏)医农业投入品”为基础,用“人工智能配伍筛选平台技术”寻找最佳配伍料,形成适合当地枸杞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最佳中(藏)医农业投入品(作为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把“中(藏)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植入项目区的农产品(枸杞)生产程序中,并实施“中(藏)医农业”投入品“组合拳”方案,以保障农产品高产优质、色香味俱全、保鲜期长、抗逆性增强、功能性增加等,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有专家指出,“中(藏)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种植区的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都兰县县长马永安认为,盛产于柴达木盆地的枸杞,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高端枸杞的代表,品质优良独特,无法替代,不可复制。其果实色红粒大,果实饱满,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果品质量、营养成分、功能活性物质的积累以及口感和外观明显优于其他枸杞产区。其中,野生黑果枸杞,经测定含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品质独一无二。此外,全州核心种植基地获得欧盟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37家,认证面积达11.76万亩,成为全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今后柴达木枸杞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操经验。

论坛会上,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报》分别授予都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柴达木枸杞“中国优质枸杞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华传统好食品”荣誉称号;柴达木枸杞协会会员企业代表在“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守法经营、安全生产”承诺书上签字。

(文章来自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相关文章